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融资租赁 刚刚迈开小碎步?


 

 

 

写作时间:2008年11月

 

158岁的“老拳王”——雷曼兄弟被此次金融风暴狠狠地击中鼻梁,轰然倒地。美国金融业的“翻船”浪潮像瘟疫一般传播。至今已有22家银行宣布破产。

   然而,金融的风暴眼中却自有人独善其身,近几个月,卡特彼勒金融服务公司在危机中融资15亿美元,IBM金融服务集团融资了43亿元,美联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获得60亿美元融资。原因何在?因为他们都是从事融资租赁的公司。

 

  

 

 

出差到过深圳的人可能都曾被宝安区那一片亮丽的黄色所吸引过。那里集中着不计其数的国外二手工程机械设备。上世纪80年代时,美国将自己的二手设备卖到中国,90年代时,日本也将自己的二手设备卖到中国。我们知道的是这些二手设备虽然老旧,但性价比较高。而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在流入中国市场之前,这些设备很可能已经走过了好几个增值周期,我们所使用的很可能是经过融资租赁后的剩余残值。

   运作厂商融资租赁几十年,并且轻车熟路的卡特彼勒一直在强调“再制造”的观点,经过融资租赁路径的设备可以由厂商再次加工,从而恢复其大部分的性能,再次投放市场。在我们的工地上,二手工程机械设备将走完自己生命周期的最后一环,在此前,它已通过融资租赁多次易主,创造了远超出自身价格的价值。融资租赁业内流行的一句话是:“把你的产品当作资产来管理”。

不幸的是,国内大多数的管理者对融资租赁依然没有足够的敏感。“你的盈利能力源自于你的资产管理能力”,这句话常常会被理解成会计的账面处理,中联重科融资租赁事业部总经理万钧曾经和一位做工程的朋友通电话。对方抱怨自己有十几台泵车一直闲置在东五环的一个停车场里。万钧则眼前一亮,在从事融资租赁的业者看来,这些泵车不仅不是累赘,而是一种资产,可以迅速地再次投入市场,用不着为此支付大量的停车费用,万钧的观点令那位朋友颇感悻悻。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屈延凯透露,2007年整个行业的规模估计超过600亿元,今年,国内融资租赁业务规模预计将超过 1300亿元。融资租赁咨询服务商LeaseOne合伙人周剑振预计,如果税法和银行系租赁公司的监管法规能适应融资租赁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大国,2012年国内的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然而,这块大蛋糕却有点好看不好吃。

融资和租赁这两个分开来看,每一个都不是新事物,而当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流程也没有因此变得过于复杂,万钧算是该行业的幸运儿之一,有厂商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在该行业内风头正劲。厂商提供设备给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择良主而出租设备,承租方则按期为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租金。

租赁公司本身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欧美的经验是通过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基金等各方面融资,不能依赖某一方面。但在我国,资金来源却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金融风暴并没有对融资租赁行业造成太大影响,因为这种基于实体设备的金融手段显得稳健的多,融资租赁业内的多数人觉得自己的资产要比证券和基金安全的多。事实上,在美国,更多的人认同这种说法,卡特金融募集的15亿美元就是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而获得。而在中国,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融资租赁的资金本质呢。卡特金融虽然不是上市公司,但是他却公开自己的所有财务数据,在现有的制度下,中国融资租赁公司基本没有获取公众资金的可能。

据介绍,美国制造业设备投资总额的30%是通过租赁实现的,而目前我国的这一比例仅为1%3%。随着2002年詹纯新携手金融业背景的万钧建立工程机械业内第一家厂商融资租赁公司之后,柳工、徐工等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厂商融资租赁公司。在国外,融资租赁适合于那些单笔交易较大,而客户的支付能力有限的生意之中。而在国内,貌似只有工程机械行业的融资租赁生意热火。缘何重型设备制造商和机床制造商不选择融资租赁的交易模式呢?

  也许在更多的国内制造业老总的眼里,融资租赁只是一种销售手段,那么,采取联合银行进行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显得更为简单。今年,韩国斗山推出机床融资租赁服务,有兴趣购买斗山机床的制造商可直接与斗山洽谈机床价格和设备技术问题,然后向万向租赁有限公司递交融资租赁申请。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并不十分卖座。

  是我国消费者“一次性”购买的消费观念在起负面作用还是融资租赁并不是适合制造业的各个细分行业?毕竟工程机械的用户群体和机床的用户群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台定价高端的机床很可能是专用设备,能使用此设备的厂商大多资金雄厚,况且,因为其“专用”性也可能不一定适合其他用户。

  看起来,在中国的厂商融资租赁行进起来,需要说服太多的人了,在2012年行业规模达到1万亿的市场预期下,中国融资租赁公司的小碎步可能迈的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