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简而言之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相对的生产过剩。
世界好多国家的救市措施是刺激需求,通过不断向金融注入资金刺激信贷进而刺激消费。而我国的刺激经济的思路似乎正好相反,我们是在刺激生产,在已经出现过剩的情况下,大力地刺激生产,久而久之会发生什么后果呢?一是进一步加剧这种过剩,二是大量的银行贷款投向已经过剩的产业后可能变成更多的坏账。如此推断,我们的经济刺激计划如果考虑不周或者执行出现偏差,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先在制造业出现问题,尔后波及金融领域,最终爆发经济危机。
美国的经济危机由过度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泡沫而致;我们未来的经济危机,可能由过度的支持制造业而致。
以上这些只是某种感觉,不知道对不对。说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申明一点,我绝不是对现在的经济刺激计划有所不满,只是担心未来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但由于才疏学浅,找不到更好的说服我自己的理由,才把上述想法写出来。
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资本和劳动所获得的收益比较悬殊。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剩余价值远远大于劳动报酬,从而导致消费能力下降。有的学者看到的居民储蓄存款问题,实际上是这样的:一方面这些存款可能比较地集中于少数富人手中,属于普通人尤其是属于工人和农民的储蓄存款并不多。另一方面是这些存款尤其是普通人的存款的存在,原因大部分是尚达不到“消费一把”的数额而咬牙攒下来的,比如为了娶媳妇,为了买房子,为了孩子上大学等等。对于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底层的民众来说,本来就少的可怜的存款,你又出台那么多刺激其消费,或者让其贬值的政策来,无疑是雪上加霜。你越贬值,他越不敢拿出来消费。
要增加收入,就得增加就业,就得提工资。可是很多企业把不景气的原因可能错误地归结为雇员多、工资支出大等非根本性原因上。好多企业老板或者没有学过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对盘剥工人的生产方式的坟墓的修建过程这个道理,或者是完全忘记了。
要渡过中国的难关,最终要靠中国的老百姓。中国的老百姓可以拿出积攒下来的那点血汗钱来推动这个庞大的经济体运转。可他们希望这个经济体运转起来后,能让自己劳动的报酬稍微再多一点,受到的剥削程度稍微低一点,以便能通过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维持市场需求的持续性,进而维持生产的持续性。
有人提出说,要学美国,用金融创新来创造市场需求,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是不是要贷款给农民让买房子、买汽车呢?我们没法印刷世界货币的情形下,谁最终为他们的房子和汽车买单呢?
我国的经济危机可能尚未真正到来
评论
编辑推荐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