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瞭望》2009/04下半月刊
毫无疑问,2008年度上市公司年报的看点主要有三:其一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去年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到底如何?其二是在中国证监会颁布实施《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后,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是否更加“积极”?其三是关于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问题。
事实上,2008年度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问题已引起广泛的争议。某些上市公司可以连续数年不向投资者分红,而其高管的薪酬则出现大幅增长。并且,在其业绩出现下滑的情形下,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也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性来。
如威远生化7年未向投资者分红,去年业绩下滑,但公司高管薪酬总额同比上涨了70%;紫光古汉8年未分红,高管薪酬狂涨76%;三友化工去年净利大幅下滑,高管薪酬逆市上涨破千万;还有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深发展董事长纽曼等的薪酬,都遭到市场的非议。
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末,沪深两市有496家公司超过4年以上没有分过红,其中10年以上未分过红的“铁公鸡”就达110只。这些上市公司对于投资者表现出“铁公鸡”的本色,却丝毫没有亏待其高管。因此,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的角度,就可以看出其漠视投资者利益的卑劣一面。
本质上,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东权益呈现出一种“跷跷板”的关系。尽管对一些大型上市公司而言,此种效应不会太明显。但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则会表现得非常的抢眼。如威远生化19位高管去年的薪酬高达315.13万元,而其2008年末期的净利润也不过846.04万元,高管薪酬与净利润比率高达37.25%。显然,该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相对于格力电器朱江洪的4000万元年薪亦毫不逊色。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到底以什么样的标准发放,该与哪些指标进行挂钩,目前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衡量方法。即使如此,高管薪酬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笔者以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只有与如下的几点挂钩发放,才能体现出合理的一面。
首先,高管薪酬应该与其业绩挂钩。上市公司业绩收益水平只有在同比增长的背景下,高管的薪酬才能增长,并且,其高管薪酬的增长水平不应超过业绩的增长幅度。如果业绩出现滑坡,高管不仅不应该加薪,更应该进行减薪,而减薪的幅度还需超过业绩下降的幅度。如此的“激励”机制,才更有利于推动高管加强企业管理,以创造良好的效益回报全体股东。
其次,高管薪酬应与分红挂钩。上市公司的分红是其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也是考量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增加分红,高管加薪;分红减少,高管就应该减薪。高管薪酬与分红挂钩,有利于强化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行为,也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股东意识,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其三,高管薪酬应与市值挂钩。上市公司总市值增加,意味着其股价的上涨,同样意味着二级市场投资者能够获取更多的差价收益。如果市值产生缩水,则表明多数投资者出现亏损。实际上,上市公司本身的质地如何,与股价是密切联系的。如果在大多数投资者出现亏损的情形下,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却在大幅增长,与情与理都是相悖的。
其四,高管薪酬应与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挂钩。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其能否通过资本市场做大与做强,也关系到上市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与竞争能力,同样还关系到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如果上市公司一方面内部治理结构紊乱,另一方面高管薪酬却在增长,如此的“背离”,不仅是我们所不看到的,其投资者也决不会答应。试想,一家上市公司如果经常产生违规违法行为,损害公司与全体股东的利益,这样的高管还配拿高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