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
登高海拔雪山是项带有生命危险的极限运动,尤其攀登世界第一高峰,风险是极高的,从概率上讲,即使训练有素的职业登山家也不能100%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恰是这种不可预测的风险才是高山极限运动的魅力所在。话虽如此,获吴文洪先生登顶下撤遇难的消息感到难过。
据说,吴先生登珠峰之前只登过黄山,是否有资格登珠峰?这要从个人和探险公司两个角度来看。
从个人角度,有没有资格是个个人判断和选择的问题,旁人很难评说。一般来说,登珠峰之前要有攀登6000米高度雪山经验,但也有没有登过6000米高度雪山的登山者登上了珠峰,比如台湾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女性江秀珍,之前最高度只是海拔3960米的台湾玉山。从提供服务的探险公司来讲,一般来讲,不会安排没有高海拔登山经验的一下就去攀登珠峰。
传统高山运动将海拔8000米以上视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当抵达海拔7500米以上都要携氧攀登。到了上个世界80年代,随着高山运动的成熟,也有优秀的登山家无氧攀登珠峰。2003年,我登珠峰时,每人配备三瓶氧气,一般一瓶开一个氧气流量吸10个小时,海拔7790米营地向8300米突击营地过渡使用;另外两瓶是在8300米突击营地登顶往返过程中使用,也就是说,要在20个小时之内完成冲顶撤回8300营地的过程。
2006年,两只探险公司组织的登珠峰队伍因极端恶劣的气候,9人遇难,其中包括两个探险公司的两位优秀的登山家。这场大山难引发了对商业登山的反思。由于有探险公司的商业运作,只要愿意付费的就可以登珠峰,但有两个前提:1)不能保证登顶;2)不能保证登顶之后活着下山。话虽如此,有成功登顶率,才能吸引客户;从客户角度,既然付了如此一笔费用(3.5万~7万美金不等),也极希望一次成功。这就可能,引发探险公司同客户一起冒过大的风险。再,登山界也有认为商业登山违背了高山攀登的圣洁和崇高。
传统高山运动将海拔8000米以上视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当抵达海拔7500米以上都要携氧攀登。到了上个世界80年代,随着高山运动的成熟,也有优秀的登山家无氧攀登珠峰。2003年,我登珠峰时,每人配备三瓶氧气,一般一瓶开一个氧气流量吸10个小时,海拔7790米营地向8300米突击营地过渡使用;另外两瓶是在8300米突击营地登顶往返过程中使用,也就是说,要在20个小时之内完成冲顶撤回8300营地的过程。
高山病主要是由于缺氧和高海拔的压差引发的身体不适应的症状,轻度的头疼、心速加快、呕吐,重则脑水肿或肺水肿,前者会失去平衡,神智不清,后者呼吸困难、咳血,如不能及时降低高度随时都可能危机生命。吴文洪在8750米的位置到底出现什么高山病不好猜测。其实,不在少数的登顶下撤遇难者都是体力衰竭,在神智清楚的情况下而无法行动,坐在地下就在再也站不起来了。在此高海拔,对心身衰竭者,任何救援都会无济于事。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登山者,在冲顶之前,不是把握能不能登顶,而是考虑有无下撤的能力之后才决定是登顶还是放弃。问题是,登顶在即,又有几个能如此理性思维呢?理性和激情始终伴随着每个登山者。
我以为,现代的中国人缺少激情。选择攀登珠峰的人当属有激情的行列。既然在激情者夺得行列,就应该尊重个人的选择。这种激情,激励着人类不仅超越生命极限,登山世界最高峰,还激励着人类发射宇宙飞船探索外太空,探索人类不可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