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郑州耍“大牌”,有失为人师表的“德行”


于丹郑州耍“大牌”,有失为人师表的“德行”
 
 
 
     这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中原创业女性高峰论坛”参与人员的一篇“幽默”大作,读来很有味道! 
  
    于丹教授,自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看了您讲《论语》之后,我就开始崇拜您了。您那娓娓道来不急不缓的语调,您那滔滔不绝极富诗意的语言,您那优雅得体的举手投足,不能不让人心生敬意。在我的心目中您是一位学贯古今涵养过人须让人仰视的知识女性形象。我始终认为像您这样的名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受到最高的礼遇,不能让您受丁点儿委屈。如果让您受委屈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像我这样崇拜您的人是不会答应的。最近两天我很郁闷,不!不单单郁闷,简直是愤怒!原因是我知道您在郑州受了委屈。
  我是读了2009年3月12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刊登的该报副主编周岩森写的《接送于丹记》,才知道您在郑州受了那么大的委屈。
  据报道,您2009年3月7日专程到郑州出席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中原创业女性高峰论坛”,并进行专场演讲。抵郑之前,您的助手李刚发信息“要求到登机口去接人或把车开到飞机底下”。为此,“报社上上下下打电话找人,也没运作成功。”害得您下了飞机又亲自走那么远一段路才到5号出口,他们也觉得委屈您了,忙把鲜花献上并满怀愧疚向您解释无法到飞机下面接,让您受累了。我认为,像您这样全国人民都熟悉都崇拜的大名人让他们把车开到飞机下面去接,一点不过分。试想像您这么漂亮这么有名气的教授,有几个河南人能有幸亲睹您的芳容?让您下了飞机亲自走到出站口,不说掉您的身价,单说您的安全问题怎么保障?如果您出现在大厅里,我想所有的人都会蜂拥而上,找您签名与您合影,谁敢保证不会发生踩踏事故?再说机场方面,你们太不把我们的于教授当名人了!报社找你们协调,没向你们说明是接于丹教授吗?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改改规定,让他们把车开到飞机下面呢?以上是令我气愤的第一个原因。
  接下来更让我气愤的是您的吃饭问题。《接送于丹记》中写道:“飞机起飞之前,我们就和助手李刚协商于丹吃午饭的事宜,因为时间紧,最后定下到一饭店喝碗粥、吃点咸菜。一路上风驰电掣,一点不敢耽误,车直接开到饭店,但意外的是饭店临时把订好的房间调换了,进去,饭也没摆出来。我们赶紧催。于丹很不高兴,偏偏这时服务员不端粥却端上来几个菜。于丹说:‘不要菜,不要菜,只要一碗粥。’她非常生气,冲着李刚:‘你是怎么安排的?’李刚则怒目圆睁质问我们。周恩成(注:河南日报农村版新闻采访部主任)急得一头汗,质问服务员,服务员好像也被搞迷了,光打电话催,却不见粥上来。这时已经2:10了,预定的演讲是2:30。于丹站起来向外走,我们跟着走出饭店。我和周恩成一个劲地向她道歉,她不再说话,也不看我们,脸色相当难看。”看到这里,我想所有崇拜您的人都会和我一样认为这家饭店太差劲太不像话了!像您这样有名气有身份的人到那里就餐,那是他们天大的荣耀,应该在店志上重重记上一笔的。得知您去吃饭的消息后,饭店上到总经理下到服务员应该马上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为您准备好东南西北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粥。哪能让您为了喝一碗粥再耗时间等着?太不把您当名人了吧?所以我建议,这家饭店停业整顿。从总经理到服务员到厨师写出深刻检讨,并在《河南日报》上向您,不光是您,包括所有崇拜您的人致歉!
  “4点钟,演讲结束。返程的飞机是5点多的,护送于老师的任务依然由我和周恩成承担,依然是我、于丹、助手一个车,周恩成另一辆车。因为没有让于老师吃上饭,心里甚是不安,趁她演讲之际,让三拨人去给她准备吃的,有热牛奶、蛋糕、热豆浆,早早放在了车上。于丹冲出了众人的包围,终于上了车,一关上车门,她就开始发信息。我赶紧给她打开一桶豆浆,她说了声谢谢,给她面包,她说:‘等我把这些事处理完了再吃。’中间,她吃了一个小面包。我说:‘于老师,观众对你那么热情,是不是到每个地方都这样?’她嗯了一句。我又问:‘你演讲中说到女人要有大格局,那比方说,今天有的环节没有衔接好,碰到这样的事,你生气吗?’她一边发信息一边说:‘问题是,我生气有什么用?’”。
  看到这里,我想,于教授生气都没有用,我生气我郁闷会有什么用?那就更没必要了!
  于教授,您的委屈只好白受了。
 

于丹走出演讲厅
《河南日报(农村版)》周岩森:接送于丹记
来源:http://newpaper.dahe.cn/hnrbncb/ .../content_157484.htm
 
     3月7日上午,于丹的助手李刚发来手机短信说,他们乘坐的飞机将于上午11:50到达,请于11:30前到 机场接机。后来证实他搞错了,是11:50起飞,下午1:10到达。李刚要求到登机口去接人或把车开到飞机底下。报社上上下下打电话找人,也没运作成功。 受报社委派,不到12点,我和新闻采访部主任周恩成分乘两辆车去机场接人,早早在5号出口翘首以待,心里满是愧疚,觉得委屈了于教授。飞机于1:20左右 抵达。大概10多分钟后,于教授出来了,我们赶紧迎上去,献上一把鲜花,并向她解释无法到飞机下面接,让她受累了。于丹挺高兴,说:“这样就好,走走好。 ” 

   我和于丹及其助手坐一辆车。和电视上比,她显得高、年轻、眼睛大,我说:“于老师,你和电视上不一样,电视上看起来胖。”她说:“镜 头把人拉宽了。”她简单地问了一下当天活动的安排,主要是确定一下演讲的听众成分,然后就开始低头发信息了。见一次大名人不容易,而且她有那么多的知识、 智慧曾经让我陶醉,我抓紧时间向她请教。“于老师,你讲话怎么能有那么多词儿,得背多少东西?”她说:“言为心声,这是很自然的事儿。我最反对背,不是 背,是融会贯通,化成你自己的东西。”我问:“于老师,你上研究生三年,能学那么多东西啊?”她说:“这哪是三年的事,从小就喜欢,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 ”当她说话的时候,一直在低头按手机。她穿一条黑短裙,裙边上缀着一圈亮片,腿上是一条紫色的裤袜,下面一双高腰长靴,她的头发又短又翘,眼睫毛长长的, 刷得黑黑的,眉毛也画得很黑,双手在手机上快速按动,和我心中的一般文化人形象不同。

    飞机起飞前,我们就和助手李刚协商于丹吃午饭的事 宜,因为时间紧,最后定下到一饭店喝碗粥、吃点咸菜。一路上风驰电掣,一点不敢耽误,车直接开到饭店,但意外的是饭店临时把订好的房间调换了,进去,饭也 没摆出来。我们赶紧催。于丹很不高兴,偏偏这时服务员不端粥却端上来几个菜。于丹说:“不要菜,不要菜,只要一碗粥。”她非常生气,冲着李刚:“你是怎么 安排的?”李刚则怒目圆睁质问我们。周恩成急得一头汗,质问服务员,服务员好像也被搞迷了,光打电话催,却不见粥上来。这时已经2:10分了,预定的演讲 是2:30。于丹站起来向外走,我们跟着走出饭店。我和周恩成一个劲地向她道歉,她不再说话,也不看我们,脸色相当难看。

    演讲地点就在饭店对面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2:30,于丹在众人的欢呼喝彩声中走上讲台。她脸上浮起微笑,与方才判若两人,声音轻柔,语调和缓,手势优美,众人被陶醉了。

      4点钟,演讲结束。返程的飞机是5点多的,护送于老师的任务依然由我和周恩成承担,依然是我、于丹、助手一个车,周恩成另一辆车。因为没有让于老师吃上 饭,心里甚是不安,趁她演讲之际,让三拨人去给她准备吃的,有热牛奶、蛋糕、热豆浆,早早放在了车上。于丹冲出了众人的包围,终于上了车,一关上车门,她 就开始发信息。我赶紧给她打开一桶豆浆,她说了声谢谢,给她面包,她说:“等我把这些事处理完了再吃。”中间,她吃了一个小面包。我说:“于老师,观众对 你那么热情,是不是到每个地方都这样?”她嗯了一句。我又问:“你演讲中说到女人要有大格局,那比方说,今天有的环节没有衔接好,碰到这样的事,你生气 吗?”她一边发信息一边说:“问题是,我生气有什么用?”这时,坐在前面的助手李刚发给我短信:“让于老师休息一会儿吧,她今天也累了,没必要一定要聊天 啊。”我只好不说话了。于老师还在低头发短信。快到机场的时候,于老师说:“李刚,哈尔滨那边两场,太紧了。”

  到了机场,我们把于老师他们送到贵宾室,才5点,虽然离飞机起飞的时间还早,但我们不想再呆了,于老师从沙发上站起来,给我们挥挥手,说:“再见。”这时,只见外面的服务小姐激动地跑进来:“于老师,我好崇拜你!签个名吧。” (岩森)


于丹在演讲

“文化超女”于丹本报畅谈女性养心经

用传统文化魔变现代仙女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解《论语》及《庄子》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迅速走红全国,其图书销售创出惊人纪录,穿梭往来全国各地演讲也成了她目前的生活常态,名成利就之际,“文化超女”、“文化奶妈”等各种讥诮也同时指向这位红人。2009年3月7日,于丹出席了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本报承办的“中原创业女性高峰论坛”,活动期间,于丹进行了专场演讲,现代女性的困惑、恐惧来自哪里?女性如何构建自己的内在系统?如何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怎样使生命保鲜?且听44岁的“美女教授”为你一一道来。

  水能照见万物,但必须是在安静的状态下

  演讲开始前,于丹宣布了一条纪律:照相、拍照要在演讲的前10钟进行,之后要安静下来。她说今天的日子有点太过喧嚣,应该让心灵能够真正静下来。道家有句话:“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水是能够照见世间万物的,但是在一个前提下,就是它宁静的时候,当那个小溪激荡在山涧之中,在那儿奔涌着浪花四溅的时候,它能照见什么呢?一个人的心境要想看见自己看见世界,同样也得在静下来的时候。在这个意义上,她劝退记者们噼里啪啦的声音,想让大家享受一个宁静的空间,一起走过一段宁静的心灵之旅。她的倡议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现代女性有四种角色,心灵角色最重要

  于丹认为,现代女性应该有四种角色,所谓的优秀女性,就是善于在各种角色中穿越、平衡的女性。

  不要被一些伪命题绑架。什么是伪命题?很多女性都面临着这样一种提问:在事业和家庭中你选择哪一样?这就是一个伪命题,谁说过选择一边必须以牺牲另一边为前提呢?这是简单的二分法得出一元论。在今天,一个女性如果能够在她多元角色中以一种坦然宁静的心去面对,穿越越多人生就越丰富。另一个常见的伪命题是:你在工作上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已经被它击垮了,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人如果在仰视对手,那是因为你自己在跪着,你站起来就平视了。

  女性怎样能够拥有一个宽阔的格局呢?那就是让生命角色再多元点。

  女性的职业角色。对于女性来说,职业的身份并不只是一个饭碗,更重要的是它给女人带来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身份,让她觉得,自己可以去建立价值因而获得生命的自信,拥有这个角色是会很辛苦,但是不也乐在其中吗?

  女人的第二个角色是伦理角色。为人女为人母为人妻,在这个伦理亲情的过程中,你能收获的爱比你付出的要大得多,作为一个女董事长、女局长,也许你会有几千万的资产,你能够指挥百万大军,但有时候,这些并不能取代孩子的微笑、体贴所给你带来的幸福。

  女性还有第三个角色,就是社交角色。作为一个现代的职业女性,不可能就是家中单位两点一线,在这么一个信息发达的世界,一个朋友就是一个窗口,各式各样的社交场合其实也是生命舒展如花的一个空间。

  作为女性最重要的是第四重角色:心灵角色,就是怎么去平衡前几重角色。管理学上有个理论叫“木桶效应”,木桶是由很多不同的板子箍起来的,它到底能够盛多少水在于最低的一块板,最低的那块板就是它水容量的极限,如果最低一块板太低的话,这个系统就失衡了。最好的人生是平衡的。今天,社会给一个人的肯定往往是最高的那块板,说你事业真不错都92分,努努力,你可能达到95分,但同时你的健康可能已经到59分,家庭42分了。一个聪明的女人不会作损不足以补有余的事情,她关注的是她所有板子不要低于七八十分,至于她有几个90分以上不重要。你看她,健康不错,家庭不错,事业不错,朋友也不错,另外还有滋养自己的时光,能让自己的心灵滋润柔软,春花秋月流过生命的时候,心里还能够听见那些声音。这一切可能都是80来分,没有90分,但这是一个真正优秀女人。所以说心灵角色最重要,就在于它能够让我们作出一种统筹评价,然后带着一颗快乐的心去面对社会,穿梭于你不同的角色。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统筹各种角色,把自己活成宽宽的大河

  有时候,主动做一件事跟被动做一件事得出的结果全然不同。通常,特别是在“三八”节前,媒体宣传中会有一个提法,说牺牲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牺牲的本意是那些被放上祭坛被剥夺了生命的祭品,固然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理由,完成一个隆重的祭祀,但是前提是被剥夺生命了,我们一定要说牺牲吗?牺牲其实会给人一种抱怨在里边,我们不能换一个概念说我在享受一个多元角色吗?赞美传统女性还有一个美好的词叫任劳任怨。其实,任劳容易任怨不容易,周围总有一些能干的大姐,单位里、家里所有分内分外的活儿,她都热情洋溢地去干,干得都挺好,但她一边干一边唠叨,一边指责这个年轻人不到位了,那个人没把工作完成好了,回家又开始唠叨,说家里人乱扔东西什么的,为什么会抱怨,是因为她心里觉得她在付出,不平衡,在牺牲。所以人面临生活的关键在于你给它一个什么样的解释,解释的心理动因,很大程度上会给我们一种松弛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统筹你的几种角色。你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想,职业的角色、伦理的角色、社交的角色和心灵的角色完全可以让你在一天之中让生命多出更多的光阴。早晨起来,你可以穿着家居服让家人好好吃顿早餐,看着孩子上学了,换上精精神神的职业装,就出来干活儿,上班到中午,有时间换上运动服打会儿网球,没时间找个办公室没人的角儿练练瑜伽,下午工作完了以后,也可能晚上有个朋友的聚会,到晚上踏踏实实地又回家了,这一天中很多服装行头的变化其实就是一个女人角色的穿越,不要怕角色多,人最怕的劳累是单一和枯燥。一天之中,你可以去体会一个30岁职业女性的干练,你可以和女朋友去喝茶体会十五六女孩子那种欢欣,你可以和智者对话,包括上网查一些资料,体会到五六十岁人智慧境界的辽阔宽广,和孩子在一起你会体会生命成长的那种快乐,找到变化是一种忒有意思的生命经验,变化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意味。

  所以说一个女人,生命格局大一点,宽阔一点,可能性就越多,当然有的朋友会说,这个世界上喜欢小女人,女人的格局大了是不是也很麻烦,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是拥有大女人的胸怀和小女人的情趣,这两种东西完全可以并存在一个人身上,胸怀大志你才能在世界上干得出事情来,情趣小,你会是柔软的天真的烂漫的如同一个孩子。这些东西看似反差很大,但它构成了生命的两岸,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宽度,人这一辈子究竟是活成一条窄窄的小溪,还是活成宽宽的大河,完全靠自己。

  女性的不安全感来自两种恐惧:害怕衰老和情感的流失

  周围有很多精英女性,有很好的岗位,有独立的收入,但都不能抵消她心中的不安全感,女人的不安全感有两个真正的源头,一个是对衰老的恐惧,所有的女人都喜欢年轻,对衰老的恐惧是女人心中最根本的恐惧之一;一个是对情感疏离的恐惧,觉得不管是情感深厚的爱人、还是孩子和朋友,终有一天会远离、背叛自己。这个世界给女人的那些时装、赞誉都是锦上添花,只有一种东西是雪中送炭,就是建立内在的生命支撑系统。

  衰老这件事情是必然的,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这种话只能在广告上听,但是什么是真正的衰老呢?当一个女人对世界失去好奇心的时候,她才真的老了。有一些七八十岁特别可爱的老太太,别人看有点不着调,她跟孙子抢着玩游戏机,出去爬山比年轻人还有劲,这样的老人不衰老。所以看一个女人老不老,不是看她有多少皱纹,是看她眼睛还亮不亮,不是看她胖不胖,而是看她是不是还身手敏捷,脸上长皱纹的事我们没法对抗,但是眼睛明亮这件事靠自己的修炼。女人的美丽,前二三十年,那是爹妈给的,三十年后是一种修行,就看你自己修得出来修不出来。

  第二种恐惧的源头来自对情感流失的害怕,觉得自己喜欢的人会变心。有一句话说得好,婚姻最大的敌人不是外遇而是平淡,几十年过去了,两人就变成程序化的联盟,婚姻跟爱情最大的不同,爱情是两人的事,而婚姻是两个家族和两个社会团体的事,平淡得跟水似的,外面有个风吹草动还能不受诱惑吗?与其惧怕情感的流失,不如让自己变得新鲜,每天的日子因为有你而有一种生动。

  没事的时候得把自己养宽了,有事的时候才能过得去

  一个女人能对这个世界释放出魅力,一定是来自她内心的安全,所以说,什么是生命中的雪中送炭,就是在常态下建立一种蓬勃的成长机制,在非常态形势下比如受伤了,迅速建立心灵的修复系统。那你还有什么可怕的?世界给你的都是情分,不给你的那是本分,你没什么可抱怨的,最怕就是一个人依赖惯了,觉得给我什么都是本分,不给就要抱怨,这样的女人眉宇之间怎么能柔和起来呢?所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心态,心跟心大小区别可大了。有一个禅宗故事,说有一个弟子去问老师,怎么说有人心特别大,有人心特别小?老师就说,你现在闭上眼睛,用你的心来造一座城池。弟子就想,这城池宫墙万仞,深深的护城河,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不一而足。他就给老师讲,老师点点头,说那你现在再闭上眼睛,用你的心再给我造一根毫毛,弟子闭上眼睛想啊想,想的纤毫毕现,他说我也造好了,老师说刚才你造了那么大一个城池,都是你想的吗?弟子说那当然,老师说你刚才造了那么小一根毫毛,用的全是你的心吗?他说那当然,我造毫毛的时候也没法分心呐,说完他就顿悟了,知道了心大与心小。生活中总有人就绊死在一根毫毛上,什么一级工资没涨,职称没评上,这就是一根毫毛,如果较劲,这根毫毛就可能变成你生命中的一根绊马索,你就有可能摔在这根毫毛上。

  所以什么是心大心小啊,这取决于你的心拴在多大的事上。都说女人不宽容,其实宽容不是大家一提倡就能实现的,宽容宽容,其实是先宽而后乃容,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先养宽了,来了事就容不下,所以没事的时候得把自己养宽了,有事的时候轻易就过得去。《逍遥游》中的大鹏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可是那么大的鸟是怎么出来的?谁都别忘了它那个前大鹏阶段,就是起笔的第一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也就是说你先得在社会的池子里把自己养成大鱼,等到机遇来的时候你就能变成大鸟,如果最早的时候,只把自己养成一拃来长的小鱼,就算机遇选择你变成鸟了,你也最多就变成一只麻雀,变不成大鹏,所以鲲的阶段就是我们每个人涵养内心的阶段,你辽阔了好多事就过得去。

  来自儒家的涵养

  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儒、道、释这三家,如果你不把它当成死学问,你会知道它是一很好的涵养身心的方式。

  儒家不复杂,核心概念就是“仁”,不到两万字的论语里,“仁”字出现了190多次,二人成“仁”,仁爱就是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子曰“仁者爱人”,就是好好地爱别人。弟子问:“博施于民而能爱众,可乎?”孔子不以为然,说那哪是仁爱,简直就是圣贤,太大了。孔子解释什么叫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自己喜欢的事推到别人身上,“老吾老以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喜欢的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多简单的人际交往。

  弟子问仁爱从哪些方面做,孔子给的第一个字就是“恭”,“恭则不侮”。当一个人对他人和对世界抱有一种毕恭毕敬内心的诚意,他的生命就会保有尊严,不至于招致羞辱,别人的表情其实就是我们表情的镜子,你对人和颜悦色,别人自然对你是笑语春风,你对别人怒气冲冲,别人对你肯定也是怒目相向,恭敬是人内心有敬意,表面才有恭的行为,这是一个先审视内心的事情。我们这个时代的误区就是用脑子的时候太多了,用心的时候太少了。人跟人之间是有场的,你的肢体语言传递的是信任还是厌倦,其实比你说的话还重要,大众传媒有一个统计,说语言传递出的信息量只占全部信息的38%,剩下62%都是肢体语言,所以说带有诚意的生活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恭敬,你对别人恭敬了换回来的一定也是诚意,生活中总爱剑拔弩张的人反而把自己架在一个台阶上下不来。

  儒家告诉大家的第二个字是“宽”,“宽则得众”,谁对世界宽对他人宽,众人也会特别地拥戴他。生活是眼前的半瓶红葡萄酒,一个乐观的人会欢天喜地地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一个悲观的人会唉声叹气地说:“唉,这么好的酒也不过就剩半瓶了。”有一个苏东坡的公案,苏东坡和他的好朋友佛印参禅悟道,他自己坐累了,就睁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像尊佛呀。”苏东坡哈哈大笑说:“你像一堆牛粪。”回家跟苏小妹一说,小妹冷笑说:“你这样还参禅呢,佛家讲明心见性,一个人心里有什么他眼睛才看得见什么,你说人家像牛粪,你自个心里边到底有什么啊?”身边有一些人,看谁都是牛粪,抱怨已经成为习惯,挑剔也变成了一种习惯,这样就把日子过窄了,“宽则得众”,谁不喜欢跟宽容的人交往啊,在这样的智慧中往前走,一个人是能够完成价值建立的,这就是一个人他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

  孔子说的第三个字是“敏”,“敏则有功”。谁敏锐敏捷谁就能建功立业,我们这个世界上,人需要去发现一个角度,女人在事业上跟男人拼的不是蛮劲而是温柔的智慧,找到角度去发现一种价值。

  汲取释家之滋养

  有一个禅宗的小故事。一位全知全能的大师,凡事融通博雅,弟子们都特别钦佩他,有一回带着弟子们游方讲学,到了一个闹市上,遇到一起争执。一个外乡人和一个卖布的老板在吵架,老板说外乡人买了三丈布,一丈八块,三八二十四,外乡人却说三八二十三,大弟子过去劝架,说那外乡人:“三八二十四,你赶紧给人家吧。”但外乡人就认准二十三,他俩打赌,外乡人说如果三八二十四,他就输给他一个脑袋,大弟子打赌说如果三八二十三,他输一个帽子。他们去问全知全能的师傅,结果师傅说是三八二十三。弟子甚是想不通,终于有一天,师傅告诉他:“如果三八二十四,那人要输个脑袋,如果三八二十三,你不过输顶帽子。”佛是要站在终极意义上去考评人的得与失,而不是较小真,究死理,穷追不放。这个禅宗故事恰恰也告诉了我们“勿臆勿必勿固勿我”,儒道释其实都是相通的。

  体悟道家之奥秘

  道家的态度也是这样的,就是我们说的那种涵养生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沐春风思飞扬,临秋云思浩荡”,春风乍起,大地上阳气蒸腾,人所有的梦想跟着飞起来,而秋云壁立,天地辽阔,思绪怎么能不浩荡呢,如果一个人的心,跟着春花秋月走过,那就能理解庄子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道家的态度是教我们顺应但不消极。这个世界上至极的美丽是无法言说的,四时有明明白白的法度用不着咱们去议论,万事万物那种已成的道理都蕴含其中不必言说,用心去体会就行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今天看艺术品,场所比过去多多了,美术馆里那些摄影绘画是很漂亮,但是山川之间那种朝霞暮霭,四时的变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那是一幅画能画出来的吗?中国人看画看的是心中气象,过去老师教学生画画是像读帖那样去读山川的,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李白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人和山峦之间彼此那种凝望,心意相通的默契,现在少了,我们现在的日子,从家里的地下车库,到单位的地下车库,然后上办公室,完了再从单位的地下车库开车到家里的地下车库,有可能一个星期是不见天日。中国古人画画是意在笔先,大画家石涛铺一张纸,“我写此纸时,心如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什么是中国人的泼墨写意,就是所有的江花都是从你的心底灿烂绽放的,所有的江水是从你心底涌起春波,如果有这样的心,才是大美,天地山川才入得了画卷。

  再说中国人听音乐,中国人听音乐是什么境界,魏晋人讲究拿一把琴到高山之上找一个空旷的山峦,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一个人弹琴那一瞬间为的是千山万壑天籁和鸣,这是弹琴的最高境界。李白有一首诗写他的好朋友,蜀地的一个僧人,抱着名贵的绿绮琴从峨嵋峰下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一挥手之间,万壑松风浩荡,群山皆响。李白接着说,“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一个人的心在秋水里洗过,能够看见秋云渐渐黯淡了一座碧山,这个人就与天地精神共往共来了。

  女人成为仙女的奥秘:在于她心中永远充满了新鲜的豪气

  今天的人为什么会觉得压力大,为什么会觉得现实中的纷扰自己会过不去,是因为我们没有养心,对人来说,睡觉是一种休息,但只是一种消极休息,人心中如果能有一种新鲜蓬勃、天地的滋润,才会有一种坦然的气定神闲去面对世界。苏东坡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个境界多好啊,一点浩然气就是一个人静默的时候天地浩然之气养在心里,那你动起来做事会不精神吗?千里快哉风,风行千里快意人生。魏晋时左思说:“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人家仅仅是整个小事情还这样的气魄,今天的人能有吗?

  什么样的女性是永远有魅力的?就是她心中永远充满了新鲜的豪气,没有那么多被生活折磨出来的疲惫和厌倦,你想生活里少点抱怨、沮丧、厌倦吗?那就要充电。就像手机,带电时间再长,你不能不充电吧?我们靠什么充电,去自然中,给自己一份身心的从容与自由。曾经有一个国王,在森林里打猎遇到一个特别美丽的女孩子,关键是这女孩气息柔和,脸上有一种滋润的光彩,国王就向她求婚,这女孩答应了,但是说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要一个人回一趟森林,而且不能跟踪。国王同意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王后每天下午都要去一趟森林,她还是那么漂亮那么柔和,国王认定王后被施与魔法,有一天他跟踪了王后。他跟着王后走进森林,看到王后在一片草地上停下来,靠着一块石头,脱去身上的衣服,赤身裸体,宛若婴儿,看看天,嗅嗅花,笑得像个孩子,一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这就是王后不老的奥秘。

  一天中的24小时,二十四分之一的时间,我们能给自己这样的一段真空吗,这一刻你不是妻子、不是母亲,不是董事长,而是一个天真烂漫自然的女儿,去看看花去望望云去听听鸟叫去看看心里的梦,如果一天你把一切都卸掉,什么都别想,只是养养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人人都能成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