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管理:10倍速领导力
文/蒋小华
(华略管理咨询首席顾问,官方网站:www.hualue.cn
这是一个变的时代,速度致胜的商业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速度成为商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在强调:快…快点…再快点…。这个时代的特点可以概括:快得始料未及、变得超出想象。显然,人们对速度的要求较以前更高了。纵观商业社会与人们生活的变化,不仅仅要跑得快,而且还要狂奔。过去毛主席说“落后要挨打”,如今不仅会被“挨打”而是到了“不快即死”的境地。
畅销书《引爆点》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在另一本力作《决断2秒间》中阐述:最优秀的决策者并不是那些掌握最丰富信息资源的人,也不是那些殚精竭虑、终日冥思苦想的人,而是在转瞬之间便作出决策的人。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在《唯偏执狂才能生存》书中指出:世界在既延伸又拉近,既垂直又水平,既协力又竞争。而时间,不保证任何企业,或个人的成就。上一个小时造就你的因素,下一个小时就颠覆你。无论企业,或是个人,都必须掌握这个节奏,否则,就接受没顶。英特尔90亿分之一的错误,造成5亿美元的损失,在身陷险境之前,你最好赶快改变航行方向。然而,你必须先对风势和新方向有一点感觉,影响企业的某种要素所发生的变化规模大到该企业所不熟悉的情况,原先的游戏规则就都要作废,这种巨幅变化,可称为10倍速变化。
凡是可能都将成为事实。速度的时代,企业不仅仅要技术的创新,更要管理的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过时,21世纪需要每个人自动自发的创新。管理者不是带着管理模式加盟企业,而是根据企业迅速地创新。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在战略思想上遵循“下雨打伞”的自然法则,同时,在管理风格上要随势而变,像水一样灵活。但是,大部分的企业缺乏创新基因,尤其是管理的创新。不妨自问几个问题:
1、你是否具备商业创新的技能?接受过哪些有关创新的培训?公司给你提供了哪些工具?
2、你是否获得过公司的创新指导?你的部门是否有创新方面的专家?
3、创新在你的工作岗位描述中属于正式部分吗?你的工资是否部分取决于你的创新绩效?
4、公司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是否阻碍了你的创新工作?
当你看完这些问题后,脑海中就会感觉到未来的管理需要创新,不创新则死亡。这种创新需要新的领导力,我称之为:10倍速领导力。在若国内只有一家企业拥有管理创新的基因,恐怕要数海尔了。研究海尔的人知道,创新文化是海尔发展不竭动力的源泉。海尔之所以具备创新的基因,关键在于公司领导层将创新的理念深根于企业文化中,公司领导人强调创新、鼓励创新,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海尔从不准在车间大小便到OEC管理,从SBU到T模式,现在又发展到人单合一、速度致胜。无疑创新是海尔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海尔的成功为国内10倍速领导力理论成立建立了基础。
那么,10倍速领导力的核心是什么呢?那就是建立在速度的基础上瞬间决策,颠覆传统,打破惯性思维,挑战先例,并接受新的规则。管理者无论是在战略决策还是执行操作方面须注入10倍速领导力的基因。
附:危机环境下的企业管理之道:10倍速领导力
¥
¥
现场进行实战演练与实例解剖、疑难解答,启发您量身定做解决方案,并制定行动计划,确保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大量生动案例和实战模拟训练,领悟管理的真谛!
¥
主 |
基 本 纲 要 |
训练说明 |
团队学习与破冰游戏 |
1.团队公约 2.相见欢 3.共同语言 |
正式培训前,透过互动游戏,打开心灵与思维的局限,带着空杯与包容的心态投入课程训练。 |
领导力的理解 |
1、领导力定义 3、领导者应该做些什么? 4、影响力修炼 |
用正反案例(影片)透视领导力,并引导学员对照自身的实践寻找管理缺陷,建立自身学习的目标,并透过实战操作提高个人的影响力。 |
10倍速的管理关系 |
1、速度VS完美 |
详尽剖析管理者在当今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理清新形势下的管理思路,建立正确的企业经营管理观。 |
领导的思维方式 |
1、当下力量 3、拒绝退路 5、刺猬理念 7、竞合思维 |
透过一系列的故事与案例建立新的领导思维与行事风格。 |
领导的加速器 |
1、斜木桶 4、假想敌 |
发展速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逼”出来的。如何让管理加速是每个管理者修炼的根本。 |
10倍速时代商业思想 |
1、长尾理论 4、蓝海战略 |
将最新的理念快速交给管理者,并将安排系列的操作练习将其内化。 |
领导的管理工具 |
1、创新工具:头脑风暴 2、预防工具:修路原则 3、执行工具:锁定责任 4、教练工具:猴子法则 5、进化工具:狼性逻辑 6、管控工具:危机管理 7、聚人工具:经营人心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能所向披靡,不仅让管理者理解每一个工具的用途,关键透过实战案例进行运用实践。例如:透过头脑风暴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及修企业的“路”,真正做到培训价值不只是知识传递与素质的提升,现场直接解决企业的问题。 |
训后作业 |
1、学员研讨 |
学习的关键不是知而是行,每一个理念每一个方法直接与参训者互动,把理念分解到行动是学习的课程目的。 |
情境演练(部分) |
ü ü ü ü |
受训人直接扮演相关角色,现场演练提升领导力。培训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行为的改变。勉强变成习惯,习惯 |
游戏互动(部分) |
ü ü 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