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别人都快乐,你才是真正的快乐者(发表于《人民政协报》2009年4月20日)


让别人都快乐,你才是真正的快乐者

——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电影《代课老师》总监制韩方明

《人民政协报》 记者:毛梦溪  2009年4月20日

    4月16日,电影《代课老师》在北京举行首映仪式,并向藏族群众捐赠影片光盘。该片叙述了为改善和加强西藏教育而倾注心血甚至献出生命代课老师们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展现了“汉藏和谐一家亲”的主题思想。近日,本报专访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该片的主要投资人、总监制韩方明。


  记者:《代课老师》即将正式上映,请问是什么原因使您决定投资这样一部影片?您对这部影片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韩方明:两年前,老朋友林强给我讲了一个在康巴藏族聚居区发生的真实故事,也就是影片叙述的一名普通代课老师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去年5月,我再次前往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考察,去了香格里拉和德钦等几个县,更多地了解到一些偏远山区和牧区,由于经济和自然条件限制,民办学校和一些代课点的条件还很差、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课桌,还有许多孩子没法坚持上学。回来的路上,我又回想起林强讲的那个故事,于是萌发了想要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的设想。
  拍摄《代课老师》,是我第一次投资电影。看过之后,我认为是成功的。这部影片将使人们知道,即使在最贫穷和落后的地方,也有人为了民族的希望和前途而默默地奉献着。虽然高原藏族聚居区气候寒冷、天气变化无常、交通不便、教学环境简陋,但这些恶劣的条件都没能冷却老师们教书育人的热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把知识和快乐传递给孩子们,让穷山沟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
  当然,一部片子的承载力毕竟是有限的,我希望《代课老师》这部影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仅能够让各阶层观众从一个侧面了解到藏民族文化中优秀的一面,而且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家和文化工作者发掘这方面的题材,多出反映中华各民族团结向上、和谐进步的影视作品。正如影片里的主人公所说:“只有让别人都快乐,你才是真正的快乐者。”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藏族聚居区每一个孩子都能和其他各民族的孩子们一样,快乐地读书,将来都能快乐地生活和工作。只有这样,藏文化才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记者:我们注意到,最近几年您在海内外的报章上也曾发表了许多关于传承和保护、发展藏文化的文章,引起了相当的反响。
  韩方明:是的。多年以来,我一直关注着藏族聚居区的发展,关注着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进步,关注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我个人也十分喜爱藏文化,无论是它的音乐、舞蹈、还是它的建筑艺术形式,都深深吸引着我。我打心底里希望藏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得到传承和发展,更真心地希望以己之能,为汉藏民族及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尽微薄之力。


  记者:我们还注意到您有一个非常坚持的观点:“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您是否认为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必须走现代化的道路?
  韩方明:没错。这正是我的观点,我也曾多次撰文表述这个观点。
  藏民族要进步、藏文化要传承和发展,就必然要走现代化之路。中国人民用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现代化才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领舞国际舞台;如果30年前我们拒绝现代化,那么今天的中国将依然是贫穷和落后的国度。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现代化才能改变中国,才能改变偏远藏区藏族同胞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才能保障全体藏族同胞和其他各民族人民一样,平等而有尊严地分享国家繁荣进步的成果。
  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必须通过教育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教育事业,就不会有我们强壮得足以使我们的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后世百代,不论哪个民族都一样。
  数十年来,西藏坚持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已基本建立起以区内办学为主、区内外教育相结合,包括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藏族同胞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西藏自治区已有小学885所,初级中学96所,而且自治区已建立了自己的科研院所。现在已有不少藏族同胞通过接受现代化的教育而成为某专业的硕士、博士,身体力行地传承和传播着藏民族文化,让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藏文化中真正的内涵。有的进入各级国家机关担任职务,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士被聘请到学校、医院、新闻出版、文物考古、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部门从事教学、医疗、编辑、科研工作,他们中间很多人都做了教授、研究员、编审,有的还为国家和自治区作出了特别的贡献。这些都是多年来西藏教育取得的成果。但目前的人数还远远不够,需要有更多的藏族同胞通过现代化之路,参与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
  可另一面还有一些偏远山区或牧区的教育师资贫乏、设施设备落后,还有不少藏族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一些乡村的小学校,不仅没有电教设备、没有计算机教室,甚至连一间像样的教室都没有。他们离现代化的教育还有很远的距离。
  当然,现代化的道路不是百米冲刺,可以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政府和民间、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包括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藏族群众在内的全体藏族同胞自身的努力。这就更加凸显藏民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
  另外需要强调一点,现代化不会使民族文化消亡,因为只有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台阶,才能有更丰足的财力和技术手段,也才能有更高远的眼光来实现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30年前,内地的大量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文化遗产被大量抛弃与忘却,改革开放30年,这些遗产的重生和被有效保护是有目共睹的。这也应该是藏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由之路。

   (以上访谈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