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对旅游产业的市场分析
一、世界旅游需求和旅游业的兴旺发展
世界旅游活动的发展是我国入境旅游业得以生存的市场条件。世界旅游未来发展的兴旺则意味着我国入境旅游业今后成长的最大机遇和基本背景。
很多研究结果显示,二战以后,特别是大众旅游兴起以来,世界旅游的发展虽然也不时受到某些不利因素的干扰,如20世纪70年代两次能源危机、不断发生的地区政治或军事冲突、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等等,但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始终强劲,全世界旅游活动的发展持续不衰,其发展势头可从下面的统计数据中得到反映:
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次及消费额变化情况
年 份
|
国际旅游人次(百万)
|
国际旅游消费(百万美元)
|
1950
|
25.3
|
2100
|
1960
|
69.3
|
6867
|
1970
|
159.7
|
17900
|
1980
|
284.8
|
102368
|
1985
|
332.9
|
108100
|
1990
|
458.0
|
266210
|
1995
|
566.0
|
393280
|
2000
|
689.0
|
476000
|
表中统计数字表明,在战后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的规模从战后初期的年约2500万人次扩大到今天的年逾7人次;全世界国际旅游收入也从战后初期的年约21亿美元增长到今天的年逾近5000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10.7%和服务贸易总值的20%。因此可以说,旅游产业已经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如此,世界旅游发展的潜在能量仍远远没有充分释放。即使是在全世界国际旅游客源主要产生地的欧洲和北美,虽然旅游度假已近乎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必需品,但每年的出国旅游人数在该地人口中的比重也远未到增长的极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次仍以年均4%的速度持续增长的事实便是很好的说明。战后以来旅游活动发展的历史及其趋势都表明,随着是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特别是随着以交通运输和通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和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地球村”的概念正在变为生活现实,出国访问便利程度的不断提高无疑将会使国际旅游活动的普及走向必然。
据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预测,未来20-30年里,全球旅游业将以4%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每年将达10亿人次,国际旅游年收入将达15500亿美元;到2020年,国际旅游者将达16亿人次,国际旅游年收入将达到20000亿美元;全球旅游业将会形成欧、美和亚太地区三足鼎立的客源市场。据世贸组织预测,到2020年吸引旅游者最多的10个国家和地区依次是:中国、美国、法国、西班牙、中国香港、意大利、英国、墨西哥、俄罗斯和捷克。
2、国内旅游产业已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在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方面全面发展,互相促进,形成了真正的旅游产业。我国过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七位,奠定了亚洲旅游大国的地位。
199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根据 "十五"旅游发展计划,到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达到850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11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636万人次。旅游业总体产出为750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8%,同时旅游业将为国家提供外汇收入900亿美元,增加国内生产总值3万亿元以上,创造就业机会800万人以上;到2010年,我国旅游入境人数将达到640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将达到1600-200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0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38-4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3000-14000亿元人民币,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
3、社会经济因素将进一步拓展我国的旅游市场
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尽管国内外某些因素的不时出现有可能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中国经济已进入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的时期已是世人公认的事实。特别是由于我国有着众多的人口,广大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因而完全有可能在某一个新兴领域聚集众多的人力和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在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将有条件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正是根据这些基本原因,加之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左右,以实物计算的GDP将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预示着我国产生旅游需求的经济基础将不断丰厚。中国不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而且将迈入世界上主要旅游客源输出国的行列。
②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
很多现象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并且目前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在未来10-20年内,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将从小康进入更为宽裕的过度时期,居民消费需求的发展将呈明显的多样化趋势。
在消费选择方面,一般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已经开始下降,衣、食住行所占的比重明显减少,而用于医疗保健、健身娱乐和旅游等方面的支出,增幅都在20%以上。这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其需求正在不断提高。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转型,特别是消费观念的变化趋势,不仅意味着旅游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同时也预示着在未来20年内,旅游度假将形成我国民众新的习惯和传统。与此同时,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和由此带来消费时尚4的变化,也意味着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将出现新的变化。
③带薪休假制度的发展
闲暇时间不足是旅游需求的制约因素。在现代社会中,以带薪假期为代表的闲暇时间往往是影响国民旅游需求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已成为世界各地旅游发展的实践所证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必将成为社会政策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和发展必将对我国人民今后的旅游需求规模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
④人口因素的变化
根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增至15亿,但人口的老龄化正在成为我国人口因素变化方面的突出现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10%。实际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是当今全球的现象。但进入21世纪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据预测2000-2025年期间,全球老年人的比重将增加7.5个百分点。这表明21世纪各国人口最终将全面进入老年型。
这些情况说明,无论是我国的国内市场还是入境旅游市场,号称“时间贵族”的老年人的市场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因此如何加大对这部分市场开放力度,如何针对老年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开发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旅游产品,将成为我国旅游业经营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人口因素变化的第二个突出现象是家庭的小型化,主要是指“一对夫妇一个孩儿”的三口之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家庭构成模式,对孩童的重视不仅决定了人们对家庭度假产品的需求将会上升,而且这种家庭度假产品内容和形式的设计需要围绕着孩童的兴趣与需要进行设计。
我国人口因素变化的再一趋势是,我国将加快城市化进程。东部沿海地区将形成城市带和城市圈;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的数量将逐步增加;中小城市的发展将由此前的数量型增长转向规模型和成熟型增长;部分县城将成为小城市。上述城市化发展趋势意味着伴之而来的旅游需求扩大。
⑤出入境限制的放宽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出入境手续已出现逐步放宽的趋势,这类措施的采取必将会增加出入境旅游的客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