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胀使我们丧失未来


  今天,各类商品价格如股票期货一般火箭式上升的令人惊心动魄的通货膨胀景象,业已成了曾经的恶梦,时下我们面临的是形成头部的商品价格大幅跳水,可能带来的麻烦和灾难。尽管如此,谈一谈奔腾式通货膨胀的经验教训,谈一谈我们的一些重要商品价格假若没有飞涨,而是呈慢牛走势,今天将会怎样,应该是有意义的。因为高通胀的现象并不会远离我们而不复返。

  前些年我们国家经济给人的印象是高增长、低通胀,据经济学家说,我们的经济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3%的通胀率底下运行的。这种情况对农产品而言是无疑正确的,但是对医疗收费、高等教育收费的上涨,尤其是房价的上涨来说,就与人们的感受大不相同了。这固然与我们消费物价指数系统中很多重要的商品与服务没有纳入统计有关。

  高通胀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从2007年开始的肉菜油粮的大幅上涨,在幅度和速度上是罕见的,不少的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翻番,少的也有40%-50%的涨幅。随着农产品涨升而来的众多生产资料、能源及各项服务收费的上涨,使得普通百姓的多年积蓄顷刻之间大幅缩水。一时间,很多低收入者竟然重新有了吃不起肉的担忧。过去,在普通百姓眼中,一个人手中只要有三四万块钱,不买大件,仅仅用于吃穿,每个月有3-400元就够了。如果再用于租房,每人每月8—900元也可以生活下去。只要不得大病,不多的积蓄可以让两个人没有收入两年有饭吃。经过前年到去年的高通胀,基本上将普通百姓的那一点积蓄贬值了一半。这叫多数普通百姓怎么能不伤心,不感到郁闷和无奈呢?

  而且,对于快速轮番上涨的物价,即使对于农民本身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现在大家都已知道,粮食虽然涨了价,而化肥涨得更凶,将农民因涨价得到的一点好处全部吃掉了。重要的是,去年以来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真正种地的农民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实惠,很多钱被中间商、大批发商和一些眼疾手快的囤积者赚走了。笔者曾经说,猪肉价格的翻番涨升,对农民并没有好处,依照高昂的市场价格做出养猪决策的农民必定要吃亏。这样的话不幸应验,前段时间人们就看到了四川一些地方仔猪价格快速下跌,一些下大本钱养母猪的人顿时陷入亏损边缘。这就是物价滥涨必然带来的后果。

  按说,最近几年,中国并不缺乏资金,高储蓄、低消费的生活观念,加上众多领域领域的投资准入限制,使得我们社会大量闲置资金没有出路。有限的投资渠道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金融市场,一次次成为热钱和游资搏击的场所。恶炒期货、爆炒股市、炒楼花、炒地皮,都是游资东游西逛无路可出的表现。如果我们曾经用有力的措施将房价控制在与多数居民收入相适应的的水平上,比如控制在居民年收入5—6倍的水平上,使得省会城市普通住宅在2000多元一平米的水平,县级市普通商品房在1000多元一平米的水平上,一般收入的劳动者用6到8年的工资积累可以买一处面积较小的住房,而房地产业则可以长期维持在平稳增长的水平上不致大起大落。整个建筑业每年吸纳8000万名就业者,该产业即使没有每年20%—30%的大幅增长,保持06年或是07年的水平不动,也会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房地产业照样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

  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与今天不同的是,中国价格缓慢增长下的房地产行业不会有太多的泡沫,当然也不会给房地产行业带来暴利。与此同时,不会出现房地产行业的过热现象,不会形成畸形的投资结构,当然也就不会推动地价以及钢铁等建筑用生产要素价格大幅涨升,最终使世界铁矿石集团竟然也分享了我们钢铁需求过度、价格飞涨带来的巨额利益。

  这不仅给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危害,也为整个国家剧烈的通货膨胀起了助涨和带头作用。各行业住房消费者预支未来,用未来数十年的收入为今天的高价房买单,不少人因此成了压力重重的房奴。

  问题严重性还在于,08年以前过于快速的房价涨升,除了给少数人提供了投资炒房的巨额利润外,还将大多数以自住为主的普通住房消费者推倒了房价大幅波动的风口浪尖上,还为我们的金融业留下了不小的隐患,更为今天所谓“刚性购房需求”者对商品房市场望而却步埋下了伏笔。

  如果不是相信商品服务价格自动调节的神话,前两年我们对个别商品疯狂的“均衡价格”进行一下干预,令我们的房价涨得慢一些,煤炭钢材的价格涨升悠着点劲,猪肉豆油的价格涨升的步子迈得再小一些,今天,我们的一些行业及其经营者或许就不会面临那么大的尴尬和困境,我们的消费者生产者或许就不会因此吃那么大的亏,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的商品服务价格就不会跟着美国期货市场跑,当然消费者也就不会如今天这般,非等着各类商品像石油一样,从150美元降到40美元的均衡价位才敢去大胆消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