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学生,谁的悲哀
天气越来越热,白天越来越长,可老师中午还要到教室里督导学生学习。
在农村许多学校,学生在校寄宿,但吃饭后不是休息,中午也不午睡,而是坐在教室里作业,听课。这已经成为农村学校的常见一景。
是谁把他们圈养在教室?是什么原因把他们圈养在教室?
有的说是老师,是为了学习。的确,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都在完成学习任务——写作业,背课文,报听写,做笔记……老师每天都要跟班辅导(督导),各个苦不堪言。
有的说是校长,为了安全。不错,安全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学校领导难辞其咎,为了尽可能减少出事概率,那就只能让学生呆在教室。当然,得有事做,那就要老师牺牲休息时间,中午到教室“陪学生”。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只要涉及学生校园伤害的事件,作为学校,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责任者,不论有无责任,都要赔钱。学生在校摔倒了,学校老师有责任,学生在路上被撞了,学校老师要出钱,就是在家里出事了,也要找到学校说老师没教育好。某中学一位学生在家自杀,家长把孩子拉到学校,最后学校出了10几万家长才同意,满以为事情到此结束,可家长认为老师也有责任,也要赔付几个万,于是天天逼着科任教师,农村教师又有多少收入,最后这几个老师被逼无奈,全部逃岗,不敢到校,学校只好另外安排教师代课。
这件事情给当地教育部门带来了深刻影响,没有人敢再管学生,可学生在校,不管又不行,出了事谁来承担!怎么办?“圈起来”,尽量让学生少活动,尽可能减少碰撞冲突,于是校外活动取消了,晨跑晨练没有了,课间操、运动会消失了,连实验操作学生动手的活动都取消了。课余时间全部安排到人,实行严防死守,减少事故发生。老师在惊恐中挨过时间,只盼望双休天的早日到来,哪还有心思研究教学。
中小学校是少年儿童最集中的地方,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还不强,避险能力还太弱,无论学校如何防范,学生在校园受伤害仍无法完全避免。然而,在社会及各级主管部门给学校的“安全”高压下,学校必须严防死守,防不住也得防,学校只有制定各种似乎与教育本质相悖的一些规定来对待,这实属无奈之举。
但是,也应该看到,“圈养”的危害日益显现:因为教师不敢放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实践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因为不敢让学生走出校门,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机会减少,导致教育与社会产生了一定的隔膜;因为害怕运动伤害,所以那些存在一定危险的学生体育项目被迫取消,其他运动也能免则免……
问题还不仅如此,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在保障孩子安全方面对学校的苛求,也让学校不敢放开手脚组织活动,学校教育变得畸形扭曲,学生变得沉静老成,素质和体质都在下降,老师也在这种压力中备受煎熬,疲惫不堪。长此以往,师生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摧残。
“圈养”学生,学校师生心底的痛,到底是谁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