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与战士 -- 爱尔兰神话与传说
第一次玛图里得战争
(达楠族的来历 — 与福尔博人的战争)
达楠人[1]信奉女神妲娜[2],人们也将他们称为狄人。传说他们是在漫天迷雾中从天上降临爱尔兰的。
他们原先居住在北方。那里有四座城市,分别叫做珐城、卓城、芬城和穆城[3]。他们演练兵法,跟随四位智者学习各种知识。珐城的智者叫默里亚,卓城 的智者叫朱利亚,芬城的智者叫亚里亚,穆城的智者叫森尼亚[4]。朱利亚精通天文地理,亚里亚则是一位银发飘逸的诗人。他们从四座城市分别带来一样珍宝。 珐城的宝物是一块象征美德的奇石,又被称为命运之石[5]。卓城的宝物是一口锋利的宝剑。芬城的宝物是攻无不克的长矛。穆城的宝物则是一口能够让任何人都 心满意足的大锅。
那时侯达楠人的王是努阿达[6]。但是李尔[7]的儿子马楠楠[8]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们当中还有许多声名显赫的长老。王的弟弟奥格玛[9]通晓文 字,狄安彻特[10]精通医术,内特[11]骁勇善战,克里德努斯是心灵手巧的木匠,高伯纽[12]是著名的铁匠。芭妲、玛姹和莫里姑[13]都是饶勇善 战的巾帼英雄。她们能够在战场上变成乌鸦,给自己的军队带来好运。爱尔兰人甚至盛传玛姹经常用敌人的头颅来当喂猪。达戈达[14]有三个女儿,分别叫做艾 丽、波地亚和斑芭[15],后来人们也用她们的名字来称呼爱尔兰。波丽吉[16]是一位诗神,诗人们都迷恋她婀娜的身姿。她还精通医术和手工艺,据说她发 明了夜里传递信息的哨子。她的半边脸丑陋难看,但是另外半边美丽迷人。在爱尔兰语中,波丽吉这个名字象征着燃烧的箭。达楠人当中还有许多出名的女王和半 神,但是众神之母达娜比所有人都更伟大。
达楠人认为三样东西最为珍贵:耕犁、太阳和榛树。爱尔兰也是据此被划分成三个郡:彻克特代表耕犁,格里安代表太阳,高尔代表榛树[17]。
在海平面下有一眼泉水。泉水周围生长着九棵代表智慧的榛树。它们象征着灵感和诗歌。它们的叶子和花在同一时间长出,又如细雨一般轻盈地飘落在水面 上,激起一圈圈华丽的涟漪。在泉水里有五条鲑鱼,它们吃了掉下来的果子,皮肤上就长出红色的斑点来。如果有人吃了这鲑鱼,他就会通晓一切诗歌和智慧。七条 智慧之河从这泉眼流出,最后又流回到这泉眼里来。传说那些能歌善舞的人都喝过这泉水。
达楠人到来的时候,正好是五月的头一天。他们从康那特[18]西北部登陆。当时爱尔兰的居民是从南方迁徙来的福尔博人[19]。除了悬浮在山陵上空的一团迷雾之外,他们什么都没有看见。
那时福尔博人的王叫欧差[20],是易克的儿子。王的宫殿设在妲珐山。信使前来报告说有个新的民族不知不觉地入侵,正在玛格里平原安营扎寨。他们本来以为欧差会大吃一惊,但是欧差显得十分平静。因为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解梦的巫师预言说没多久他就会遇到强大的敌人。
欧差召集长老们开会讨论对策。他们一致同意派遣一位勇士到陌生人那里去打探消息。身经百战的斯瀛被选中担此重任。他披盔带甲,背上宝剑,一手举着坚 硬的棕色盾牌,一手拿着双柄长矛,起身前往陌生人落脚的玛格里平原。达楠人的哨兵发现了斯瀛,决定派出布列斯和他对话。布列斯披挂停当,背上宝剑,举起盾 牌,带着两只标枪就出发了。
两个勇士高度警惕地相互打量,小心翼翼地朝对方走去。他们看到对方的兵器时,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缓慢地相互靠近,直到可以听见对方说话 的声音。两个人停住脚步,重重地将盾牌立在地上护住身体,透过盾牌的边缘注视对方。布列斯首先打破了沉默。斯瀛听到布列斯说的是爱尔兰语,顿时如释重负。 他们又往前走了几步,询问对方的来龙去脉。
过了一会,俩人一致同意把挡在身前的盾牌挪开。斯瀛对布列斯的尖利标枪深表敬畏,布列斯也坦承对斯瀛手中厚重长矛的景仰之情。他问斯瀛是不是福尔博 人的武器都这么可怕。斯瀛干脆将长矛上的红缨解下,好让布列斯看个究竟。那长矛坚硬厚重又锋利无比,让布列斯赞不绝口。斯瀛也研究了布列斯尖利的标枪,又 夸口说自己的长矛能够摧毁任何盾牌,人一旦被它刺中,即使不死也难免重伤。为了让对方充分了解己方武器的威力,两个人相互交换了兵器。布列斯代表达楠人向 斯瀛提出:如果福尔博人愿意将爱尔兰的一半让给达楠人,他们会乐于与福尔博人和平共处,不然的话唯有一战。两位勇士彼此仰慕,相见恨晚,当场义结金兰。俩 人商定不管将来结局如何,都会铭记双方的友谊。
斯瀛回到妲珐山,转告达楠人的领土要求,又展示了布列斯的标枪。他建议与达楠人分享领土,不要与装备更加精良的敌人作战。欧差和长老们经过彻夜争吵,最终决定说:“我们不能平白无故地放弃一半的国土。如果我们示弱的话,他们很快就会把另外一半也拿走。”
布列斯也向达楠人展示了斯瀛的长矛,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个健壮凶猛的对手和他的精良装备。他们认为一场大战近在眉睫,便撤退到康那特以西的玛尼亚平原 安扎下来,以贝加达山脉为后盾构筑工事。芭妲,玛姹和莫里姑潜入福尔博人商议对策的妲珐山。她们使用巫术使整个城市布满迷雾,又从天上降下大火和血水。福 尔博人目不能视,口不能言。她们的巫术整整持续了三天,才被福尔博人的巫师设法解除。
福尔博人结集了所有的男丁,组成十一个军团,在玛尼亚平原的东侧严阵以待。
达楠人的王努阿达再次派出使者,提出乐于与福尔博人平分领土的建议。欧差王说:“你还是直接问我的长老们吧。”使者向长老们重复了努阿达的提议,但 是遭到了长老们的一致拒绝。于是使者询问他们打算什么时候开战。长老们说:“我们得等一等。我们需要一点时间来拭擦盔甲,打磨刀枪,以及打造你们那种标 枪。我想你们也需要一点时间打造我们那种长矛的。”他们一致同意将战争往后推迟三个月,以便双方都做好充分准备。
到了仲夏,战争开始了。达楠人派出三排投掷手与福尔博人的三排投掷手对阵,被福尔博人杀得落花流水,无一生还。欧差派出信使,询问达楠人打算每日一 战还是隔日一战。努阿达回答说最好是隔日一战,但是双方出战的人数必须一样。欧差不高兴地答应了这个要求,因为福尔博人这边有更多的士兵。
战争进行到第四天,双方都损失惨重,无数勇士命丧黄泉。两边的医师都配制了具有疗伤功能的药浴。那些受伤的战士在药浴里面泡了澡之后便完好如初,精神抖擞地参加第二天的战斗。
第四天达楠人逐渐占了上风,将福尔博人往后驱赶。欧差感到口渴,离开战场去找水喝。一百五十个福尔博人保护着他,但是一百五十个达楠人紧追不舍。在一条小溪旁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欧差在战斗中被杀死。他们就地将他埋葬,并用石头在他的坟上堆起了一座小丘。
战争一直持续到福尔博人这边只剩下以斯瀛为首的三百名士兵。努阿达提出结束战斗,允许福尔博人从爱尔兰的五个省份中选择一个作为领地。斯瀛选择了康 那特,从此福尔博人就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他们的后代当中有一位叫做非迪亚的曾经与库丘林有过一场恶战,最后被开伯列的后代易克杀死。
这就是达楠人在爱尔兰所经历的第一场战争,也被称为第一次玛图里得战争。战争之后达楠人占领了妲珐山。居住在妲珐山的王领导着爱尔兰的各个部落 ,因此妲珐山在全爱尔兰至高无上。妲珐山层峦叠翠,北面是王的宫殿,东面是达楠人的陵墓,美不胜收,因此又被称为灵山和景山。陵墓的北面立着命运之石,即 将成为爱尔兰之王的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就会发出轰然巨响。
注释:
[1] 达楠族(the Tuatha de Danaan)是古爱尔兰神话中的一个种族,也被称为狄人(the Men of Dea)。据传他们征服了福尔博族(Fir Bolgs),成为定居在爱尔兰的第五个种族。 他们崇拜万神之母达娜(Dana)。
[2] 达娜(Dana,又作Danu)是达楠族的母亲神,被尊称为万神之母。在现有的文献中很少有关于达娜自己的记录。部分学者认为达娜与安娜(Ana,又作Anu)是同一位神,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他们是不同的个体。
[3] 珐城(Falias),卓城(Gorias),芬城(Finias),穆城(Murias)。
[4] 默里亚(Morias),朱利亚(Urias),亚里亚(Arias),森尼亚(Senias)。
[5] 命运之石(the Lia Fail, the Stone of Destiny)是古爱尔兰历史上见证君王加冕礼的一根石柱。目前在爱尔兰的妲珐山(Teamhair,又作the Hilll of Tara)立着一块据信为命运之石的石柱,在有文字可查的爱尔兰历史上该石柱曾多次被移动位置。据传这块石柱是由达娜族带到爱尔兰的,但是地质学家认为这 块石头取材自爱尔兰本土。也有学者认为命运之石是生殖崇拜的象征。
[6] 努阿达(Nuada,又作Nuadu,或者Nuadha)是达楠族的王。他带领达楠族征服了福尔博族并占领爱尔兰。
[7] 李尔(Lir)是凯尔特神话中的海神,据信他是扶摩族(the Fomorians)王子伊拉汗(Elatha,又作Elathan)的儿子之一。在盖尔族神话中,他的儿子马楠楠似乎取代了他作为海神的位置,并且比它 更加声名显赫。关于李尔的文献并不多见,一些学者认为在已经失传的古神话中李尔的权威要比马楠楠更大。
[8] 马楠楠(Manannan, son of Lir)是凯尔特神话中的海神,也被认为是引灵神。引灵神的职责是将死者的灵魂安全地引导到死后的世界,但是并不负责对死者的审判。虽然凯尔特神话认为马楠楠是达楠族中的一员,很多学者认为他是一位年代更加久远的神。
[9] 奥格玛(Ogma)。
[10] 迪安彻特(Dian Cecht)是古爱尔兰的医神。
[11] 内特(Neit,又作Neith)是古爱尔兰的战神。他也是扶摩族国王巴洛炎魔(Balor)的父亲。
[12] 克里德努斯(Credenus),高伯纽(Goibniu)。
[13] 芭妲(Badb),玛姹(Macha)和莫里姑(Morrigu)都是古爱尔兰的女战神,又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在爱尔兰神话中芭妲和莫里姑经常以乌鸦的形象出现。
[14] 达戈达(Dagda)是达楠族的保护神。他道德高尚,而且多才多艺,能力广大。在一些文献中他被描绘成扶摩族王子伊拉汗的父亲。在另外一些文献中他又是扶摩族公主依琳(Ethlinn,又作Ethniu,或者Ethliu,或者Eithne)的儿子。
[15] 艾丽(Eire),波地亚(Fodla)和斑芭(Banba,又作Banbha)是达戈达的三个女儿,她们的名字也是爱尔兰的古称。
[16] 波丽吉(Brigit,又作Brighid)是达戈达的另外一个女儿,也是布列斯(Bres)的丈夫。她是一位诗神。她还有两位同样叫做波丽吉的姊妹,她们三位被认为是凯尔特神话中的三姊妹神。
[17] 彻安特(Cecht),格里安(Grian),高尔(Coll)。均为古爱尔兰地名。
[18] 康那特(Connacht)。
[19] 福尔博族(the Fir Bolg,又作Fir Bholg,或者Firbolg)是达楠人到达之前就居住在爱尔兰。很多学者认为他们是盖尔族(the Gael)的神。
[20] 欧差(Eochaid)是易克(Erc)的儿子。他是福尔博族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