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无限


  创意无限度  

  

  思考没有法则,只有趋向;思维没有模式,只有可能。

  

  如果总是向后看,你永远居于“前列”;如果你只向下看,你永远处于“颠峰”。

  

  思维有很强的蔓延性,悲时见悲,喜时见喜。

  

  知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而在于你能自如的运用多少。正如盖楼需要钢筋水泥,可挖窑洞则只需要一把铁锹足矣。

  

  创意无非是旧东西的新排列组合,有时只需要一个或几个横向或纵向的“链接”,“奇迹”便创造出来了。

  

  创意之源在于人,人之源在生,生之源在命,命之源在身,身之源在首,首之源在思,思之源在问,问之源在疑,疑之源在察,察之源在行,行即实践,实践无限,创意无限……

  

  

  

  

  一

  

  思维的蔓延性

  

  

  思维有着很强的蔓延性,悲时见悲,喜时见喜,所以能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同时,这也让思维很容易走入“排异”的困境。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让“永恒”的虚幻迷惑人生。就如电脑程序一样,不能限制自己的思维成为一个“死的”程序,只能反复的执行命令,而应让它成为一个活的“源代吗”,不断的自我进化到另一个程序,创造出新的思想来。如此就无须太多东西,事成却指日可待。

  

  追求卓越,永无止境,因此思考问题的方式不要走入“极端”。事物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而不是为人的意志所控制,更不会随着人的意识改变而改变。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这其实本不难,难的只是思想情感上的畏难。让思想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调整、完善,看到过去,但更要看到未来;忘了结果,但更要忘了过去。要想去改造外在的客观世界,先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人人生而“平等”,没有谁“宁有种乎”。

  

  只有最佳的思维方式,才会产生最优的行动组合。而这种意志力差别的来源仍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同样的外部条件,同样的客观对象,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忧者见愁,伤者见痛”。如果站在“人”的角度来讲,思维方式可谓是决定了一切。所以需要调整的不只是平常心态,还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没有“非常”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有“平常”的心态,即便有也只是短暂的,偶尔的。正如有句话讲的那样,人与人之间的“对峙”,其实只是一种“意志力”的较量。谁更能“坚持到底”,谁就能更多的去“征服”别人的心。

  

  

  二

  

  一把铁锹

  

  

  知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而在于你能自如的运用多少。正如盖楼需要钢筋水泥,可挖窑洞则只需要一把铁锹足矣。舆论是行动的前奏,而思维则是创意的前提。思考没有法则,只有趋向;思维没有模式,只有可能。时间、空间不过是人想象出来的,是人类根据自己的利益,从自我的角度来设定的。

  

  生活本身就是创意,自然中到处都有创意。人生的风景无穷无尽,每走到一个新境界都会有新未知等待着你;每遭遇一个新课题,都会有新体验等待着你。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达到终极颠峰,有的话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如果“封闭”自我的话,那你很快就可以达到“颠峰”,事实上就是自我的“尽头”。如果突不破,等待你的将是真正的“死亡”;如果走出来,你会发现那不过是一个“夜郎小国”而已。如果总是向后看,你永远居于“前列”;如果你只是向下看,你永远处于“颠峰”;而事实上不过是“自已为是”的“掩耳盗铃”罢了。

  

  当然,追求事业的人们走入此种“误区”,并非人之所望,只是无力去把握周围,无能去控制自己,身不由己的走了进去。带着几多惶恐,几许茫然。安逸的岁月会让人相信永恒,也会让人放弃自我;过去的成功会封闭人的心灵,束缚人的手脚。它们就象一个一个的套子一样,将人层层圈住,拖进“低谷”。伴着多少惊惧,让人无助的“虚度年化”;任你如何的挣扎、努力,都无济于事,直至摔个粉碎以后,才彻底醒悟。开始怀疑“它的永恒”,开始思考成功的真正意义,开始追问为什么成功给人辉煌,却在最终让人“山穷水尽”……

  

  

  三

  

  千古绝唱

  

  

  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的心态,心态则决定了人的行动,行动决定了人的成功与失败,而成功与失败又决定了人的思维。由此不难看出,在物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根本上是思维方式决定了成败与否,决定了人生的种种“气象”。“英雄出少年”,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固定的思维模式。有了基本成份,我就可以任意的“组合排列”,只要有可能的就会去“链接”,不管会不会染上“病毒”,所以才会有“奇迹”发生。而当人“成熟”了以后,知道了太多太多的“错误链接”,于是便让类似的思维蔓延下去,在脑子里生出种种“套路”与“模式”来,游走其间,畅通无阻,不会碰壁。可同时也失去了“创新”的途径,堵死了“奇迹”的出口。

  

  “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快乐的本源,是胜出的保障,是辉煌的根基;而“劣等”的思维模式则是“病毒”的温床,是阿Q的麻醉剂,是“自焚”者的“迷魂散”。可是何以得到这“良好”甚至是“上好”的思维方式呢?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思考”。思考的背后是不断的学习、不停的实践。而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排列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生命”,合其始末,便是人生。

  

  正如今晚,如果没有这个美丽的失误(误服了有兴奋作用的药物,导至失眠),又怎能领略这寂寥深夜的无限风光呢?

  

  一盏孤灯,一支铅笔,一叶空纸,一颗凡心,书生命迤逦,看风景无限,写就千古绝唱。

  

  

  四

  

  创意无限

  

  

  创意是什么?创意无非是旧东西的新排列组合,有时只需要一个或几个横向或纵向的“链接”,“奇迹”便创造出来了。同样道理,欢乐与悲伤,热闹与寂寞也不过是相同的“原素”,不同的排列组合、不同的“链接”而已。就如同“病毒”与正常的操作程序一样,虽是相同的“代码”,可不同的组合却使之产生的效果大为不同。如此看来正是“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所以“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创意是对传统思维的本能叛逆,创意是打破常规的永恒哲学,创意是大智大勇的同义词,创意是递进升华的圣圈,创意是智慧的进化,创意是文化的结晶,创意是灵魂的震撼,创意是破立的循环,创意是光明的未来,创意是创造的开始。

  

  创意之源在于人,人之源在生,生之源在命,命之源在身,身之源在首,首之源在思,思之源在问,问之源在疑,疑之源在察,察之源在行,行即实践,实践无限,创意无限……

  注:本文摘自《给世界一个转动的理由》

  

  

  附:创意思维的训练方法[引自网络]

  

  

  一、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

  脑力激荡法是最为人所熟悉的创意思维策略,该方法是由Osborn早于1937年所倡导,此法强调集体思考的方法,着重互相激发思考,鼓励参加者于指定时间内,构想出大量的意念,并从中引发新颖的构思。脑力激荡法虽然主要以团体方式进行,但也可于个人思考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时,运用此法激发思考。该法的基本原理是:只专心提出构想而不加以评价;不局限思考的空间,鼓励想出越多主意越好。

  此后的改良式脑力激荡法是指运用脑力激荡法的精神或原则,在团体中激发参加者的创意。

  二、三三两两讨论法

  此法可归纳为每两人或三人自由成组,在三分钟中限时内,就讨论的主题,互相交流意见及分享。三分钟后,再回到团体中作汇报。

  三、六六讨论法(Phillips 66 Technique)

  六六讨论法是以脑力激荡法作基础的团体式讨论法。方法是将大团体分为六人一组,只进行六分钟的小组讨论,每人一分钟。然后再回到大团体中分享及做最终的评估。

  四、心智图法(Mind Mapping)

  是一种刺激思维及帮助整合思想与信息的思考方法,也可说是一种观念图像化的思考策略。此法主要采用图志式的概念,以线条、图形、符号、颜色、文字、数字等各样方式,将意念和信息快速地以上述各种方式摘要下来,成为一幅心智图(Mind Map)。结构上,具备开放性及系统性的特点,让使用者能自由地激发扩散性思维,发挥联想力,又能有层次地将各类想法组织起来,以刺激大脑做出各方面的反应,从而得以发挥全脑思考的多元化功能。

  五、曼陀罗法

  曼陀罗法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九宫格图,将主题写在中央,然后把由主题所引发的各种想法或联想写在其余的八个圈内,此法也可配合“六何法”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六、逆向思考法

  是可获得创造性构想的一种思考方法,此技法可分为七类,如能充分加以运用,创造性就可加倍提高了。

  七、分合法(Synectics)

  Gordon 于1961年在《分合法:创造能力的发展(Synectics: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一书中指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此法主要是将原不相同亦无关联的元素加以整合,产生新的意念/面貌。分合法利用模拟与隐喻的作用,协助思考者分析问题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

  八、属性列举法(Attribute Listing Technique)

  是由Crawford于1954年提倡的一种著名的创意思维策略。此法强调使用者在创造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事物或问题的特性或属性,然后针对每项特性提出改良或改变的构想。

  九、希望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不断的提出“希望”、“怎样才能更好”等等的理想和愿望,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十、优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逐一列出事物优点的方法,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

  十一、缺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不断的针对一项事物,检讨此一事物的各种缺点及缺漏,并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十二、检核表法(Checklist Method)

  检核表法是在考虑某一个问题时,先制成一览表,对每项检核方向逐一进行检查,以避免有所遗漏。此法可用来训练员工思考周密,及有助构想出新的意念。

  十三、七何检讨法(5W2H检讨法)

  是“六何检讨法”的延伸,此法之优点及提示讨论者从不同的层面去思巧和解法问题。所谓5W,是指:为何(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 何地(Where);2H指:如何(How)、何价(How Much)。

  十四、目录法

  比较正统的名称是“强制关联法”,意指在考虑解决某一个问题时,一边翻阅资料性的目录,一边强迫性的把在眼前出现的信息和正在思考的主题联系起来,从中得到构想。

  十五、创意解难法

  美国学者Parnes(1967)提出「创意解难」(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的教学模式,是发展自Osborn所倡导的脑力激荡法及其它思考策略,此模式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应以有系统有步骤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创意设计典型代表: “开花结果”的书----瓜果书

  瓜果书最早起源于日本,日本最早致力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发推广,瓜果书的设计和制作发轫于无土栽培技术的勃发。 在日本农产省和日本有机农业研究会的共同推进下,瓜果书应运而生。 瓜果书,通俗讲来,就是一种“书本里能长出花花草草,瓜瓜果果的有机书”。

  但这个美丽的童话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依据。 瓜果书,本质上是结合了工业设计的先进理念和园艺栽培技术的成熟技术,从而打造出的极具创新意识的工业产品。瓜果书里边含有膨化剂,高效营养介质以及迷你种子。 在日本,各地商场和书店均有“瓜果书”出售,诸如“番茄书”、“黄瓜书”、“茄子书”等应有尽有。这些外貌似书本的产品表面包装有防水纸,其内塞有石绒、人造肥和种子等。人们购回后按照其内附赠的种植说明,只要每天浇水,便能长出手指粗细的黄瓜、弹丸似的番茄、拳头大的黄瓜等;一般情况下,一本“番茄书”经培育可长出150—200个迷你果,一本“黄瓜书”可结出50—70条袖珍瓜。这种时尚新颖的创意产品一度在日本成为最为畅销的工艺创意产品。

  瓜果书在欧洲美国的发展日渐成熟,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瓜果书更加注重于无土栽培技术的在瓜果书的地位,同时将本的外观设计加以多样化。这种瓜果书在美国的发展便体现突出技术优势,产品外观设计多样化的显著特征。美国和欧洲的这种创意设计理念逐步走向了书本的奇迹,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改造书的内在结构,正致力于书本材料的有机化。

  现在的瓜果书,全世界范围观察,还出于书本与有机介质的结合阶段。有机介质借助于书本外观的创意设计,从而实现有机介质和种子的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瓜果书的未来充满诱惑,瓜果书的未来就是“书本开花结果” 的童话的成真。

 

链接:    思海常啸       驿外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