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小孩和一个狗熊” 的故事想到


  史宪文教授在讲解WBSA知识体系的时候,讲过一个“四个小孩和一个狗熊”的故事:

  某一天,山顶上有四个小孩做游戏,就在他们玩儿得最投入的时候,突然,山下的树林里“哗啦”一声,窜出来一条大狗熊。

  其中一个小孩,反应特别快,拔腿就跑。这小子跑出很远,才发现,他的三个小伙伴还在山顶,没动!于是,他着急了,向山顶喊:“你们三个快跑啊!狗熊上来是要吃人的”。

  第二个小孩回答说:“你说的是废话,谁不知道狗熊要吃人,你只知道狗熊会吃人,狗熊还有一个核心竞争力,他最善于长跑,你跑有什么用?我的第一任务不是跑,而是穿好跑鞋,系好鞋带儿,我不用跑过狗熊,反正我也跑不过狗熊,我能跑过你就行了!”

  第二个小孩转身看了看第三个小孩儿,问道:“你在这儿愣着做什么?”

  第三个小孩儿说:“你们三个都跑走吧,你们快点跑,最好跑得无影无踪,千万不要干扰了狗熊的视线,我要让狗熊离我近一点,保持安全距离即可,然后,我带着狗熊跑,跑过山下那条小河,我将带着狗熊走进‘新时代’,把它带到我爹开的森林动物园,白白地给我爹融入一头固定资产”。

  第三个小孩儿问第四个小孩儿:“你为什么不走,你有什么打算,你想等死吗?”

  第四个小孩儿说:“我们四个人来此地的目的是痛快的玩一场,轻易不要改变初衷。你怎么知道狗熊是奔我们来的?也许狗熊的威胁根本就不存在!”大家定睛向山下望去,发现山坡上有一头猪,原来狗熊是奔猪去的,大家接着玩……。

  危机降临的时候,由于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带来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个孩子是生存的角度,也往往是多数人本能第一反应——逃离现场,脱离危险,以确保自身的安全。这种角度经常盲目求生,容易放大危机的能量,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与无措——尤其是在困难条件下的夺路而逃。

  第二个孩子的角度是竞争的角度,思考的角度直接指向竞争对手而不是危机本身,从相互比较中找到相对优势——“不需要跑过狗熊,只需要跑过你”!通过有准备的竞争,至少可以化解或推迟危机,保存自己的实力。

  第三个孩子的角度是融资的角度,善于从危机中发现并利用机会,把危机变成“福机”。一场危机必然带来新变化,大危机带来的一定是大变化,一个时代的危机必然带来划时代的变化,而这此消彼长的市场变化将会给善于把握机会的竞争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个孩子的角度是理想的角度——目标坚定不移,不惧任何风险,也不受各种诱惑,在风浪中不会迷失方向。这种决策的定力固然要经历探索过程中感觉迷茫的磨砺,也必须接受喜出望外的考验。换句话说,只有经磨历劫的生长周期,才会有这种成熟的定力。

    既然危机的到来无法回避,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决策角度则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