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啼笑皆非的红头文件


  据搜狐网报道,湖北公安县政府出台红头文件,规定全县行政企事业单位每年必须完成购买本地香烟数量任务,并每月检查完成进度,对未完成用烟数量的单位进行处罚,扣减单位公用经费相应数量。据公安县卷烟市场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陈念祖解释,公安县每年烟草税收流失很大,出台这个文件,意在引导公务人员为地方经济做贡献。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从1989年起,每年国际儿童节的前一天,即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注意烟草对儿童的危害。1996年,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发表《警惕烟草》的报告,报告指出:“香烟每10秒钟杀害一个人,估计世界上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吸烟。倘若烟草消费量维持目前的增长率,那么到2010年前后每年死亡人数可能达到1000万”。大会通过一系列决议,要求各国制定并实施控制烟草总体计划,即逐步禁止香烟广告;加重对烟草的课税;加强对不吸烟者在公共场所的保护;减少被动吸烟对少年儿童造成的影响等等。1997年,第10届世界禁烟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中国政府对禁烟态度是积极的。我国政府承诺将通过实行有效的立法、行政或其他手段,使室内工作场所和室内公共场所100%实现无烟。为此各省市均出台了一些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文件。

  然而,就在全国全世界声讨吸烟不文明行为的氛围之中,竟然有地方政府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置广大群众的健康于不顾,公开采用红头文件提倡鼓励,甚至强制所辖机关单位吸烟。其行为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

  固然,烟草属于高税收商品,它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高额税收,可以增加当地财政收入。这正是地方政府出台红头文件强制所属机关单位吸烟的初衷。但是中国历来有句古语,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政府也是一样,政府爱税取之合理。如此增加税收,显然有悖合理。一是以红头文件形式强制当地公务人员吸本地产烟,这是在搞地方贸易保护主义。地方贸易保护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成分。如果是朝阳产业,适当地保护对发展本地工业,属于一种扶植政策。如果是对传统产业,也给予特别政策上照顾,就是贸易保护了。贸易保护是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既不利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本地经济的发展。因为对传统产业的保护,其实是在保护落后,不利于企业创新和加强管理。地方贸易保护无异于饮鸩止渴。二是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则是作为地方政府更应该关心和服务的。宋人欧阳修将官员的伦理道德要求提高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高度。他在《新五代史》强调,朝廷大臣不能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否则天下必乱,国家必亡。而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竟拿当地群众的健康作为筹码,换取财政收入,这确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要求。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我们有些地方官员在发展经济,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上一是无奈,二是无能。特别是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发展经济乏力,束手无策,显得是那么的无奈。无奈是无能的表现,说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在发展经济,驾驭市场经济是那么的无能。我们有些地方政府官员真的需要提高一下执政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能再搞那些饮鸩止渴发展经济的方式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