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务员职位所引发的故事
关键词:公务员 人脉圈子 信任 中间人
本篇文章所描述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每个人身边发生,类似的案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或许就处于其中的某个角色,只不过由于本案例取自现实发生的真实事件,又在细节上就会有些特殊。因此就以代号和段落构成类似于故事的形式,可以当故事一样,看了就完了,为了避免混淆和枯燥还是分段并以序列号的形式描述,相信基本东西是表述清楚了:
1、O与Z是多年的好朋友,出于信任,Z邀请O加盟到自己所开办的公司供职,Z也把自己的一些客户的需求及时跟O分享,O深感Z对自己的信任,也希望为Z分担压力。
2、某天,Z对O讲,公司的一个重要客户想花钱把自己从刚从美国毕业并拿到MBA学位的孩子(以下代号为H)弄到政府机关就职,做个公务员,端个金饭碗一辈子不用发愁。并表示这个客户对公司很重要。
3、O随即跟自己的三个以上的朋友(朋友们的代号是A1、A2、A3、A4等等)讲了此事,希望他们中的某个能够帮忙,谁都不能确定真的能够帮上这个忙,虽然是舍得花钱,虽然是海外的MBA背景,进政府机关做个公务员难道就那么容易?而且据A们讲,像这种情况需要40-50万之间才能搞定。其中的一个A(姑且命名为A1)不解地表示:有MBA的背景、家境又好,花40-50万找个工作,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4、随即O把这个信息反馈给了Z,并请Z核实对方是否真正想花这么高的价钱找个公务员的工作,Z当时的直观反应与A1没什么不同——“也许是脑子真的进水了,我再问问,等我消息”。
5、过了几天,Z反馈给O的消息是:这个价格可以,办吧。O随即将此反馈给了那几个朋友。
6、但奇怪的是又很多天过去了,A们都没动静,O不解,追问下去A们的反馈基本是:
我们A也是要找B、B再找C、也许C再找D,也许D还要找E,并以此类推才能够办成的。张一次嘴哪那么容易啊,请客送礼、低三下四不说,人家还未必能够办成,办不成那些在他身上的投入就都打水漂了,还不能埋怨人家;办成了还要欠人家一个人情,这些以后都是要还的!
而且现在说的好,真到需要出钱的时候就开始往回缩了,不是不信任你的朋友Z,以前这样的事情听说的,遇到的也多了。
这个世道,不投入不能办事,不管是时间、人脉关系,信任还是钱,最后还不知道委托人是不是会给钱,那不是把一干人等都搁进去了?劝你还是少管。
——这是A们给O的一致建议。
7、随即,O请Z再次确认对方是否会付钱。Z表示,办不成自然不会给,办成了,该给的不会少。O又把信息转达给了A们。
8、又过了个把月,其中的一个A(姑且命名为A1)有了反馈,省技术监督局有个空缺,去吗?O反馈给Z,Z核实后反馈——可以。但数天之后,A1抱歉地表示,省技术监督局的空缺没了,只能再找机会了,又陷入了等待。
9、其间O的另一个A(姑且命名为A2)表示,他有铁杆关系,可以搞定,但需要先请中央的某位显赫的政府官员的公子吃饭,饭钱是需要报销的吧,如果可以,第二天就可以约那个公子吃饭聊此事。然后第二次就安排Z和公子见面。
O不能确定报销的事情,让Z直接跟他通电话,电话中Z表示的核心意思是“能办的话,不差钱”,并表示请A2等他的电话,他会在第二天给A2电话。
10、A2等了一天没等到O的电话,依然自掏腰包请官员的公子吃了顿大餐,花了两万多。吃饭之后的第二天,朝O抱怨,“你交的这都什么人啊”,说好了打电话,涮我呢?我明天拿发票去你公司报销。
O解释:第一,人家Z没有说不给钱,也没有抵赖40万的事情,第二、Z连面都没有见过你,虽然有A1的介绍,但毕竟类似于陌生人,或者是一个符号;第三、Z对A1有误解;第四,我们俩和Z,大家都是北京人,在外地的A1也都知道北京人忽悠的居多,干实事的少之又少;第五、Z虽然比咱哥俩都小一点,但至少跟某些太子们都有关系;第六,再翻回头说,人家Z并不是否认40万办公务员工作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否认过。
O对A2说:如果你是Z,接到一个那样的电话,你会怎么想?我觉得这个事,不是大家不想做,而是做的方法问题;比如你在提出事情怎么办之前,先跟他哪怕见一次面,聊20分钟,都会增加信任;Z每天也有很多事,也有遗忘一些事情的情况,谁不是这样呢?但如果仅仅是一个迟到的电话,和先期垫付的两万多块钱就致使咱们如此大动肝火,不是一同让人家看不起吗。
11、随后的一个多星期,O是在如坐针毡中度过的:
A2和Z都是自己的朋友,如果言辞激烈,不管是谁受了委屈利益受了损失,自己都感觉有愧,A2被Z放了鸽子,还搭进去两万多,确实太冤了;但Z不知道请的是谁,不知道他们谈的是什么,就贸然为那顿天价晚餐买单,又觉得Z冤。虽然Z也说随时欢迎A2来办公室面谈确认是否能够办H所托的事情,A2却一直未露面。O的感觉不知是喜还是忧。
12、事情出现了转机:A1告诉O,H所在地的地方公安局有个空缺,是公务员,但需要最快速度定下来。两天之内必须报名才有可能。O告诉A1,A2也有渠道,也在努力,你们之间最好直接通电话确认,别搞重复了。A2在与A1通过电话之后,告诉O,咱就争取A1所说的那个公安局的职位,请Z来跟H确认。
13、O把这个消息通过短信方式转告了Z,Z没有当即回复。在第二天上午,在办公室碰面的时候,Z说:这个事情今天下午H的委托人(Y)会来办公室,你直接跟他谈。下午,Z找O,给他们介绍“这是Y,工作的事情你们直接谈吧”,O随即表示,这个事情是我的朋友A2办理的,他现在赶不过来,现在我请A2直接跟您通电话。
两个陌生人之间通电话,自然是简短而直奔主题,都是多少钱,谁说的这个价钱,具体运作模式、什么时候付款等等核心问题:最终A2的要求是“穿官衣”的时候一次性付清,Y表示“我们商量一下,然后再给你打电话”。
14、数个小时后,A1打电话给O,说公安局的工作,最迟明天就要报名,否则再怎么努力都没戏了。O表示,具体怎么办还是等他们商量的结果吧。“要不你跟Z通个电话或者发条短信说明?”,A1无奈地说,Z现在不接电话,电话打不通。
于是,O给Z发短信“如去公安局,需要了解那个人的身高相貌之类的外观情况,而且明天是报名的最后一天,因此,他的工作的事情如何进行,今晚之前需要定下来,并给A1、A2一个定论,否则那两个朋友那里我不好交代,毕竟他们都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投入…….等你回复”。
15、数个小时后,A2打电话给O,责问“听A1说工作的事情不办了?”O当即表示,不是啊,是在等Z和Y他们明确指令“O,这个事情立刻请你朋友去办”的时候才去办,A2核实“他们知道截止时间吧”。挂断电话后,O又给Z发短信“Y什么意思啊,如此吊人让你、我、A1、A2还有他们找过提供过支持和帮助的人都很难做,多年的信任度都遭遇信任危机”。短信发出后,O没有等到Z的回复。
17、第二天在办公室,Z问O“A1怎么回事?怎么直接给H打电话?你跟A1说,下午等我电话”,O满脸茫然,“是吗?怎么A1没跟我说”,随即O问A1事情的原委,A1表示不仅通过电话,而且已经提H报上名了,并无奈地表示,你们说我该怎么办?我帮你们办事,搭了那么多时间、钱、人脉关系和信任,现在倒来责难我?我没有什么可怕的。报名需要很多细节信息的,我不直接跟他联系,这个机会就错过去了!
A1对O表示,她特意跟H说,仅仅是不希望把这个机会错过去,才跟H通电话的,毕竟这样的事情像战场,而且知道每个人都是尊重规矩的。事情不管如何办理,都要走规则允许的流程。
18、二小时后,Z把O找进办公室,表示希望从朋友的角度建议O注意选择交往的人,A1、A2那么积极推进,肯定从中赚不少钱,当个公安需要花那么多钱吗?这分明是讹诈,知道吗——我分分钟就可以调动他们省的公安系统去抓他们。知道吗?当初他们说40-50万就是算准了是可以承受的上限的,我们一听就怀疑,就没有打算再做了。
O表示,40-50万的价钱虽然是他们提出来的,但是经过你们确定的,而且一直没有叫停,其间都是随时沟通的,他们如此积极固然是可以赚到钱,但也是在我们提了需求之后,帮我们在办事的。主观是想把事情办成大家都开心。至少主观意愿是好的。
Z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没有见过当事人H和委托人,就与当事人H联系,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连基本的规矩都不懂。再看你以前介绍的那几个人,哪个是做成了事情的。作为朋友奉劝你:真正遇到事情能够帮助的人少得可怜,想害我的人在我头上时刻盘旋着,平时不能得手,抓个机会就冲下来叼一口肥肉走。我觉得你身上的缺点也很多,但综合起来优点还是多过缺点的。但你也要尽量避免被别人当成害别人的武器。我几乎每年都要把手机里的号码删除100多个,虽然事后也经常有删错了的时候,但事后证明还是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O表示,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也许理解和解释的就不同,我现在也在逐渐把身边的人以除法的方式在交往。
交谈的过程中,A1一直在给Z打电话,或者发短信,Z把A1发的短信给O看,说“这人不是有毛病吗?没有利益关系,A1为什么要这么积极推进”,并把来自A1的电话转给O接,说“你可以告诉A1,我是出于礼貌才不接电话的”,O简单替Z说了几句“Z很忙,方便的时候再跟你联系”之后,A1再次给Z打电话,Z亲自接听,彼此用火药味很浓的口气说话,并在二分钟之内挂断了电话。挂断电话后,Z对O说,你告诉A1、A2,我随时可以在办公室等他们。我有什么可怕的?!
19、回到自己的办公室,O接到A2的短信,问“Z什么意思啊”。O给A2打电话,电话中A2说:
这个事情Y都不是直接委托人,中间还有的X,X转给Y、Y转给Z,Z又转给你O,你O再转给我们A1、A2、A3等等。你转告Z,昨晚通电话的时候,H跟A1说,干脆我把钱直接给你,你去办就可以了,你知道A1怎么说的吗?A1说这钱我不能接,你还是给北京那边的吧。另外我不是不去你公司,而是最近腰又受伤了,都没好意思跟你说。你是Z的员工,他是你的老板,你怕他,我也犯不着怕他,要聊的话在哪儿都可以聊,没有必要一定去你公司,最好的方式是等事情办妥了,他们拿着钱一同到省里再见。是不是有病、是不是讹诈,从办事的结果来看。事情没办成就下结论,都为时尚早。
O对A2说,我知道你行动不便,但来我公司你会死吗?特别是假如你拖着病身子来,就更能说明一切,化解一切的误解了。A2对O说,下午还有别的事情,是已经约好了的,真的不能确定是否能去。等下午三点我再给你打电话确定是否去。
20、放下电话,O给外出的Z打电话,转达了H与A1之间通电话的内容,A2对做事情结果的表达,以及他有可能下午晚些时候来公司。Z随即表示“我对这事没兴趣,你直接跟Y联系吧”,O无奈地表示没有Y的联系方式。Z表示,到时候我再告诉你。
21、一小时后,A2给O打电话,说A1撂挑子不干了。说Z骂她了,侮辱她的人格了,这事不做了,除非要Z向A1道歉,而A1不做了,A2也不想介入了,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去O的办公室了。想谈的话,他随时可以约那个政府官员的公子在外边跟Z、Y等人见面。
22、当天晚上,A1给O留言,说两个月的努力,看清楚了一个人,Z的公司也就是个皮包公司。
23、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搞到现在这种局面,真的是出乎意料,是A1太积极主动表现得太迫切了?是A2架子太大,屡次说来办公室谈都不照面?是从H到Z之间的中间环节太多,而难以有效地沟通?是O的过失没有竭力维护朋友的形象与声誉,还是O认识的人没有经过筛选就纳入O的生活圈子了?
事情在继续,如何继续呢?欢迎分析并对号入座?并做出基本的判断与评论。
这个事情的始终,谁错了?错在什么地方?
不同的人在不同角度肯定可以看出不同的门道,可以对号入座,也可以延续下去做AB剧的设想,但生活不是戏剧,不可能推倒重来。但我们都是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之中。任何一个态度表达错了,任何一个词语用错了,其效果都会有天壤之别。
退一万步说,任何错误都不是不可宽恕的,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多考虑一些,应该也就会减少很多遗憾的事情发生,即使真正是错了,不过是点头认错,态度谦和一些也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既然古代的帝王都可以坦率地对大臣承认自己某些时候犯的错误,我们当代人又为什么不能把心胸放得豁达一些,把身段放得低调一些呢?
钱是赚不完的,朋友也是交不完的,深究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辫子,被别人抓住了也不至于朝死里整。但只有经得住考验的朋友,才是真正值得深入交往并可以共同走过的朋友。
贾春宝
2009年5月22日星期五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