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其根本解决途径


  

  在经常需要变换工作的现代社会里,失业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它要成为问题,首先失业的规模必须很大,然后无从就业的人数也必须很多。

  只有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失业才会成其为社会问题。

  在影视作品中,一个被追杀得走投无路的人会仰天长叹,难道天地间竟没有我容身之地!

  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也会想,这社会上到底有没有属于我的那份工作呢?

  顺着这个思路进一步思考,失业者很自然地要追问:

  在当前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既有规模的年社会产出,到底需要多少劳动[1]?在既有的工作周制度下,既有的劳动人口能够向社会生产提供多少劳动?

  通常国家的统计局能够给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一旦后者比前者大很多,那么无从就业的人数就一定会很多。

  其数值约等于后者减去前者然后再除以250[2]。

  这个数值也便是现在财经文章中所称的“就业岗位缺口”。

  据说这个缺口在2009年的中国将达1200万之巨。

  这么多的人都找不到工作是不能用他们能力低、素质差和薪酬要价高来解释的。

  上面的数学逻辑本身决定了:只要相关的条件不发生变化,就一定会有相应的人口无从就业;而消除社会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那些相关的条件。

  遇到严重的社会失业问题,政府想到的往往是,如何扩大年社会产出?

  无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是旨在扩大年社会产出。

  但时间向前带来的社会生产力进步,会抵消掉年社会产出扩大带来的劳动需求增加,而拙劣社会收入流布导致的消费意愿和购买能力的错位扭曲,以及大众对未来收入情况缺乏稳定的预期,都会通过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在事实上有力地妨碍年社会产出的扩大。

  从数学逻辑和社会实践经验的角度看,只有那社会的工作周制度才是我们解决社会失业问题最易于操控也最容易取得成效的社会条件变量。

  工业社会以来,工作周制度是作为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措施出现的。

  直觉告诉人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们有条件减少劳动时间,去充分享受休闲的快乐。

  而世界各国的法律也是这样践行这种认知的——通过工作日[3]、工作周[4]和带薪休假的规定。

  在这种践行中,人类无意中避免了无数次原本要发生的极其严重的社会失业问题。

  试想,如果现在各个国家的劳动者还像工业社会早期那样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而且还没有休息日,那么世界各国一半以上的劳动人口,都是要被抛入失业大军的……

  但只要工作周不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地缩短[5],失业仍然会发展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事实上,缩短工作周不仅仅从数学逻辑的角度解决社会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善社会收入的流布,促进消费意愿与购买能力的重合,改善人们的未来收入预期促进消费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得年社会产出的扩张不至于会受制于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

  当然,用缩短工作周的办法解决社会失业问题需要解决两个技术性问题。

  1、反对彻底的自由贸易,倡导国际贸易平衡;2、工作必须登记,工作周规定之内的薪酬由劳资双方协商(市场竞争)决定,但加班加点的工资必须以N倍计支付。

  在既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也意味着,当前世界各国遇到的社会失业问题完全可以被根本性地解决。

  事实上,工业革命以来,自由市场经济能够还算顺利地运转至今天,它在极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八小时工作制和休息日制度对社会失业问题的消解、对社会收入流布的改善、对居民收入预期的改善[6]、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使社会产出的扩张不至于较大程度地受制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然而,由于八小时工作制和休息日制度主要来自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并且与自由市场的理念在表面上有些相悖,经济学理论界几乎还没有人认真审视过这两项制度对自由市场顺利运转的重大功用和价值,也根本没有人意识到自由市场本身对这两项社会制度有着天然的强烈诉求。

  历史没有假如,但理论是可以的。

  如果有经济学专业的博士以《假如没有八小时工作制和休息日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将会怎样运行?》为题写作毕业论文,相信一定会写出不少迥异于当今主流经济学观点的见解和结论。而作为八小时工作制和休息日制度引申和延伸的缩短工作周,也一定会处在最后的结论中……

  但他能够打动别人的结论绝对不会是“缩短工作周能够解决社会失业问题”,而只会是“不断缩短工作周并让加班加点的工资率较高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上涨的基本条件”。

  因为前者是显而易见的(从数学逻辑的角度看),而后者几乎还没有谁(严密)论证过。

  在历史上,一周三十小时工作制因为1929年的那次经济大萧条而差一点成为美国的法律[7];那么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会否发展成类似1929年那样的经济大萧条呢?

  可以肯定,当前世界各国政府的努力,能够有力地减轻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度。

  但如果扛不住,经济进一步下滑,那么世界经济势如破竹地崩盘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也许,只有在那样的历史情境中,主流社会才会回头重新审视缩短工作周及让加班加点工资率较高对于改善社会收入流布的重要性,和对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劳动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减少的趋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从社会发展和经济学的角度看,工作周的缩短有必要略微领先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丁志锋

                                                                             2008-12-20/2009-01-07

                                                改定于2009-05-12

  [1]   劳动的单位为人工,1个人工为一个人工作一天——8小时!

  [1]   这个数字是中国现在的法定年工作日天数——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1]   我们暂时所能追溯到的最早提出缩短工作日设想的是马尔萨斯曾与之论战的葛德文先生。但八小时工作制最早由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17年8月提出。他还发明了一个口号, “8小时劳动, 8小时休闲, 8个小时休息”……1833年,在欧文的支持下,具有同情心的工厂主约翰·多赫尔蒂等人发动了一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运动……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提出了“8小时工作,8小时自己支配,8 小时休息”的口号,要求各国制定法律予以确认……1877年,美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罢工,要求每天工作八小时。……1882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二(9月5日),纽约市两万多名工人在联邦广场集会,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等基本权益。他们举旗帜呼口号,沿着百老汇大街游行,旗帜上写着:“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娱乐;劳动者创造全部财富”。……1884年,美国联邦贸易组织通过了一项解决方案, 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1886年5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八小时工作制……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1.6万名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落实而举行大罢工……1908年新西兰用国家立法的形式, 确认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八小时工作制的立法……1917年11月11日,也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四天,苏维埃政权颁布了由列宁签署的《关于八小时工作制》的法令……但最早全面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是法国。1919年4月29日,八小时工作制这项美国人争取了多年都未到手的劳动者权益在法国被强制实行。

  [1]   1935年第十九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每周工作时间减至40小时的第47号公约。1936年6月21日,当时执政的法国左翼“人民阵线”政府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强制带薪年假和每周40小时(5天)工作制的法规。

  [1]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西方各国先后进一步缩短了工作周:德国将每周工作时间从40 小时降为38 小时,英国从40 小时降为37 小时,丹麦从39 小时减少到37 小时,法国从40 小时减少到35 小时。但只要这些国家不能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持国际贸易平衡,那么缩短工作周在减少社会失业、提升社会工资水平方面的作用,总会被严重消弱的。

  [1]   有稳定的工作自然会有稳定的收入。

  [1]   1932年12月31日,美国亚拉巴马州参议员雨果·L·布莱克在参议院提出一个议案,要求实行一周三十小时工作制,将它作为处理就业问题的唯一和可行的办法。这个议案在参议院以53比30的多数票获得了通过,只是最后由于大企业方面势力的暗中阻挠才被国会否决。

  [1]   劳动的单位为人工,1个人工为一个人工作一天——8小时!

  [2]   这个数字是中国现在的法定年工作日天数——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3]   我们暂时所能追溯到的最早提出缩短工作日设想的是马尔萨斯曾与之论战的葛德文先生。但八小时工作制最早由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17年8月提出。他还发明了一个口号, “8小时劳动, 8小时休闲, 8个小时休息”……1833年,在欧文的支持下,具有同情心的工厂主约翰·多赫尔蒂等人发动了一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运动……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提出了“8小时工作,8小时自己支配,8 小时休息”的口号,要求各国制定法律予以确认……1877年,美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罢工,要求每天工作八小时。……1882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二(9月5日),纽约市两万多名工人在联邦广场集会,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等基本权益。他们举旗帜呼口号,沿着百老汇大街游行,旗帜上写着:“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娱乐;劳动者创造全部财富”。……1884年,美国联邦贸易组织通过了一项解决方案, 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1886年5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八小时工作制……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1.6万名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落实而举行大罢工……1908年新西兰用国家立法的形式, 确认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八小时工作制的立法……1917年11月11日,也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四天,苏维埃政权颁布了由列宁签署的《关于八小时工作制》的法令……但最早全面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是法国。1919年4月29日,八小时工作制这项美国人争取了多年都未到手的劳动者权益在法国被强制实行。

  [4]   1935年第十九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每周工作时间减至40小时的第47号公约。1936年6月21日,当时执政的法国左翼“人民阵线”政府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强制带薪年假和每周40小时(5天)工作制的法规。

  [5]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西方各国先后进一步缩短了工作周:德国将每周工作时间从40 小时降为38 小时,英国从40 小时降为37 小时,丹麦从39 小时减少到37 小时,法国从40 小时减少到35 小时。但只要这些国家不能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持国际贸易平衡,那么缩短工作周在减少社会失业、提升社会工资水平方面的作用,总会被严重消弱的。

  [6]   有稳定的工作自然会有稳定的收入。

  [7]   1932年12月31日,美国亚拉巴马州参议员雨果·L·布莱克在参议院提出一个议案,要求实行一周三十小时工作制,将它作为处理就业问题的唯一和可行的办法。这个议案在参议院以53比30的多数票获得了通过,只是最后由于大企业方面势力的暗中阻挠才被国会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