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夏天--悼念夏燎原先生


作者注:行业杂志《OFFICENTO》主编杨志飞先生准备搞一个悼念夏燎原的专题,应他的邀请,写下了这篇短文。

 

           永 远 的 夏 天
 
     ――悼念夏燎原
 
作者:余景森
 
接到《OFFICENTO》杂志杨志飞先生约稿电话的第二天,我敲下了本文的第一个字符,时间是200955,农历己丑年四月十一,立夏。
按照传统历法,立夏是夏天正式开始的标志。然而,在这个夏天来临之前,夏燎原,一位大家熟知的行业才俊,以一种惊天动地的方式离开了我们,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叹息和一连串的问号。
 
知道夏燎原这个名字,是在2003年,那时候我还是文具行业的一只菜鸟。那一年,他在经营一家叫做和君文汇的公司,从他操作市场的手法上,可以隐约看到一些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痕迹。经过了解,原来老夏还是乐百氏旧部,笔者在FMCG领域也曾呆过几年,因此对他格外关注。
2004年仲夏,在我上班的公司附近,officebox合作办公”第一家店正式开业,随后,区庄店、东风西路店、开发区店等分店陆续开设,一家现代化办公用品连锁企业逐渐成型。作为项目创办人,夏燎原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开创了文具行业资深经理人与风险投资商深度合作的先河,成为行业标志性人物之一。
笔者与夏燎原的交往并不多,前些年仅限于在展会上见了面点点头、打声招呼而已,最近两年有过一些接触,但也并不深入。印象较深的是在2007年末合作办公的一次联谊晚会上,首次在公共场合听到夏燎原的演讲,其从容不迫的气度、极富感染力的发言令我记忆犹新。另外一次是在2008年春天,老夏到我公司做客,在老板的办公室里我们俩就如何办好企业内部刊物进行了短暂的交流;时至今日,在我案头上还放着一本由老夏主编的名为《调》的杂志,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调侃过这个有点怪异的名字。
最后一次与老夏联系是在今年春节前,大概是123左右,当时公司已经放假,一位火线加盟的同事急需印制名片以应付春节期间在德国举行的展览会,但市面上已很难找到印制的地方,情急之下我打通了老夏的手机,电话那头是浑厚的男中音,说十分抱歉,他已经回到江西老家,门店也放假了,让我另想办法。在挂断电话之前,我们互祝新年快乐,想不到这是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430早上回到公司,当一位同事告诉我夏燎原出事的消息后,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不会吧!随后,我看到了当天的《南方都市报》,接着上网又搜索了一轮,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这是真的。当时,心里有一种刺痛的感觉,因为一周前,我刚刚参加完自己一位亲伯父的葬礼,一周后又听到老夏出事的噩耗。
53下午,我再一次来到广州殡仪馆这个让人敬而远之但不得不面对的地方,参加夏燎原的追悼会。在这里,哀伤是主旋律,惋惜是咏叹调。夏燎原短暂但辉煌的一生,永远定格在南国羊城的初夏。在亲朋好友心里,这是一个永远的夏天。
 
斯人已逝,说再多的话也是徒然。在此,谨创作山寨版《楚辞》一章悼念夏燎原先生,辞曰:
 
夏殇
 
出彭泽而志远兮,浦江逢伯乐。鹏城展翅高飞兮,行业创威名。羊城再续前缘兮,携伯乐谱新章。天无眼妒英才兮,英魂归珠水。夏未立而魂飞兮,留英名远扬。
 

(此文谨作悼念杰出的行业才俊夏燎原先生之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