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育内部研究03


 

重视教育内部研究03

 

  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教育对象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使他们人格完美发展的教育。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高峰期,有很多生理、心理需要,但又往往与现实矛盾,尤其是性生理的早熟和非正常的性心理矛盾,加上社会和家庭文化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偏执、苦闷、恐怖、沮丧等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平衡水平降低。这就需要教育者运用科学知识,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释疑解惑,提供正确的途径或建议,使他们的心理逐步成熟起来。以往的工作中,往往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等同起来,影响教育效果。为了适应社会改革开放的要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使其获得健全的人格,心理教育问题得到了重视。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大纲(试行稿)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规定了具体内容,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实施心理教育。

 

  目前的心理教育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确定心理教育目标,制定心理教育大纲,使心理教育逐步系列化、规范化;(2)开设心理辅导、心理教育课程,编写心理教育教材;(3)如何开展实际的心理训练活动;(4)如何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气氛,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5)如何把心理素质的发展列为考核学生的内容之一;(6)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废止精神虐待型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