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已婚人士的一点建议


 

刚上班的时候,经常跟女友一起看图书馆里的杂志。其中关于婚姻爱情方面的最热衷。有一则故事触目惊心。讲的是有个女博士大学时死了父母,靠她的邻居大哥供她上学,一直到博士。中间他俩产生爱情,在她大学毕业的时候结婚。而博士期间就恋上另一位博士,而大专毕业的老公这时辞职正在她就读的学校当勤杂工,她跟老公提出离婚,老公一气之下,把她用刀捅死,把她的情人捅成重伤。
      现在两地分居,一方在外读书,另一方在家生活的人很多。有人说不分开需要技巧,有人说是责任,有人说是报恩,有人说金钱方面的考虑,有人说是怕死[em]e13[/em],有人说是没的选择机会。我看都不是,经营好这种婚姻生活需要一份对二人世界的深刻理解。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很容易了解对方的世界。分开了,特别一个人在外边上学的时候,她可能发展得特别快。而家里的那个却止步不前。象故事里面的就是这样。丈夫完全不能满足一个女博士的心理需要,他整天跟她谈的都是家长理短,作为一个精神层次很高的博士,当她遇见投契的男士,当然就再也无法忍受丈夫了。女博士不是爱钱,不是爱地位,我看她是爱一颗跟自己投契的心灵。男人也喜欢跟自己贴心的妻子,当发现不贴心了,也就不喜爱了。蒋介石曾经很宠爱发妻毛福梅,但是他让妻子读书识字,她却只听婆婆的教诲:“女子无才便是德”,最后两人意见相左到大打出手的地步。陈独秀跟发妻高大众也是这样。开始很恩爱,但是高根本不理解陈的思想,自己不读书,还反对陈的事业,所以陈只好跟时代青年妻妹高君曼谈起了恋爱。这里面有太多的经验教训可研究。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不管在哪里,一定要心灵契合,要贴心。并且双方要为此付出巨大努力。女博士只是专心于自己的研究,自己的成长,全然没有关注丈夫的心灵的成长;发妻们以为嫁了就万事大吉了,不理解丈夫的事业,不关心自己的成长,这是造成他们婚姻破裂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心灵不在一起了!时代变了,在家里的很多都是男人,在外面的很多都是女人。但是总有在家里的,在外面的。无论那一方,自己成长了,也要关心对方的成长;无论那一方,都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成长,要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也是家庭幸福团圆的重要保障。蒋介石这个花心大萝卜,我看他对发妻最好。可惜毛福梅顽固不化。
       广州是个快节奏的都市,人们常常感到飘在空中,没有着力点。但是真的理解了生活的真谛,处理事情就会容易很多。心灵的沟通不仅仅是家里的人的事情,其实对于在外面的发展很快的那个人来讲要求更高。心灵高层次的人很容易听懂低层次的人的话,而低层次的很难听懂高层次的人的。那么高层次的人,既然层次那么高,那么聪明,为什么不让低层次的人听懂你的话呢?这是更应该批判那个女博士的地方。她的老公很善良,学历也不低,几年来,你怎么不让他理解你的心灵呢。
       对方真的顽固不化是否应该甩掉呢?对于我们学精神科学的人来讲,可能整天对着一个傻蛋是最痛苦的事情了吧。其他的行当不知,可能有人喜欢傻蛋。随便。
      那么在家里,家外,高层次,低层次,男人,女人,谁的任务比较轻呢?很显然是外面高层次的女性的任务轻一点。因为她们的丈夫起点都不会低,而且思想比较开化,否则都不会支持她们在外面读书了。所以这是更更应该批判女博士的地方。为什么不用一个“最”字呢?她丈夫毕竟是有责任的杀人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