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悲观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只有那些时刻保持警惕的人或公司才能得以长寿
裘德道:光环散尽始见拙
文、于清教
号称有数十亿资产,在化纤、地产、投资等诸多领域广泛涉猎的裘德道和他的道远集团,在疯狂扩张的十年之后,突然之间却又病入膏肓。有媒体在2009年4月爆出,2008年下半年道远集团巨亏20多亿,几尽资不抵债。其董事长裘德道更是大病一场,几乎丧失活下去的勇气。
不为外界所知的裘德道究竟发生了什么?20亿的巨亏从何而来?是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是道远自身积重难返?难道裘德道是否在重蹈兰世立、黄光裕等民资大亨的覆辙?
巨亏始于贸易融资?
裘德道何许人也?这个1998年开始创业、靠5000元起家、现已成为总资产20多亿元的道远集团的掌门人,曾经不止一次创造着商界奇迹:道远集团2005年曾实现销售收入及进出口业务总量达158亿元、利税5.5亿余元,而进出口业务总量是120亿元。曾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06年荣登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百强”……
众所周知,这几年,国际贸易本身的盈利不但风险大,而且赚钱速度慢。因此浙江一些企业深谙此道,早在几年前纷纷放弃了做贸易的想法,而只是将贸易作为一种融资的平台,以贸易的方式变相获得融资。在过去经济快速发展期,贸易融资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途径曾让贸易流通型企业获得了超过自身承受能力之外的大量资金和额度,浙江的许多贸易型企业由此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一家不到500万元注册资本的公司可拿到近3个亿的额度,前提是只要有足够的贸易业务的支撑,理论就可以拿到相应的融资需求,于是不少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做大流量,做大贸易量,目的就是为了能获得有效的银行或民间贸易融资额度。
企业利用贸易的名义,大量的开立远期信用证(一般都为90天),从国外进口大宗原材料然后在国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其损失部分变为融资成本。一般行情情况下融资成本在年息20%以内,虽然很高,但相对于浙江一路高涨的民间借贷成本而言,还是属于较低成本的融资,这让很多企业家不断铤而走险。套取了90天左右的资金使用期限,到期归还之后再进行开设信用证,循环使用,从而使资金得到了延续使用的可能性。毫无疑问,这种内耗式高成本的资本运作犹如饮鸩止渴和吸食鸦片,一旦涉足就不能自拔,而且滚动次数越多耗费成本越高。
而道远集团的四海化纤,就是利用该模式进行了大量融资,四海化纤的PTA,2006年一年产能30万吨左右,但是从其进口PTA的量来看,却达到100万吨之上,也就是说大约有近70万吨的PTA是在市场上销售掉,而非企业自身需要,它是通过大量的进口PTA给自身和他人融资(这就很好地解释了PTA市场为什么多年来萎靡不振:大量的融资类PTA在市场上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从而极大拉低了PTA的市场价格)。2008年下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彻底粉碎了这些公司的发财梦,大批贸易类公司举步维艰,轰然倒塌者不在少数。盲目多元化,玩资本空手道,贸易融资模式下涉税成本、银行资金成本居高不下,这些或许是导致道远巨亏的主要原因。
从企业自身管理来看,成本管理乃道远集团内耗严重的重要环节,试想一个连到上海都要开飞机出行的企业家和企业,其成本管理意识可见一斑,单是裘德道的私人飞机背后巨大的维护与管理成本就是一笔惊人的数字。在外界看来,家族式的原始化管理模式也容易导致企业决策一言堂,抗风险能力不堪一击。种种迹象表明,巨亏是道远危机的导火索,而真正的危机来自于其长年累月管理和战略模式。
慈善不是奢侈的理由
1961年出生的裘德道在少数人眼里是“萧山的传奇”、“乐善施好的慈善大使”。裘德道说自己没什么别的爱好,除了管理自己在萧山的企业以外,就是喜欢玩交通工具,即便是面对桌前摆着的电脑,他也毫不讳言地对媒体说“我不懂电脑,这是摆样子给别人看的”。裘德道家族拥有不下10辆豪华轿车,除此而外,还有一个爱好是给亲戚朋友送宝马和奔驰,孝敬老爹的是奔驰600,还给司机、保镖各一辆。裘德道在萧山国际商务中心23层的董事长办公室,更是布置得像总统套房,光飞机模型,就摆了三四架。
企业家一旦拥有了财富,与奢侈有关的消费立马蜂拥而至。固然花合法赚来的金钱无可厚非,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度里,显然炫耀式奢侈消费、大量占用公众资源、盲目拜金并不为社会责任和道德财富所认同。为此,裘德道逼迫自己热衷于慈善事业,2006年,裘德道宣布捐资1亿元成立道远慈善基金,并称每年捐1亿,五年后把这个慈善基金做到5个亿的规模。2008年裘德道以个人名义给汶川灾区捐款1000万元,成为打破国内多项纪录的顶级慈善家。
前期《时代周报》发表马而立的署名文章《巨富裘德道做了慈善就可超生吗》,报道似乎站在同情和欣赏的角度来解读了裘德道——他挥金如土又有农民企业家简朴的一面,乐善好施,却从不对外张扬。不过,报道在澄清了网络关于裘德道有8个老婆的说法没有根据外,也证实了裘结过4次婚、有4女1男5个孩子的事实。
三年购买两架私人飞机,频繁亮相捐款慈善会,一方面低调出入,另一方面又高调慈善,也许深谙道家法则的裘德道明白:大舍大得,来之于民,还之于民。实际上,双面的裘德道内心更明白“藏久必露、露久必藏”辩证以及背后的“覆水难收”或“众口铄‘土’”。
重述中国企业家生存底线
媒体是双刃剑,媒体不是审判员。联想到裘德道的媒体原则,这让笔者不禁再次想起前些日子“汽车狂人”李书福的“雷霆震怒”:媒体不是法院,不是检察院,也不是公安局,媒体没有权力调查我们,我为什么要跟你讲清楚,如果你们认为你们是公安局,你们今天就不要坐在这个地方,我今天请你们到这来,不是要把财务报表对你们公开。
对于企业家而言,笔者想强调的是,任何成功或失败,原因都不是单纯的,那些长寿的公司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抓住了商业本真。一个具有社会责任、受人尊敬的公司不是你曾经有多么强大、威猛、美丽、狡黠,而是你控制风险、适应环境和战胜疾病的能力、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价值。商业本真是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培养和激励团队,对消费者重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和遵守法律,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
企业目的是什么,实际上裘德道们并不真正清楚,创造利润、赚钱是其一,关键的是存续社会的价值。笔者一直认为,从你拿到营业执照的那天起,所有公司一定都会倒闭,没有人可以例外,人生下来结局都是死亡,但是过程价值才是衡量存在的唯一。悲剧、悲观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只有那些时刻保持警惕的人或公司才能得以长寿。人只有在怕死的时候,才能活得顺畅。一个人从小就不怕死,你会发现这个人多半短命,企业和企业家也一样。所以企业家应该怕失败,但不是说怕失败就不做事,而是要防止失败,控制风险。或许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前中国首富黄光裕特立独行、单纯追求恭维(永远低价)消费者,以牺牲产业链的和谐为代价,不惜越法律红线、底线,最终自酿恶果的真正原因所在。
或许裘德道们正游走在这种危险游戏的边缘,金融危机之下,我们不想再看到悲剧的发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真正的商道面前,愿裘德道们及早警醒、学会刹车并好自为之。
【链接】
浙商危机样本的启示
研究近几年来浙商危机样本,如江龙控股、南望集团、金乌集团、华联三鑫、中港房产、银泰房产等典型案例时,笔者发现,在民营企业粗放经营、盲目扩张、野蛮生长的背后,浙商群体中所发生的危机具有非常明显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在《裘德道:光环散尽始见拙》中,道远集团显然在盲目扩张、过快发展、家族管理、贸易融资等方面存在误区,道远集团应自我反思、深以为鉴。
担保链危局引发多米诺骨牌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浙江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依靠向银行借款维持规模的高速扩张,进行大量的基本建设投入,市场充足的流动性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但宏观调控坚决收缩信贷市场之后,流动性大幅降低,这些昔日高速扩张的企业几乎一夜之间陷入了困境。为维持泥足深陷的投资项目,他们开始进行民间融资,采取的方式,或连环担保,或高利贷,拆解利率高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断裂,企业所依赖的商业模式几乎是在瞬间就变成了四面漏风的“草筐”。
企业盲目扩张、过快发展
盲目地、不惜成本地扩大生产规模、经营领域,投机取巧。殊不知,规模在短期内是可以扩大的,但管理却不一定能跟上,管理跟不上,成本就上去了,效率自然就下来了。这样的企业想不出问题都难。企业大小不是问题,关键是企业要有盈利的能力和抵御内外部风险的能力。正如人的成长,企业由小到大,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违反规律,必须是要受到惩罚的。
家族管理模式成发展桎梏
江龙控股、中港房产等企业危机的出现,实际上跟他们的家族式管理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是这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约束的管理方式,让老板及其家族“一手遮天”,在随心所欲中一步步把企业引向了深渊。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是一种封闭的管理方式,民营企业要求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进行管理方式的调整,必须引进国内国际的现代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
高额民间借贷是救命稻草
银根紧缩、原材料涨价、成本上升……资金链问题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目前正面临的共同困境,在这种背景下,民间借贷市场几乎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有迹象表明, 2008年浙江省各地民间借贷表现再次活跃,不仅借贷规模在不断扩大,民间借贷利率也呈上扬态势。值得警惕的是,紧随而来的支付危机以及屡屡发生的企业主逃逸事件,也让民间借贷人士人人自危,仿佛是躲避一颗尚未引爆的“定时炸弹”。在银行主渠道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的现实语境下,浙江日益普遍的民间融资亟待规范。
来源:董事会杂志2009年7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