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面临六大挑战 订单压力居首


      虽然,中国是惟一一个没有出现信贷危机的大国,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回落、生产下滑、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将中国经济以低成本、高污染、高耗能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下所积累的产业结构矛盾提前释放,同时中国经济在多年超过10%高速发展之后也正在进入一个周期性调整期。

  从2008年11月开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计世资讯在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联合针对100多位中国各行业企业的CEO进行了访谈。

  通过对中国百位CEO的调查发现:订单压力凸显、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资金紧张、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升、节能环保责任加重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不足,是中国企业现在和未来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应对的六大关键挑战。

  订单压力凸显

  “从2008年11月20日起,我们公司的汽车销量急剧下降了50%。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实体经济,大量工厂倒闭,导致物流行业受到影响,商用车的需求下降。”常州华迈东风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春华表示。

  48%的CEO告诉我们,他们已开始感受到订单减少带来的压力,并且认为这已对企业业务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外向型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调研中高达70%的外向型企业表达了这一观点。

  订单减少状况并非只来自于广为大家所认知的外销企业。47%的内销企业CEO也告诉我们,他们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如房地产、汽车、钢铁等行业,订单量都在急剧下滑。(参见图1)

  值得注意的是,CEO们认为,订单压力不只来源于订单减少,付款周期加长、客户对价格更为敏感、竞争更为激烈,进一步让CEO们感受到了争取订单的巨大压力。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对我们而言,库存是最要命的,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造成企业巨大库存成本负担,甚至成为企业亏损倒闭的核心原因。”上海春日机械执行总经理王雄澄称。

  33%的CEO告诉我们,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他们的经营产生了巨大影响。CEO们认为,这种影响表现在,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往往会变成企业的高成本库存。一般而言,在原材料价格上升时期,企业基于价格上涨预期,往往会囤积相当数量的原材料。当原材料价格急转直下时,囤积的原材料立即变成了高成本库存。如果同时遇到经济下行、订单减少,这些高成本的库存量就很难消耗。持有高成本原材料库存会急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甚至成为企业倒闭的导火索。

  CEO们认为,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的这种大幅波动不会是一种暂时现象。随着全球经济走弱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经济越来越多地相互依存,大宗商品等原材料的价格的大幅波动在近几年内还会不断出现。

  资金紧张

  20%的CEO告诉我们,他们的企业正在面对资金紧张问题的困扰。在外销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企业中,资金紧张问题更为突出。

  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而言,28%的CEO认为,下游经销商占用资金是其中的最重要原因。不过,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银根紧缩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过度投资则是外销内销兼顾型企业的最重要原因。另外,第三方债务、自有资金量不足等也都是重要原因。(参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