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寻找投资时机


 

在危机中寻找投资时机
 
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当企业在权衡是现在就进行战略投资,还是等到出现了经济复苏的明确迹象后再采取行动时,对于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这是一个相当微妙的问题,即使是那些财务状况健康的企业,也面临着一种左右为难的困惑:是应该现在就着手进行收购和投资新项目,还是等到出现了持续复苏的明确迹象后再采取行动?一方面,千载难逢的机遇极具吸引力,当下的收购机会和其它各种投资机会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些机会不仅看起来似乎很难拒绝,而且其中还包括一些仅在几年前还根本不可能买到的资产。
 
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平均来看,现在对资本项目、研发、人才或营销网络进行投资要比以前便宜得多,令人有些迫不及待。但另一方面,许多指标都表明,经济的下滑尚未触底。过早采取行动的企业就像谚语所说的,将要冒“抓住正在下落的刀”的风险,用掉原打算用来熬过漫长的经济低迷期所需要的现金。选择此类行动的时机肯定非常困难。
 
世界经济恢复到常态的速度将取决于一些难以预测的因素,如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的波动、政府采取的行动,以及全球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确定股市的底部将会特别困难,因为在股市的大方向变得清晰之前,股指可能会出现多次上下震荡。鉴于这种不确定性,企业高管可能会担心遭遇挫折而轻易放弃,退缩自保,并观望等待表明经济正在回暖的确凿证据出现。但是,这可能是一种过于谨小慎微的保守方法。企业高管们应该选择另一种做法,他们必须通过仔细权衡观望等待或过早行动的利弊得失,现在就做出有理有据的决策。
 
通过更好地把握收购时机,以及由收购时机决定的收购价格,就能大大增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的最佳方式是,确保投资具有坚实的战略依据。正在考虑是否现在就投入并购或进行其他战略性投资的企业高管,必须了解投资收益和估值的真正意义。应该说较早采取行动与较晚采取行动同样合理(如果不是更合理的话)。而观望等待的管理者可能会错失使价值创造最大化的良机。
 
资本市场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企业的长期盈利水平和增长,而企业的长期盈利是与经济的总体表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企业盈利恢复常态就意味着企业盈利占GDP的百分比恢复到它们的长期水平;而且,可以假定,企业盈利的长期增长也将与GDP的长期增长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提高对GDP、企业收入以及盈利之间相互关系更详尽的理解力,还可以专门针对各个行业的环境条件定制这种分析模型。劳动力素质和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着实际GDP的长期增长。一旦经济开始复苏,GDP就会回归到它以前的增长趋势线,而不会长期低迷不振。
 
鉴于本次经济衰退的不同性质,以前关于GDP、盈利和股价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再成立;或者在今后投资者将要求从股市获得更高的回报。那些正在决定是否现在就采取行动进行收购,或投资大型资本项目的实力强大的企业,应该进一步权衡斟酌反映股市可能何时复苏的各种数据。对盈利和股市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继续观望等待或马上采取行动的利弊得失,在任意一种情景模式下,股市和经济都将在三年后恢复到正常状态,尽管显而易见,这并非是唯一的可能性。
 
总之,熟悉和掌握评估与企业盈利相关的价值水平,以及估值和盈利如何与整体经济联系在一起,就可以精准地把握投资时机,洞悉何时采取下一步战略行动。随着经济衰退的进一步加深,可能会出现其他更有利的投资机会。如果企业未能精确把握投资时机,它的投资最终获得的净现值就很可能低得多。但是,必须针对特定的行业或国家,以及特定的投资类型(如并购、资本支出、研发或营销)进行定制。在确定经济衰退何时结束的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但是,苦苦等待经济复苏明确证据的企业可能会发现,由于它们过分谨小慎微,已经错失了千载难逢的收购或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