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08


区域研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08

教育的区域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当代“教育国际化思潮”的产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的倡导和推动下,近20年来,教育国际化思潮日渐深入人心。1988年,作为政府文件公布的日本教育白皮书《我国的文教政策��终身学习的新发展》将“教育国际化”作为指导教育发展的原则确定下来,并指出:“在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重要的是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化和国际相互依赖关系必要性的理解,使学生养成珍视我国文化和传统的态度。”美国人常把“国际化”称作“全球化”。倡导“教育国际化”的代表人物D.L.格苏斯曼在《迎接21世纪》一书中指出:“当今世界的特点是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全球化”,地理上、经济上、政治上、文化教育上的“相互联系已愈加紧密”。《21世纪的全球教育》的作者S.拉姆勒则针对课程内容改革指出:“一所学校的文化可以是封闭的、民族主义中心的,也可以是开放的、世界性的、国际性的……使世界性融入课堂之中”,“如果学生在全球环境中,为了其各自国家的利益,想成为成功而有力的公民的话,他就必须具备国际观和国际性的技能。”除了美、日政府和学者倡导教育的国际化以外,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致力于促进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如,欧共体1280年代就作出了许多关于教育国际交流的计划。再如,俄罗斯高教界人士于90年代初提出制定俄罗斯联邦“国际教育法”及“国际教育发展纲要”,设立国际教育基金会等建议;韩国政府推出的1987-1992年课程改革计划中,把“国际化”、“开放化”确定为主要指导思想;澳大利亚提出到2000年该国所有公民都成为“通晓亚洲的人”的教育国际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