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命运之国家民族的命运以及“五四”当随时代


 

青年的命运之国家民族的命运以及“五四”当随时代

李华新

    在人们重新对五四的意义进行探讨的时候,由一个始终如一的情结是一个国家或是民众,青年的命运始终是与国家民众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这样的一个感觉,是不能丧失的,因为青年要永远站在时代前列的,是最具有活跃的思想的族群,现在我们在进入新的世纪,在我们面对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的时候,青年的命运使得一定位则是更为明显和紧迫。

    在广州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青年论坛上,与会者强调,历史一再证明,社会发展每到关键转折点,都会有突破性的标志,这些标志有明显的共同点,就是都有思想解放的烙印,都有青年先锋的身影。解放思想,青年要当先锋。“一个民族,如果她的青年一代墨守成规,那么这个民族就必定缺乏活力。”青年人就该没有心灵的羁绊。青春的闪亮,首先应当是思想的闪亮;青春的光彩,首先应当是心灵的光彩。没有思想的解放,难有青春的勃发。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这样。

    也许这就是陈平原教授所言,五四总是具有一个时代的标识,在1959年的纪念五四的的当年的文章中,五四精神就是爱国,因为当年出现了西藏的搞分裂独立的问题,而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的1979年年,五四的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要冲破思想的牢笼和禁锢,今年的纪念“五四”会是一篇什么文章,想来也是不会离开当下的实际问题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五四精神的时代性,总是明显带有时代特色的。而科学民主的精神却是一直伴随对五四的纪念的。

   的确,现在的青年的命运和当年的五四想比,有不一样的地方,可是青年对国家民众兴亡的责任,却是不会改变的,因为青年的命运需要和民族的国家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始终是无法须臾相离的关系。

   敢做敢为,敢为天下先的锐气,现在年轻人身上似乎是消失了,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就业的困难,因为自己无法面对高价的房价,无法安身立命。这些是重要的,也是似乎是并不是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东西。因为青年人理应更多一些理想主义,需要更多地为民族国家的未来多想想,而绝不是对自己是否应该拥有奢侈生活的向往。

  青年时代没有顾忌,没有胆怯的个性,是开拓一个新的天地的胆识和勇气,而这也是最让前辈为之惊叹的地方,如果一代青年人失去了这样的动力,那么整个民族的希望,就会因此而衰减。对于“五四"运动的纪念显然不仅只是形式上,也非是一个庸常的历史日子的记忆,因为"五四"之所以在那个年代爆发,人们依然是基于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在当下这样的一种责任,不应该因为个人的顺境或是厄运而改变,因为一个年轻人的未来是和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的,而且是五四的现实意义和五四精神的精髓是并不矛盾的。只是,为了现实的时代的需要,五四的精神要当随时代,才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少年之中国,青春之中国,这是人们对中国这个国家的期求,而“五四”的精神就是对那个沉闷时代的唤醒,就是一种救国图存的真实,当下,正处于经济振兴,聚精会神发展经济的时代,处于因为金融危机而导致的经济发展严重受阻的时期,五四的精神中的那个最坚硬的思想精神的内核,其光芒和锐气不会衰减。五四精神当随时代,不是一种附会,也不是某种约定,而是时代的使命使然。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