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房价,到底谁“强奸”了谁


 

地价与房价
 
地价与房价如同一只衔尾蛇的蛇尾蛇头,互相拽着对方往前走。为什么如此说呢?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房地产开发比拟成一个生产过程,房地产开发就是商品房生产,在中国现行的土地政策下,土地70年的使用权是生产商品房其中一种“原料”,有了土地才有建房子的空间。土地价格是商品房的成本之一,原料涨价产品自然也跟着涨;房价若走高,房地产商如果觉得即使以较高的价格拿下地自己仍有赚头,他们就不惜抬高地价。
  
  在中国这样的政治强权环境下,有些地方政府一直在想着主宰市场,似乎在显示着人的无所不能,但市场有它运行的规律,人过多的参与很可能扰乱市场,得不偿失。
下面就谈谈我对地方政府定地价及卖地的一些拙见。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在不同经济部门或行业间配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土地价格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供给需求的关系较直接的决定了土地价格。对于影响民生的城市居民住房问题,要遵从本地实际经济发展状况规划、审批,政府不应利用行政权力过多干预城市土地市场,市场的供需矛盾自然会决定土地和商品房的合理价格。但政府有操纵地价的可能和条件,土地需求是刚性的,地方政府可以限制审批的数量,这样地价自然就会涨了,但这却不一定能使政府利益最大化,政府里的那些聪明人自然会算出自己利益最大时的土地供应量,我们这些老百姓不用为他们担心。
在中国卖地的权力都牢牢控制在地方政府的手里,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最主要来源。据专家调查和测算,土地出让占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60%以上,个别市县达90%左右。地方已形成“卖地财政”的局面,这是很不正常的。
【补充:产生“卖地财政”的直接原因是分税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主要是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从而那些税源稳定、税基广、易征收的税种大部分划归中央。然而,分税制将“财权上移”的同时,却将“事权下移”。这样一来,地方政府要做的事越来越多,但手中可支配的财力相对越来越少。加上不尽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地方政府的官员要想升迁,必须自己想办法筹措经费,想法将GDP搞上去。地方政府该怎么办?当时规定土地出让金归地方政府,于是,地方政府通过征地,以低价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拿走,高价转手获得收入,以满足各种开支的需要。
这是政府职能扭曲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权不合理的表现。严格按照分税制的原则,75%的中央税用于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显然比例太高。但这么高的转移支付力度依然满足不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需要,说明地方政府机构太过臃肿、附加的经济发展等责任太多。
出现地方“土地财政”,责任应归咎于体制,是政府职能定位扭曲造成的必然结果。当前财政开支的主要问题在于:第一,吃财政饭的人太多,需要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根据测算,中国目前的官民供养比为118。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从1989年的6.15%上升到18.73%,这其中还不包括预算外行政事业支出费用。第二,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但是我国的基本公共品的财政支出比重偏低。政府用于基本公共品的支出只占财政支出的43%,发达国家一般在70%。相反,中国政府公共支出越位很严重,譬如,经济建设费仍然占财政支出30%(预算外和没有列入预算的,高于这个数据)。】
 
政府为了手头更宽松,有抬高地价的动机和条件,最后受苦的大多数还是许多青年男女,为了买房变成了“房奴”。青年男女买房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快退休或已退休的父母的储蓄,这也是目前中国人口如此之多,而内需却不够的一个很主要原因,还有教育、医疗等原因。此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波及到国内,中国如此多的人口,若能扩大内需,哪怕平均每人多消费100块钱,那也是足以多吸收许多就业人口。这也是许多西方国家羡慕我们、看好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地是有限的,尤其是耕地的逐年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开始显现。所以,政府的规划、审批行为要规范化,土地的利用要严格执行高效化、集约化、持续化的原则。我们不能只谋求当前的发展,而占了子孙的发展空间。
 
房价也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但房市有它的特殊性,易受房地产商的控制。房价低时他们可以囤积,待价而沽,求取利益的最大化。学者们都持这样的观点,房地产市场是个卖方市场,购房者这是处于被动地位,叫价者总是开发商,所以近几年许多地方出现了“万人购房团”,目的是为了强化买方的地位。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到底有多少,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许多人都认为房地产开发是个暴利行业,但也曾有新闻报道,由于地价及建筑材料、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北京某位开发商自曝利润率仅为7%,平均下来每年的利润率还不到3%,已经低于银行利率了。这是真是假,我们不能考证,但房地产的确是一个升值快,但同时也是有风险的行业。像今年这种情况,万科的老总和雇员日子可不好过,整个房市一片萧条,萧条是相对于成交量和成交价格而言的,但需求却是依旧非常的旺盛。
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若真的太高,政府就该出面干预了。因为买方的地位太被动了,政府若不挺身而出,城市的小两口们日子可就难过了,农村的父母也得勒紧裤腰带度日了,城乡都不稳定,谈何和谐。中国的房价工资比已高达10以上,国际上认为的合理值是3~6,在中国许多中薪阶层要想买房得为之奋斗十几年,二十年挺不直腰杆子。哎,可怜华夏年轻人!
高房价也并非一无是处,可以对城市规模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同时也能为地方政府的GDP贡献不少。但政府的职责不应盯着GDP和眼前的利益,官员的考核和升迁参考因素也应该更合理科学,中央要为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人民公仆为人民”、“为人民服务”不是看谁喊得响亮,是得拿出行动的。希望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愿望在社会主义社会能早日实现。
 
参考资料:
 
百度博客:全国土地一年卖9000亿 地方政府“吃”地为生    博主:卜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