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低谷 汽车业明年春色倍还人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记者见面会上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同样用来描述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或许再合适不过。经历了2008年大涨大跌,汽车业在去年底跌入“黄金十年”来最为寒冷的低谷,刚刚披露结束的2008年年报,恰好成为测量汽车业季节冷暖变化的最佳温度计,各项不乐观的数据显示出过去一年的困难。严冬过尽总是春,今年以来呈现出的良好开端或许已经表明,汽车业的冬天正在过去,而从长远看,作为中国经济的先导行业,汽车业的复苏将有助于经济回暖后的健康增长。

    最困难的一年

    在国内宏观经济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振荡、自然灾害频发以及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汽车行业自1999年开始的近十年持续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态势在2008年发生扭转,全年汽车产销未能实现年初制定的1000万辆的预期,而自主品牌汽车境况更为窘迫,出口受挫且国内市场占有率下滑。

    刚刚公布结束的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以汽车和零配件制造为主的交运设备行业200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683.95亿元,同比增长11.89%,平均毛利率为14.52%,下滑1.53%,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93.46亿元,同比下滑34.12%,实现净利润161.20亿元,大幅下降36.16%。

    回望2008年,汽车整车需求上演了过山车行情,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尤其是到了年底,汽车陷入全行业亏损局面,企业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刻。根据汽车工业协会资料,2008年12月,重点汽车企业净利率由11月的3.02%降至12 月的-0.07%,全行业出现亏损,季度净利率也由2008年三季度的5.91%降至四季度的1.85%。分析认为,这是自2002年汽车工业协会公布行业利润以来的最低点,因此也可以说,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经历近十年来最困难的一年。

    翻看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年报,大都对过去一年严峻的经营形势进行了阐述。上海汽车200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6亿元,同比下滑85.8%。公司在年报中表示的主要原因为:2008年国内汽车整体销量增幅放缓、国外经营的韩国双龙公司销量减少,年初南方雪灾影响以及销量品种结构下移、南汽集团进入给公司利润带来负面影响、双龙汽车严重亏损等。海马股份在年报中表示,一方面要应对宏观环境骤然恶劣产生的冲击,承担由于上年度增长过快急需调整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支撑新产品尚未上市仅靠老产品包打天下的困局,双重影响导致公司全年经营业绩下滑。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张欣分析认为,由于存在对外投资、合并报表等因素,像上海汽车这样2008年全年汽车产销保持增长的企业也难逃业绩下滑的厄运;以小排量、经济型车型为代表的海马股份、长安汽车、一汽夏利、ST昌河等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甚至亏损,一方面这类企业的相关车型盈利能力并不高,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的产销呈现下滑有密切的关联。

    冬天正在过去

    严冬过尽总是春。经历了2008年最为困难的一年,2009年一季度,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回暖,加之国家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汽车业迎来严冬后的“小阳春”。

    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我国汽车业产量为256.76万辆,同比增长1.91%;销量为267.88万辆,同比增长3.88%。此数据一举超越同期美国市场销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的汽车销量更是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11万辆,超过去年3 月的106万辆,成为最新的单月销量纪录,前3月轿车销量年化后取得14%的年增速成绩。

    分析认为,年初以来汽车市场景气的好转与政策振兴规划的关系密不可分,3月份销量的增长主要来自1.6升以下车型和汽车下乡拉动的农村需求,这也是担心汽车市场的景气是否只是短期效应的原因之一。该分析同时认为,对二季度汽车销量仍持乐观看法,认为汽车市场年初以来的景气改善能够在二季度延续。

    中信证券分析师李春波认为,自年初以来,汽车市场快速恢复,需求情况好于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仍有可能出台减税等进一步刺激汽车等相关消费增长的政策,中国汽车需求韧性得以体现。综合考虑汽车出口市场下降以及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预测2009年汽车销量增速接近10%。

    尽管冬天正在过去,但“气温回升”的速度还需观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汽车产销结构性增长特征明显,整体为低速增长,行业经济效益并未见好转,同时行业出口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因此汽车工业真正转好仍有待观察。

    明年春色倍还人

    我国汽车工业于20世纪末开始快速增长,2000年汽车产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至2007年产销已分别达879.15万辆、888.24万辆,成为美国、日本后的世界汽车第三大生产国,以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市场。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和国际市场的地位明显提升,并在1998年~2007年间,总体取得20.82%的复合增长率。

    尽管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进入下行轨道,造成汽车业从过去十年的高增长期进入低谷,但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经济的回暖,正让中国汽车业走出低谷,而从长期看,中国汽车产业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发展前景广阔。

    自去年底至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稳定发展的措施,力保2009年GDP8%的增长,并及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及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都为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世纪证券研究认为,当前我国政府采取了与1998年类似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投资拉动经济,重卡将直接受益;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则重点扶持小排量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投资+振兴规划”对刺激汽车销量有明显作用,有利于平滑汽车行业调整周期。“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突破1000美元,乘用车千人保有量约为8辆;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为2380美元,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上升至20辆,5年销量复合增长率为22.3%,具有显著的孕育期特征。综合来看,我国汽车行业正逐步进入成长期,向第二个‘黄金十年’走近。”上述研究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