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版《樱桃园》蒋雯丽演上瘾 张译人来疯


(来源:新民晚报)

自天而地的土黄色透光薄麻,孤零零的几棵樱桃树站成一种意象;灯光从不同方向打向舞台;地板、天空都设有供演员和道具上落的洞,他们和它们从每一个不可预知的地方出现——这就是导演林兆华从舞美上呈现的“樱桃园”,在这里,冗长沉闷的契诃夫名剧被黑色幽默精简,5年前曾担当主角的蒋雯丽再次出演不愿面对现实的没落贵族柳苞芙,“大学生”彼嘉则换成了《士兵突击》里的“史班长”张译。

6月3日至5日,这出经典名剧将于上戏剧场上演,日前,记者在北京先睹为快,并自两位主演的专访中得悟两人“无疆界演出”的真谛。

    最美舞台:精简版《樱桃园》黑色幽默

    倾斜而具有纵深感的舞台凸显出一片苍凉黄土地,具有张力向天伸长的樱桃树和结满灰尘的椅子、旅行箱——樱桃庄园的黄昏恬静而富有诗意,与樱桃园即将被拍卖这一阴霾既有反差又有和谐。

作为契诃夫的绝笔之作,《樱桃园》讲述了俄罗斯社会变革下的阶层兴替。剧中,即将失去樱桃园的女贵族柳苞芙又哭又笑地诉说着自己的悲伤,“大学生”彼嘉大谈着理想,而商人罗伯兴为这群即将失去生活依靠的人所提供的唯一解决办法,却无人理会。对于100年前的这部作品,林兆华把它解读成了一出“是笑,而不是泪”的喜剧。在他看来,契诃夫戏谑地嘲弄并同情着每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的茫然,这才是这出喜剧的核心。舞台上传来斧子砍伐樱桃树的声音震撼人心,观众在种种象征意象中感受“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荒凉。

    而主演张译则将之理解为“黑色幽默”:“雯丽姐当年看过俄罗斯剧团的原版《樱桃园》,而我看过5年前她的版本,如果说当时的版本都还有点沉闷的话,这次从原版3个小时精简到100分钟,更多的是让人感到忧伤,大导以黑色幽默的解读突破沉闷,但又巧妙地保留了剧中令人回味的酸楚和伤感。”

 

    最好发泄:话剧令蒋雯丽舒缓压力

    时隔5年,蒋雯丽再次主演柳苞芙,连称重新认识了这部经典:“当我第一次饰演柳苞芙时,还没有任何舞台经验,几乎是懵懂地被推着走。而今,当我经历了演员、编剧和导演各个角色后,我非常向往站上舞台全新阐释这个角色。这次在飞机上重读《樱桃园》,依旧惊叹于这部大师之作,与中国这5年来的变化竟然是如此合拍。”蒋雯丽的这种感受几乎把握到了原著的精髓,无怪乎林兆华对外宣传:“别人真演不了柳苞芙。”

 

    话剧这种演出形式,对家庭、事业均被无限关注的蒋雯丽而言,也是一种释放,“尤其在我做导演精疲力竭的时候,在舞台上能够把所有的压力都喊出来发泄出来。难怪演话剧会上瘾,我真想过几年就演出一次。”

    当被问到婚姻、爱情的话题,蒋雯丽显得很犹豫,连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犹豫了很久,才说:“对于爱情,一直是渴望的吧,我希望自己永远处在爱中。当然,我所谓的爱是广泛的,不光是男女之间的爱,我也爱子女、情人……”说到这里,一旁的张译主动为她解围:“我听说雯丽姐刚收养了一个孤儿,其实这就是一种爱情。一般的男女之爱不值得多说,但这种对孤儿的爱,试问在座的有几个人有?”


    最兴奋“学生”:“人来疯”张译爱过招

   

    第一次出演话剧的张译,表现让人“惊艳”,在剧中总是倒挂金钩出场的他,就连说话也是荡在舞台的半空中,十几分钟下来腿就麻得不行,更何况他还恐高。但为了能上大导的戏,这些都成了张译必须付出的代价。

    和以往一样,林兆华对演员表演风格的界定和把握十分宽松,张译与蒋雯丽均喜欢在演出时有“意外之笔”:“我一见到观众就特别兴奋,昨天兴奋大了,差点就摔到观众席上。这几天见着导演就躲着走,不敢问他的评价。”事实上,林兆华对张译的唯一要求是“怎么疯怎么来”。最爱“过招快感”的张译透露,“雯丽姐经常会在舞台上即兴发挥给我一个出其不意,比如一次我从舞台上吊下来,她原本应当跪着跟我说话,却突然站着不动,当我走近她的身边,她又突然在舞台上翻滚起来。其实我对这样的意外十分期待,早在当兵时,我就唱过双簧、说过相声,特别喜欢这种‘现挂’的表演方式,一成不变就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