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谎言(《家用汽车》6月号卷首语)


真实的谎言(《家用汽车》6月号卷首语)

陈梓萱

 

        诗歌耶?神话耶?当经济危机一夜间蔓延全球,当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当世界已经慌乱一片的时候,中国却站在一旁,用极其平静的语气宣布着产销数字的节节攀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产销信息,乘用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81.75万辆和83.10万辆,再创新高。汽车产销总量同比增长17.89%;销售115.31万辆,同比增长24.97%。

        这也许是真实的谎言,这也许仅仅是枯燥无味的数据,但真实和数据的背后是中国2009年汽车市场大好形势下,众多汽车企业产能不足的集体尴尬。通用的重组、克莱斯勒的破产以及福特的重重危机,美国“三大”的困境让全球汽车业陷入了恐慌,德国、法国、日本等传统汽车行业强国产销量也大幅下滑,人们似乎都失去了信心。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笔者曾经呼吁,当越来越多的金融风暴冲击论充斥我们视听的时候,人们应该更加清醒和冷静,更加具有信心和应对的勇气。因为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和反应迅捷的经济政策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特殊性,让我们不能失去信心。

        我们把这样的信心放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这样的风暴又何尝不是一次大考。就拿现在的中国企业界来看,那些由于人民币突然加速升值而陷入零利润甚至亏损的外向型出口企业,资金链受困于货币紧缩政策的房地产企业,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自身产品价格被激烈的市场竞争夹击而利润空间被大大挤压的汽车企业,都为这场大考样而精神紧张,汗流浃背。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困境和难题,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繁琐的日常经营,对各种数字的盲目崇拜,让这些企业开始沉湎于现状而不会改变的幻觉,而当原有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一些超出预期的变化的时候,它们立刻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在国内许多领域的市场环境中,一些貌似严谨的、科学的数据下,往往充满了各种没有根据的臆测和自以为是的猜想。很多时候,它们存在的意义只是在决定先行的条件下提供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坚信理性与逻辑在战略管理中起决定作用的决策者往往执着于对未来进行预测,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纠缠于企业的各类指标,而就在他们试图凭借纯粹的理性来规划秩序时,不确定性正在安静地等待着对他们进行迎头一击,颇具讽刺意味的一击。

        这是个不安分的季节,这是一个需要大智慧的季节,难道不是吗?大洋彼岸又传来消息,菲亚特参股克莱斯勒了,谁又敢说这是不是汽车业的一部新的悲剧呢?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