关于创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建议


 

关于创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建议
        覃德美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经过近五十年的运行。从进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年里都是公有制的一统天下,从安徽小岗村农民包产到户开始的改革开放到现在的近三十年时间里则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方针,然而在这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私有经济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占到了全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按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不用我们进行任何改变,私有制取代公有制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实践已经证明,现行公有制是一种缺乏公平、效率、脱离人民、阻碍生产力发展,不符合国体、政体,违反人性和管理基本原则的经济制度。
首先,现行公有制是一种缺乏公平的经济制度。因为发展权和生存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拥有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现行公有制则剥夺了公民拥有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权利,使得任何公民要想生存都必须到公有单位打工,不能创立自己的事业,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是我国就业困难,国家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三农问题的根源。
其次,现行公有制是一种缺乏效率的经济制度。因为现行公有制的存在,就必须有各级现行公有制的代表、机构和监督机构,因而就有了庞大的政府机构,有了层层审批的机制,它使得任何决策都因为层次的增加而成了过时的决策,因而是一种缺乏效率的经济制度,它是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主要根源。
第三,现行公有制是一种滋生腐败的经济制度。因为现行公有制的存在,人们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获得特权阶层——那些国有资产代表者的许可,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腐败。
第四,现行公有制是一种脱离人民、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因为现行公有制的存在,使得人民不能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使得广大人民成为了可能的生产力而不是现实的生产力,因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安徽小岗村的农民要冒着杀头的危险包产到户。
第五,现行公有制是一种不符合国体、政体的经济制度。因为我们国家是人民的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革命先辈正是通过打土豪,分田地而取得国家政权的。而实行现行公有制则剥夺了公民拥有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权利,使得人民经济上不能自主,从而使得人民政治上的自主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第六,现行公有制是一种违反人性和管理基本原则的经济制度。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经济人假设,这是基本的人性,也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1]为了求富、求利,每个人都会自动地拿出全部的“能”和“力”,从事农、工、商等经济活动。这种情况“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2]因而慎到说“故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可得而用矣。[3]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巳,故事无不治,治之正道然也” [4]现行公有制则违反这一基本原则,由政府掌握大量资源,美其名曰“为人民服务”,以政府公务员为人民公仆,则公民就业、创业等活动都仰赖于政府,政府职能无限膨胀仍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不得不提出进行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无怪乎慎到说“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故曰:君人者,好为善以先下,则下不敢与君争为善以先君矣,皆私其所知以自覆掩,有过,则臣反责君,逆乱之道也。君之智,未必最贤于众也,以未最贤而欲以善尽被下,则不赡矣;若使君之智最贤,以一君而尽赡下则劳,劳则有倦,倦则衰,衰则复反于不赡之道也。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倒逆则乱矣。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则臣皆事事矣。是君臣之顺,治乱之分,不可不察也。”[5]
有了以上原因,使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废除公有制或不进行任何变革,使私有制自然而然地替代公有制,那样地话,公有制这一社会主义根本特征在中国将不复存在或不占主导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变成了一句空话,难道要我们废除私有制,回到改革开放前的状态吗?这绝不可能,全国人民都不会答应。难道只剩下废除公有制或不进行任何变革,使私有制自然而然地替代公有制这一条路可走了吗?不是的!现行公有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所有公有制都失败了,现行公有制并没有穷尽所有公有制的形式,我们要有所作为,创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如果考察历史上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我们就会发现从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诏到唐灭亡的四百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实行均田制。均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这一制度以土地不能继承保证了土地的国有性质,以授田的广泛性保证了经济上的民主性,以每年进行一次授田、还田保证了与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它的实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为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用事实证明了北朝的均田制优越于南朝的土地私有制,产生了隋、唐等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大王朝,促进了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因而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经济制度。
既然均田制如此成功,可否参照均田制设计一套适用于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度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就是本人参照均田制设计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
1、彻底废除遗产继承权,所有遗产实行全社会平等继承(如可以采取公民成年时授予一定数额货币、基金、土地等方式,就像唐朝时实行《颁田收授法》一样);
2、实行社会化的教育体系,受教育者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政府不具体从事教育活动,学校成为企业,政府成为学校的唯一用户;
3、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未成年人的社会保障费用由政府承担,成年人的社会保障费用由成年人交纳的社会保障金负担;
4、公民取得社会遗产后可以投资、合资、入股兴办各种企业、事业,在法律的范围内平等竞争,竞争失败可以请求破产保护;叛国没收全部财产,移民应交还社会培养费用、取得的社会遗产及利息。
5、实行分等级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以退休时上缴的个人财产等级享受相应等级的养老服务。
6、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土地、矿产、房屋、股权等生产、生活资料都实行市场交易。
本人设计的上述公有制实现形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既然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就需要建立适合人的发展的运行机制。一个人从生到死要经历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阶段,童年、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阶段,我们要创造平等的环境,使所有未成年人享有同等的教育,同样的医疗卫生保障,我们要取消遗产继承权,开征赠与税,进行遗产的社会继承,使所有人接受同样的遗产,使所有人的竞争开始于同一起点;青年、壮年阶段是人们进行竞争、创造价值的阶段,我们要建立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保障竞争的公正进行;老年阶段是人生的最后阶段,也是人们进行竞争、创造价值的终点,我们要对竞争的结果进行评价,根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进行分等级的养老服务。
2、它符合人的发展对财富的要求。对任何人来讲,财富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不过是人自身发展的条件,而任何人只有与财富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任何财富只有与人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人设计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实现了遗产的社会继承,既满足了人自身发展的条件,又发挥了财富的作用。
3、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直接从古代的均田制演化而来,其不能继承、广泛授予的特性得到保留。
4、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所有制形式。它以废除遗产继承权的形式保证了财产的最终国有特性,任何人增加财富的努力都是为国家增加财富。
5、它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既然任何人既是财富的所有者,又是经济建设的劳动者,它必将导致新型劳资关系的建立,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而且因为废除了遗产继承权,兄弟姐妹因为继承遗产而相互争夺的景象将不再出现。
6、它是公平的经济制度。因为任何成年公民平等继承社会遗产,平等地接受相同的教育,不存在由于出身和家庭财产不同而起点不一致的问题,不仅克服了现行公有制的缺点,而且也克服了现行私有制的缺点(现行私有制因为教育和家庭财产的不同而使人们竞争起点不一致)。
7、它是公正的经济制度。因为所有人竞争的起点一致、规则一致且公开。
8、它是民主的经济制度。因为公民在死亡或退休时把财产上交国家,此时政府只是代管资产,政府可以公开拍卖而持有货币,转而在公民成年时授予新就业的公民,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处置、使用、占有自有资产,只要符合法律就不必征求政府的同意。
9、它有利于精简政府机构。因为资产授予个人,就没有必要设立众多的资产代表机构和监督机构,政府也没有必要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仅仅当好裁判员就够了,甚至像中国古代由政府官员审判案件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政府已经是中立的了。
10、它有利于形成学习型国家。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人们通过拥有一定的资产,能够创办自己的事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11、它有利于形成创新型国家。因为所有人都参与到生产实践活动中去,竞争必将激发所有人的聪明才智,使得创新成为必然。
12、它有利于形成政治上的民主。只有有了经济上的民主,政治上的民主才是可以想象的,而且经济上的民主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民主。
13、它有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巩固。叛国没收全部财产,移民应交还社会培养费用、取得的社会遗产及利息,使得爱国主义不仅仅是空洞的说教,而且具有现实的物质利益
14、它有利于复兴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讲条件的文化(参见本人文章《试论中庸之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五大转变》等),我所提公有制的实质就是要人们竞争的前提条件一致,就是实现仁政与王道。
15、它有利于中西文化的融合。西方文化的本质就是讲竞争,讲公正,其精华就是奥林匹克精神,而我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是相通的,其实质就是把奥林匹克公平公正的精神贯穿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之中。本人所提公有制正是这种精神的反映。
16、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既然奥林匹克精神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其在经济领域的实践必将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既然本人设计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具有如此众多的特点和优点,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这种制度实行的可行性及如何实行的问题。
首先我们谈谈这种制度实行的可行性问题。
1、这种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实行不存在意识形态的障碍;
2、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形成了强大的国有资本,而且国有资本已经授予那些国有资本的少数代表者在经营,实行本人设计的公有制度不过是把授予的范围扩大到全体成年公民,因而不存在制度和体制的障碍;
3、遗产的社会继承,不但现有国有资产属于国家,而且现有私有财产也是未来的国有资产,因而扩大了国有资产的范围;
4、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种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资本市场,虽然土地还不能进行交易,但已经着手进行,具有了会计、审计、评估、法律、鉴定等市场中介机构,市场经济体系初具雏形,把庞大的国有资本授予全体成年公民不存在交易成本障碍;
5、我国公民大多数还比较贫穷,没有多少财富,庞大的国有资本授予他们当然不会招致他们的反对,只会得到他们的欢迎;
6、我国人口的70%以上集中在农村,把庞大的国有资本授予全体成年公民将使农民获得其中的70%以上,将彻底改变农村缺乏建设资金的局面,把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加速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
7、我国民法、继承法已经实行,虽然可供继承的财产不多,但多少有一些,本人设计的公有制度则完全废除了遗产继承权,实行遗产的社会继承,因而继承法必须修改;
8、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养老体系,在农村尤其如此。
9、由于原来庞大的国有资本是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征集国民(主要是农民)的积累产生的,市场上并不存在购买国有资本的大量货币,因而在实现国退民进,国有资本减持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幅下挫,产生了现在资本市场的大小非减持问题,如果通过资本市场把庞大的国有资本授予广大成年公民,则存在货币瓶颈。
可见,实行本人设计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除了继承法和养老体系方面存在障碍及货币瓶颈外,不存在其他不可克服的障碍,完全具有可行性,则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实行的问题。
根据前面可行性的分析,本人设计了如下实施步骤:
1、建立分等级的养老体系,特别是农村养老体系;
2、修改继承法,实行遗产的社会继承;
3、按照国有经营性净资产的2-5倍(相当于市净率,理论上市净率应是平均储蓄率或积累率的倒数)确定发放增量货币的总金额(即按照国有经营性净资产与平均储蓄率或积累率的比值确定减持国有经营性净资产应发放货币金额);
4、按照国民的年龄、户口性质确定个人应获得补偿的货币金额,具体办法是对于城市已退休居民不再给予补偿,对年满18周岁的新就业国民确定一创业资金基数,加上按照应获得补偿的国民年龄与18岁的差确定个人应获得补偿的货币金额;
5、个人获得货币后可以进行创业、归还贷款,也可以购买股票、消费,而农村60岁以上居民获得的补偿可以直接划入社会保障基金,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
6、面对巨额的货币投放,应控制信贷规模,控制物价涨幅(特别是房价涨幅),在资本市场大幅减持国有股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入市购买股票,减持国有股份所获得的资金在增发货币总额的范围内可以注销,也可以设立平准基金,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
7、为了降低巨额货币投放所面临的宏观调控风险,可以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如先给农村60岁以上居民按月发放养老金和医疗金,解决农村居民社会保障问题,再给新就业公民发放创业基金,解决公民就业问题,最后给其他应获得补偿的国民以货币补偿,同时放开公司上市融资,规定大非在3-5年的时间内不得减持,先解决小非减持问题,最后解决大非减持问题;
8、对于非上市公司国有资产,直接通过各种市场拍卖。
这样就能迅速实现国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回归藏富于民的传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资本市场面临的问题,同时解决国民关心的“三农”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公民就业问题,基本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三日


[1]参见《史记·货殖列传》。
[2]参见《史记·货殖列传》。
[3]参见《慎子·因循》。
[4]参见《慎子·民杂》。
[5]参见《慎子·民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