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问题很简单,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和人的问题。社会大众就是消费的主体,要让老百姓有钱花,需求就会自然而然地旺盛起来,所以劳动力的工资就是消费的源头。
从最基本的劳动力组成来看,大体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有高等教育或有海外留学背景的精英阶层;工作稳定,收入可观,具有开放、文明、先进的生活理念,在消费作为问题的前提下看,他们应该是排除在外的。
劳动力市场的另一支主力,即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广大被高考制度淘汰出局,没有求得功名的城市青年。他们背负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上有社会精英的压迫,使得就业范围和就业条件极其有限,在下有农民工的比对,使得工资收入极其低下,他们生活与成长的背景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大中城市,结婚、就业、生育、养育后代的压力很大,因为年轻,还顾不上考虑养老和医疗问题,在外企工作的人,大都以身体为赌注,而拼命工作,以求得升职与提薪的机会。因为工作挤占了生活的时间,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去消费。
农民工是劳动力市场上受到重视的群体,这个群体担负社会最繁重的劳动,却领取了最低廉的薪水。这个群体对经济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问题。中国现阶段的城乡差别决定了广大农民大体上还是一个被土地束缚的、在文化经济上处于弱势的群体。大部分农村还很贫困,但却是安定的。他们和城市的劳动力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还拥有生产资料——土地作为生活保障。他们没有同生产资料分离出来,意味着他们对劳动力的出卖不是全部,而是部分的。他们的劳动不是以生存为目的,而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为目的。他们以极其低下的生活水平为背景来到城里,所要求的工资水平也是极其低下的。
伴随这种低收入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1,建设成本降低,随之而来的就是腐败成本的提高;2,工业成本的降低,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浪费;3,工资水平低廉,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社会的低工资状态。在中国的消费问题受到世界瞩目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对农民工问题出台切合实际的政策导向。
城市化过程是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随之而来的是世界范围的穷富悬殊,中国的发展是不是就必须要步这个后尘?田园牧歌的封建和谐也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形态。
我们深知,社会发展不可能倒退,但是人为的拉动力,能不能下降到最低程度?对环境的保护能不能深化为附加上人文的意义?因为,自然中的人,也是环境的一个部分。
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事情,我们拭目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