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依然是未来的方向


博鳌蓝色海岸论坛码头现场

 

  博鳌的4月气候宜人,赶上这几天又是阴天,没有了平时的烈日,很是舒适。今年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会议的代表很多,是开办八年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在大会的会场和各分论坛都看到了许多前几年没有见过的新面孔。为什么会在今年有这样多的人参加呢?我想是大家共同遇到了全球的金融危机,所以来论坛寻找信息,寻找希望,寻找应对危机的办法和智慧,寻找对未来形势判断的远见和洞察力……

 

“经济危机与精神成长”博鳌蓝色海岸新浪名博之夜现场

 

《头脑风暴》节目录制现场

 

  会议结束了,在返回北京的路上我仍然感觉有些茫然。这几天紧张地参加了好几个分论坛的讨论和电视节目的录制,会上会下代表们的声音还在我脑海中回荡:有一些声音给我启发,给我智慧;也有一些声音和观点让我感觉不安。有人把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归结于全球化和创新,认为因为全球化才把美国的危机输送给了我们,输送给了全世界,如果没有全球化,美国的金融危机就不会波及到我们和全世界。另外,也有人在抱怨创新。过去几年大家的确都在提倡创新,今天我们看到创新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不仅没有给我们带来福祉,反而成了制造泡沫的工具。在批评全球化和创新的同时,忽明忽暗闪现出来更可怕的是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情绪。虽然这些危险的情绪和言论在论坛上并不是主流,但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现场嘉宾袁立

 

  “全球化”,“人类一家”的大同理想世界是千百年来多少代人共同的追求,我们现在还处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最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和卫星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翘首以盼“人类一家”、“大同理想世界”的到来,科学技术肯定会促进这一理想实现的进程。但我们很快就发现,仅仅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丰富来实现这一伟大理想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与物质同时进步的精神品质,人们就没有全球化的博大胸怀。技术、物质条件的进步不能和精神的进步协调同步发展,就如同一辆两轮的车子失去了另外一个轮子,是无法前进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就是这种不协调的具体表现。但是,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机,都不必惊慌,因为这些都是进步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才会让我们学会反省。在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上,我们犯了哪些错误,危机就会提醒我们修正这些错误:过去我们犯的错误大,危机来的强度就大,时间就长;过去我们犯的错误小,危机和困难的强度就会小,时间就会短。至于什么时候危机可以过去,重要的标志就是我们彻底修正了我们的错误,而不是靠别的办法来掩盖这些错误。也许这一时错误被掩盖了,但危机迟早还会再来修正这些错误的。

 

主持人黄健翔、嘉宾袁岳


  同时,危机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在这一考验过程中去不断提高我们的能力,增强我们在今后克服困难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危机和困难带给我们的考验。

 

现场嘉宾阿忆、王吉绯

 

  让我们先从自身的反省开始。这次博鳌论坛上下常常弥漫着一种众志成城、战胜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当然也伴随着一些指责和埋怨。其实这次危机就如同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份比较难的考试卷是一样的,我们要充分运用我们的决心和智慧来完成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也要感谢老师给我们出的难题,它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面对考卷最不可取的是既不认真地完成这份考卷,还要一味地抱怨老师。在我们幼稚的时候常常做这样的事情,那就是抱怨老师,而不去发现老师“为难”我们背后真正的用意。但当我们成长了,当我们的心灵强大了,这种抱怨就不会再有了。

 

“经济危机与精神成长”博鳌蓝色海岸新浪名博之夜现场

 

  不久前在电视上看了一期节目,是关于一本书的讨论,这本书的五名作者都上了电视,大谈民族主义,谈到最后,说要“持剑经商”,认为我们国家要多造一些核潜艇来保护我们的经济利益……我想这本书许多人已经看过了、讨论过了,对这本书本身我也不多置评。但他们谈到的这种民族主义我在这次论坛中也看到了一点影子,需要引起我们注意。

 

“经济危机与精神成长”博鳌蓝色海岸新浪名博之夜现场

 

“经济危机与精神成长”博鳌蓝色海岸新浪名博之夜现场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要消除自我,培养牺牲精神,培养友爱和团结的精神,这是一切叫人积极向上的哲学、各种学问和信仰所共存的,他们的区别只是一些操作方法上的不同而已。如果我们把个人的意义再放大一些,就是国家和民族。同理,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和繁荣,也一定要消除自我,这时的自我就是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国家主义。要有广阔的胸怀,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化、观点和思想,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这样,才会有更多、更强大的有形、无形的力量来帮助我们。当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穷兵黩武、横行霸道时,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一定开始走下坡路了,就是衰败的开始。特别是在今天,在全人类迈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都要减少和削弱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情绪和行为,尤其是那些大国。比个人大的概念是国家,比国家再大一点的概念是洲,如亚洲、欧洲。

 

黄健翔和我

 

  同样的道理,在今天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还有没有必要一定要成立A20(20个亚洲国家的组织,相对G20)?亚洲还有没有必要建立亚洲货币——亚元呢?一些专家和学者近几年来不断呼吁一定要建立亚洲自己的货币,这次会议上又有人呼吁要成立A20组织。全球化最终的实际就是削弱了洲际之间的概念,全球化是“大同世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想世界,最终人们将采用统一货币,全世界再不是G20,A20,而是全世界联合起来的G232,让全世界232个国家和地区一起参加,人人都参与和磋商的世界。最终的全球化世界是,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听懂、或者会说一种共同的世界语言,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地跟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进行交流,在论坛上也再不会有庞大的同声传译系统了。

 

袁岳和秦朔

 

  有人一定会批评这只是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已,离我们还太远,我们要做的是解决目前的现实问题,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其实,理想是一步步实现的,今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要朝着理想去发展前进,而不是倒退。哪怕只是一小步也不要倒退。就是在我们生活的今天,而不是未来理想已经实现的明天。我们如果只是自己顾自己,最终任何人的利益都是无法保证的。以今天的个人为例,谁也离不开谁了。离开了别人,我们将无法吃,无法穿,也没有任何可用的东西。今天对我们而言,自给自足的部分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占的比例不足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离开了别人我们很快就会被饿死,冻死,或者病死。全球化中的“国家”、“洲”其实是同样的道理,谁也离不开谁。我们面对的环境问题,也只有在全球化的思想下才能彻底的解决。否则,自己顾自己,不考虑别人,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无法解决。反而会把环境问题的解决作为讨价还价的砝码,使我们的环境更加恶化。

 

袁立

 

  也许还有人会批评,这样的理想世界是不是把人都变成一样的,没有任何个性的人,把文化差异也消除了,全变成一样的了?就如同在80多年前,赫胥黎所描述的《美丽新世界》一样?其实正好相反,越是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个人和国家独特的优势越能够凸现出来,自己的特长跟各民族的文化和特点都会百花齐放,组成人类的一个大花园、大森林。全球化的世界中,人们最应该具备的美德就是要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尤其和自己文化背景、肤色、特点和能力不一样的人。参天大树不能看不起小草,玫瑰和牡丹也不能看不起花园中的小菊花。

 

黄健翔

 

  我在海口机场等候登机回京的时候,边走边想论坛中看到和听到的一些问题。走进了飞机场的一家书店,有一位专家正在电视上高谈阔论,他说他遇到一位佛教徒,佛教徒说,他们的原则是不杀生的。这位专家就批评说,你这只是小信仰,中国人杀日本鬼子就是爱国。要知道,当年是日本侵略我们,烧杀掠抢,我们是在不得已的时候自卫,而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这位专家发表这些言论的时候,是人类和社会文明已经发展到了2009年的今天,不是抗日战争,或者是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了。

美丽的博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