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昂贵的普通人婚礼


  近几年来,结婚这个词汇最热门,从这几年我的阅历来看,农村结婚有个感觉很别扭的现象,离不开的两个字是“金钱”,不过好多人特别爱面子,只好用“彩礼”或“聘礼”替代。大家都深有体会,谁心里都很明白其中的奥秘。

  最近我听到的是两个故事,听完了后很别扭,感觉很庸俗。是这样的:

  农村有一个叫姓肖的小伙子(为了尊重人家的隐私,这里署名为小肖),今年23岁,曾经处的两个女朋友,第一个女朋友是通过偶然的机会认识的,后来处了二三年就分手了,听说是对方父母不喜欢这个女孩子,第二个女朋友是家人托人介绍的,认识没几个月,近期结婚了,结婚时,女方父母提出了9万的彩礼钱,在这里我插入一句,农村的父母收入是最低的了,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村收入只有两块,一个是农业,他家里种玉米为主,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好像顶多收入只有万儿八千吧。另一个就是出门打工,出门打工是这几年最流行农民工大军,他们进城寻找出路,其实赚的钱也只够零花和补贴家用,好多农村工被拖欠工资。9万块钱对他不富裕的家庭来进,属于巨额数字,但是,为了儿子结婚,小肖的父母只好无奈被迫接受女方开出的条件,东拼西凑凑足了9万块钱。给了女方父母后,择好了日子准备结婚。

  婚礼当天,按当地的习俗,男方坐婚车去女方家庭接亲,这时候女方父母又提了一个看似“无理”的要求:婚车必须绕过县城转一圈才能回去,否则的话男方父母要给女方父母2000块钱作为补偿费用,这时候婚礼都开始了,小肖很无奈,婚车大概有12个,都绕过县城转一圈费用承受不了,只好无奈接受了女方的要求,补偿1000块钱!同时据参加婚礼的朋友说,女方父母表情很不高兴。大概是没绕过县城转一圈,没有让他们父母风光过有关。 ;

  另一个故事是乡下的女孩,同样的理由,我把她署名为小宋,小宋的父母也是托亲戚家给她找了一个农村的对象,两个人也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的,小宋对对方没有任何感觉,也就是说谈不上喜欢对方,不过大概是小宋的父母看中了男方家里的经济条件,男方家有个类似农场的山和土地,据说价值大概100多万。经这几次接触,男方比较看中小宋,为了促进结婚,小宋的父母提出了10万的彩礼钱,男方很痛快就答应了,同时一次性把十万现金的存折给了小宋,但是小宋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双方父母的压力,毕竟男方又支付了这么大笔“彩礼”钱,另一方面,小宋对这男生也没有任何感觉,更无法承受嫁过去不适应的对方有农活和生活习惯不同,面对着没有感情的婚姻,能忍耐一辈子吗?何苦呢!

  我之所以把这个真人真事写为《代价昂贵的普通人婚礼》,觉得现在的人结婚代价太昂贵了,把父母的老底掏尽同时背上沉重的债务不说,由于现在的结婚都是急于求成,有几个人能互相珍惜和尊重双方的感情,同时包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婚后因为不能包容对方缺点和不足,要么就是经济困难过不下去而离婚,这么昂贵的代价,我想不通为什么一般的人愿意去接受?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的房子都是父母给买的,有几个是自己掏钱买的?有个女孩子,她妈妈为了她买一套房子,辛辛苦苦在洗浴中心没日没夜的干起了掏澡的工作,把自己的双手都泡烂了,手指甲已开裂了,看着都心疼,房子是买来了,住起来不心疼吗?将来又要接受代价昂贵的婚姻,不是把父母逼上绝路吗?

  还有一个网友说他们当地一个彩礼习俗叫“三斤”,刚开始我认为是三个黄金首饰,等他一解释,三斤的意思是100人民币大秒放在称上三斤,不能多不能少,我问那是多少钱呢,他说不多不少正好是12万。看来彩礼习俗普遍得深入人心!

  现在的社会风气很败坏,很多的人价值观向金钱集中,同时普遍虚荣心膨胀,特别爱面子,年轻男女的恋爱价值观低下,也不懂得如何去做,到头来不光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别人,更是对不起父母,这样的婚姻活活气死自己,气死父母,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