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美,所谓善,所谓神
观影《尼斯湖怪:深水传说》略感
欧阳君山
按:近一段时间,一位做投行的朋友多次探讨起灵的问题。可能由于宗教信仰,朋友更多从上帝的角度来认识和谈论灵。我对耶稣所谓“神是个灵”的说法极其赞同,但个人对灵的理解更一般化,绝不局限于宗教信仰,更不认为灵只是个宗教或信仰话题。
“注目礼”思想体系中实际已简单提到,从逻辑上讲,“说谎者悖论”或哥德尔定理所涉就是灵的问题。从生活常识上讲,每个人应该都有通灵的感觉。尤其就艺术而言,通灵的感觉更是不可或缺,因为所谓美感,不过就是通灵而达致的与物相化的感觉。东坡先生有一首诗集中反映这一点: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高烧银烛照红妆。
这首诗之所以美,或者说,这首诗之所以能描绘出一个美的意境,就在于诗人通花之灵,想花所想,念花所念,与花相化——除了这一点,这首诗又还有什么呢?也正因为这一点,伟大的艺术家多有令常人难以思议的爱好,最典型的比如北宋诗人林逋,据称拜梅为妻,认鹤作子,搞得不亦乐乎。纯粹的艺术,相当大程度上,就是传达通灵的感觉。
朋友,什么时候能够从天地万物中看到自己呢?那不只是美之至也,也不只是善之至也,神也与你同在——如果说神的话。
本文写于2008年初,原题《万物灵通》。
岁末新春,电影竞秀。
先是所谓的“靠不住”系列发力,包括《色·戒》、《投名状》和《集结号》,后是幻想系列出山,包括《长江七号》、《大灌篮》和《尼斯湖怪:深水传说》(The Water Horse:Legend of the Deep)。
其中《集结号》和《尼斯湖怪:深水传说》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两部电影的视听效果都不错,甚至可以称得上震撼,但更重要的是,二者都讴歌了人性之美,尤其《尼斯湖怪:深水传说》,更是把人性之美从人与人的层面突破到了人与动物的层面。如果说《集结号》真情感人的话,《尼斯湖怪:深水传说》就是深刻动人了。
尼斯湖怪的传说十分久远,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565年,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布和仆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仆人袭来,多亏及时相救,仆人才保住性命。从此以后,水怪的消息就层出不穷。按当地语言直译,尼斯湖就是“怪物之湖”的意思。
但真正举世瞩目是在1934年4月,一位叫威尔逊的伦敦医生途经尼斯湖,正好发现水怪游动,他连忙用相机拍下,照片虽不十分清晰,但还是明确显示出水怪的特征来:长长的脖子和扁小的头部,完全不像任何一种已知的水生动物,据称像七千多万年前灭绝的巨大爬行动物蛇颈龙。
关于尼斯湖怪的最新消息是2007年中有报道说,英国约克郡55岁的实验室技师戈登·赫尔姆斯声称,他用摄像机拍下了尼斯湖怪。被尼斯湖观察者和海底生物学家安德里亚·瑟恩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尼斯湖怪录像。
但《尼斯湖怪:深水传说》仍然只是一部魔幻电影,改编自迪克·金史密斯的同名畅销小说。苏格兰小男孩安格斯家住尼斯湖畔,对湖水充满好奇,常常到湖边戏嬉玩耍,偶然之中捡到一颗硕大的石头蛋。
安格斯把石头蛋带回了家,好奇地剥开表层,发现里面五彩斑斓。那一晚恰好电闪雷鸣,当安格斯再回来看这个奇怪的石头蛋,发现不见了,房子里多了一头小怪物。不仅特别能吃,而且特别能游水,像个精灵,安格斯非常喜欢它,偷偷地把它养起来,成了亲密的朋友,并翻词典给它叫了个名字——Crusoe(克鲁索)。
但Crusoe越长越快,体形越来越大,不仅需要大量食物,而且需要大空间,再加上Crusoe也调皮,安格斯根本不可能再把它偷偷地养着。经过一阵子折腾,特别是一只叫丘吉尔的狗执意追咬Crusoe,安格斯最后和叔叔刘易斯把它送到了尼斯湖。
但故事还没有完,由于对Crusoe感情至深,安格斯始终念念不忘,当他从报纸上得知Crusoe被记者拍下而即将引来探险潮时,连忙划船去湖中寻找。Crusoe听到召唤,立即又出现了,并让安格斯骑上它,一起开始了奇妙的深水旅程……
除刘易斯和安格斯的姐姐克里斯蒂之外,大人们都对Crusoe充满怀疑,乃至恐惧。当时盟国正同纳粹德国作战,一支英国炮兵部队临时驻在尼斯湖畔,并且就住在安格斯家。炮兵的作业使Crusoe面临危险,安格斯不顾一切地保卫Crusoe,一波三折的故事又进一步推进了……最后,大人们终于相信了,Crusoe成了安格斯和大人们共同的朋友。
尽管是魔幻电影——Crusoe特效是由负责《指环王》三部曲、《金刚》和《纳尼亚传奇》特效的威塔工作室完成,但电影一开始就声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事实上,由于巧妙的艺术处理,看起来的确十分真实。比如Crusoe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从一个五彩斑斓的蛋内诞生,无疑就提高了可信性。
但《尼斯湖怪:深水传说》真正可看的地方,应该在它生动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相通,安格斯与Crusoe不仅能沟通交流,而且深深地互有感情,甚至患难与共。该片导演杰伊·拉塞尔表示:“我们非常愿意相信这世界存在魔力,这也是我们几代人对尼斯湖的传说发挥想象的原因。”如果说魔力,人与动物灵通就是,而且是相当迷人的魔力!
通常,我们只能在神话和艺术中看到人与动物乃至万物的相通。神话就不用说了,在上古神话中,人并非高高在上,是所谓“万物之灵”,而只是平等的万物之一。在艺术上,最高境界应该就是人与物通,乃至人与物化。比如李白有诗云: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这不正是与山相通相化,要不怎么与山眉来眼去呢?再比如苏东坡有诗云: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高烧银烛照红妆。
这不也是与花相能相化,要不怎么惜花点烛呢?当然还有更疯狂的,北宋诗人林逋拜梅为妻,以鹤为子;还有北宋书画家米芾曾拜石为父,被人称为“米癫”。什么是美呢?寻思来,琢磨去,反复推敲,睡不着觉,最后认定:美就是人与物化的感觉!
善什么是呢?寻思来,琢磨去,反复推敲,睡不着觉,最后认定:善就是人与物化的感情!要达到善,换位思考可能是不可少的。但如果没有人与物化,换位思考可能只是一种技巧,而一旦达到人与物化的境界,自然而然就能够换位。安格斯之所以能够不顾一切地保护Crusoe,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就因为与Crusoe化,几乎把Crusoe当作自己的一部分。
美是人与物化的感觉,善是人与物化的感情。如果真善美一体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就此推断:人与万物原本一体?不是一般伦理学意义上的一体,而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一体。
“男儿有泪不轻弹”,观《尼斯湖怪:深水传说》让本人当场热泪盈眶。为什么呢?为安格斯与Crusoe的纯真之情所感,更为今日世界人与物各奔东西所伤!我们这个时代,到处是分割和伤害,不仅远离了神话,而且也远离了艺术和诗意,尤其人与大自然的严重割离,已经使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芸芸众生面临灭顶之灾。从《尼斯湖怪:深水传说》影场走出,我似乎更加确信:
人类定有一劫!
[学养系列]
欢迎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