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似乎是注定为“文化”而生,桃李满天下后本该安享晚年的他,或许是因为骨子里的教育情怀,抑或是其他,受朋友之邀再度走进校园。之后,他更加与文化缘深意重。承担聚河南籍陈氏后裔为一家、激活并传承陈氏优秀文化基因使命的同时,他更尝试改变“陈氏文化”传播的属性。
为践行自己的“大文化观”, 他积极组织参与编写驻马店古今文化合集《厚重天中》,详实记录了驻马店肥沃大地的“蔡文化”、“盘古文化”、“嬷祖文化”、 “棠西铸剑文化”,为创建驻马店旅游文化品牌提供可贵而丰富的参考资源。
身兼河南省驻马店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的他,正用其特有的文化情结书写并影响着更多的人。
陈文云:“大文化观”的践行者
本报记者 郭市伟 /文 郭市伟/图
人物身份:陈文云,1933年出生,驻马店平舆县人,原驻马店师专退休教师,副教授,现任河南省陈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省驻马店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
红烛余晖
1993年夏天,陈文云从驻马店师专(现黄淮学院)退休。或许是因为多年教师职业习惯使然,退休后几近清闲的生活促使陈文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究。从“诸子百家经典”到“四大名著”;从“孔孟”到“鲁迅”再到“季羡林”等,这些俨然成为陈文云晚年生活中一道美丽的彩虹。
怀着无限憧憬,陈文云再忆起自己钟爱的教育,感触溢于言表。1987年,尽管那年我还没退休,因受朋友真诚之邀,盛情难却,担任驻马店市一所民办高中的名誉校长。我是1993年退休的,之后却成了执行校长,退休前后,职务相辅,结果颇让人玩味。名誉也好,执行也罢,权当是生活的喜剧,演好角色已经足够。“其实就是想找点事做,关于教师这个职业,我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高中生活节奏明快,大学前的柳暗花明,酸甜苦辣,只有把诉说掩埋在心底。多年后,当年他供职高中的一位王姓老师如此说“起初对陈校长印象很模糊,只知道那时的陈校长已经60多岁了,头脑灵活,身板硬,每天早晨来学校很早。但是我刚大学毕业,一意想去南方闯荡,父母却让执意将我留在身边,为此我和家人闹了不小的别扭,那阵子热别郁闷,情绪烦躁。陈校长知道我的纠结后,主动与我父母沟通,不久后父母支持了我的想法,那会儿我并不解父母的突然改变。更不知道是陈老从中疏通”几年后,这位老师又有意回到三尺讲台,并与陈文云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忘年友谊。平时我和他的沟通并不多,”
陈文云对于这位老师的记忆也很清晰,只是他的名字有些模糊了,“那时他是师范大学刚毕业,不愿意进入中学当老师,并不是因为职业不好,是他不喜欢这个职业,年轻人喜欢闯,这不是心高,长者理应支持,不至于给青春留下遗憾。”陈文云随即找到老师的父亲进行沟通,最后取得了家人的支持。
结缘文化
只有转瞬才发现时光不仅是匆匆,匆匆的细节里隐藏着许多故事,多少悲欢,成片记忆。
1999年,新郑商人陈正发组织成立了“河南省陈氏文化研究会”,在对会长人选的甄选过程中,陈文云颇有意外的当选。
在成立“河南省陈氏文化研究会”之初,陈文云就参与策划。由于“河南省陈氏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为“研究会”)”属于省级研究会,“研究会”的社团性质,民政部门在批准成立类似“协会”时,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终审及其严格。“早年的社会舆论环境远没有今天宽松,甚至当时部分社会人对成立研究会初衷还想入非非”。即使出现一系列问题,也在陈文云的预料之中,他不但亲自参与组织招会员,还常跑省民政局,当“研究会’正式成立后,没合适人选当会长,最终通过会员投票表决“陈正发担任法人,陈文云为首届会长”。担当会长不但日常工作琐碎,经常还要组织“研究会”的活动,陈文云用幸福源于为正确的选择而努力描述自己当时的状态。
“研究会”的民间性决定了它不同于类似现在“温州商会”的商业协会,“研究会”会长扮演的是以服务为主的角色,承担起聚河南籍陈氏后裔为一家的责任,激活并传承陈氏优秀文化基因的使命。
1999年6月9日,陈文云在读书笔记中写道:陈氏是中国第五大姓氏,黄帝后裔,因为受姓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取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舜的后代。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至尧帝末年,尧不仅把两个女儿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于膏火,饮于醴泉”,与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舜去世约 35年后,传至胡公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县) 地,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
早期很多人对陈氏了解都不多,可利用研究资料也很稀少,而陈文云的这则读书笔记便成为了“研究会”研究的源头。加之陈文云在驻马店师专担当《中国文化史》教师,有一定的文化研究基础和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从此,“研究会”逐渐有了收获,虽不丰盛,足以暖人。
文化结晶
“陈氏文化”是“炎黄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担任河南省驻马店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文云,一直在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如何有效调理“陈氏文化”和“炎黄文化”综合功能,并开始默默尝试。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是一场文化表演,也是一场文化比赛,这是文化优势。实现中部崛起,而先文化崛起很有必要,遇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不妨撬开文化大门,寻找文化产业发展机遇。”陈文云对文化的理解比早年放大很多,由单一转向多元化,只有优秀的思想才能引导实践。如何充分发挥好“陈氏文化”、“炎黄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一直搞文化研究的陈文云也费了不小心思。“文化”的属性决定了“文化”本身的功能不易被挖掘,“文化”给人的表象是虚幻的形态,而“文化”实际功能是清晰的。
文化戏拉开序幕。为弘扬中华民族英雄杨靖宇爱国主义精神,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在陈文云的斡旋下,2008年,北京绿化基金会与河南省驻马店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签订协议:在驻马店市置地公园营造“杨靖宇纪念林”,占地面积136亩,已植树1万多株。2008年6月陈文云牵头组织成立“河南省驻马店平舆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平舆县古属汝南郡,历史上名人荟萃,至今留下许多被人熟知的典故,陈蕃、许靖、许绍等人都出生于平舆。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该研究会所辖的“平舆县炎黄文化艺术团”,仅2008年下半年,无偿演出自编的历史文化剧23场,多少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同年“研究会”联合平舆县委县政府建设“陈氏先祖陈蕃陵园”。2008年9月“研究会”联合“河南省驻马店市陈氏文化研究会”,由驻马店市陈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陈亮出资”资助当地30多名贫困大学生,不少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深度报道。
“陈文云的低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一脉相承”,驻马店市陈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天中三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亮对陈文云如此评价。为升华“陈氏文化”的深厚底蕴,2002年“河南省陈氏文化研究会”牵头组织“陈实全球青少年道德研究会”,教育意义深远,影响立竿见影。陈实(公元104年—187年),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少时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勤奋,有志于学,从立育读,手不释卷,为陈氏先祖典范。
“研究会”的10年,是我升华理想、沉淀思想的10年,很多东西会成为故事,很多故事会被逐渐淡忘,但“研究会”还要继续走下去,“研究会”的使命将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完成。
不懈追求
文化代表生产力,要想使文化有影响,首先要搭建文化传播载体。尽管时下文化信息传播多样化,而陈文云一直尝试改变着“陈氏文化”传播的属性。
2006年“研究会”创办出版《舜裔春秋》双月刊,该杂志同时也成为“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会刊”,每期发行一万多册,联系着3.7亿舜裔子孙,向各国驻中国大使馆,中国驻外国使馆,全国外事侨务系统免费投递,良性促进了我省对外多元文化的交流。
去年,为践行自己的“大文化观”, 陈文云积极组织参与编写了驻马店古今文化合集《厚重天中》,详实记录了驻马店肥沃大地的“蔡文化”、“盘古文化”、“嬷祖文化”“棠西铸剑文化”,为创建驻马店旅游文化品牌提供可贵而丰富的参考资源。同年他与朋友又主编《现代教育经典论语》。陈文云的学生,现任河南大学党委书记的关爱和在《现代教育经典论语》一书序中说“陈老对教育情有独钟,年逾古稀,而笔耕不辍,是我的榜样。
陈文云虽不是艺术家,但他从艺术家的角度去认识文化、建设文化,尽管有时会有遗憾和寂寞,但也会收获喜悦和幸福。无奈的会遗忘,留下的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