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上,我看了电视直播的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整个开幕式包括两大块:上海大剧院门口的真假明星们走红毯;和上海大剧院里面的真假中国人参加的开幕庆典。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艺术家的作品是没有国界的;但艺术家是有国界的。看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之后,我的感觉正好和这句话相反:我们很多电影艺人的作品是有国界的,充其量只能在国内孤芳自赏而已;而他们本人却没有国界,争先恐后地成了外国人。有人听了我这话,会心地一笑,心说:可不是嘛?还有一些人听我这样说,不太明白我在说什么。我们就来看看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那些让我们感慨多于感动的镜头吧!
长长的红地毯上,有许多我们十分熟悉和万分陌生的人向我们走来。陈冲和邬君梅相伴着走了过来。美国人陈冲虽在好莱坞参加拍摄了《天与地》和《大班》等影片,但她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配角而已;她给我们更深印象的还是她作为中国人的时候拍摄的《小花》、《青春》和《海外赤子》等影片。就像有的演员拍完了一部自杀的戏之后,自己也学着去自杀了一样;主演了《海外赤子》一片后的陈冲,结果步海外赤子的后尘,成了海外游子。美国人邬君梅就更淡了,至今,也就是和陈冲共同出演的《末代皇帝》,还能让我想到她在外国拍过了片子。
其他几位我们很熟悉的外国人,还没有这两位幸运呢,一部参演的外国片子我们也想不起来:英国人张铁林、美国人王姬等。从他们,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些今年没来走红毯,但同样是长着中国脸的外国艺人,美国的陈凯歌和陈红夫妇;顾长卫和蒋雯丽夫妇;美国人宁静、李连杰、张瑜;加拿大人徐帆;新加坡人巩俐;瑞士人斯琴高娃;日本人许晴等。我对中国的艺坛有两大不理解:一是我不明白,为何我们的一线歌星中,大多是军人;另一个是,为何长着中国脸,只会演中国戏的原中国艺人,纷纷成了外国人?
开幕庆典一开始,放了两部电影专题片。一部是新中国电影的回顾,有《早春二月》、《秋菊打官司》等影片。新中国建立至今整整六十年了,可我看了这一时期的电影回顾片之后,却有些担心;电影节邀请了多位世界级的导演和演员,人家看我们的电影回顾时,有几部熟悉的影片呢?我们在这六十年里,又有几部影片是达到了国际知名度和世界影响力的影片呢?我们那些回顾片镜头里的演员们,又有几位是被世界电影人普遍认可和在国际影坛享有盛誉的电影人呢?
另一个专题片是有关希区柯克电影作品和法国新浪潮电影回顾的专题片。今年是电影大师希区柯克诞辰一百周年和法国新浪潮电影诞生五十周年的纪念年,在国际电影节上播放这样的专题片很合适。但是,在希区柯克的众多作品中,我们中国观众除了《蝴蝶梦》和《美人计》等少数几部影片外,对这位大师的代表作还了解多少呢?至于法国的新浪潮电影,我们就更是陌生了。如果我们一方面承认希区柯克的作品和法国新浪潮电影在世界影坛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我们又对这些作品极少给以展映的机会,是不是有些“叶公好龙”的味道呢?
同样的,当开幕庆典上把“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授予给了香港导演吴宇森,把“杰出电影贡献奖”授予给了美国女演员哈莉贝瑞的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吴宇森导演的众多作品,在中国大陆公映了几部呢?哈莉贝瑞的代表作,我们又知道多少呢?难怪哈莉贝瑞会说:这次领奖是她第一次来中国;她也不知道还会有中国观众知道她。她也许更不知道的是,除了现场那些以做电影专题为生的媒体人之外,大多数中国观众对她和她出演的电影作品都非常地陌生。
开幕庆典上,七位电影节的评委们齐齐亮相了。本届电影节的评委主席,是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今年的奥斯卡大奖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可谓声明显赫。而代表中国的评委却是在国际影坛默默无闻的黄建新;和人家国际级的大导演相比,黄建新那几部小作品《黑炮事件》、《埋伏》、《站直了,别趴下》等,充其量不过是电影习作和电影小品而已。如果我们不仅希望把我们举办的电影节在名义上冠以“国际”二字,还希望它真正能有国际影响的话,我们就应该有更多有份量的电影人参与进来,不能仅仅满足于滥竽充数的介入。
开幕庆典不长,节目表演更少,只有一头一尾两个文艺节目,一个开场一个断后。断后的也是一位长着中国脸的外国人——美国人张建一,他演唱了名曲《今夜无人入眠》。想到有那么多原中国艺人,以做外国人为荣;想到我们的电影导演、电影演员和电影作品中,真正能称得上国际级的还太少,那一夜,我确实无法入眠。我也不得不说,自1993年开始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离风光无限的路还很遥远。
海涌影评:风光有限的上海电影节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