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的态度
“我们”不仅是一个群体概念,不仅是一种流派追求,“我们”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觉醒,一种呼唤……
2009年3月31日 定稿于北土城之夜
“我们”的面孔(按姓氏罗马字排序)
缘
第一时间“走进”:
他们也是“我们”:
“我们”等待着更多的人:……
“我们”纪事表(按时间顺序)
2、灵焚对周庆荣的散文诗《我们》产生共鸣,写了《一代人的宣言》,寄给《散文诗世界》主编宓月。
3、《散文诗世界》设立专栏:“我们的80年代”,刊登了周庆荣的《我们》以及灵焚的评论。
4、阿毛读了周庆荣的散文诗和灵焚的评论产生共鸣给庆荣和灵焚来电话,首次涉及“意义”写作。
5、阿毛获得“2008年度10大新闻人物奖”,4月26日来京领奖,周庆荣、阿毛、灵焚、宓月相聚北土城的德恒会馆,关于组织散文诗群体的问题成为其中的一个话题。
6、2008年7月、亚楠、阿毛来京,灵焚邀请王宗仁、刘虔、周庆荣、沉沙、北塔、杨志学、阿毛聚会,亚楠与周庆荣相识。
7、亚楠到北土城德恒会馆拜访庆荣。周庆荣、亚楠、灵焚在会馆以及庆荣的家里,畅谈散文诗的现状与创作问题,周提出散文诗应作为“大诗歌”来发展的理念。三人再次谈到需要组织一个群体推动当代散文诗发展问题。
8、2009年3月14日,亚楠来鲁院学习,周庆荣邀请周所同、刘虔、灵焚、沉沙、北塔、洪烛、唐力、楚天舒、周占林、大卫、灵焚、小林光(日本)相聚北土城。大家一致认为需要组织一个散文诗群体。最初想到的名称只是“北土城散文诗群”、洪烛建议就用“我们”这个名称更好。他的倡议得到大家的响应。从此,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散文诗群体:“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酝酿诞生。
9、3月17日,周庆荣发了博客文章《算是一次散文诗沙龙?》,沉沙在“散文诗作家网”发了《北土城或我们》,3月18日,刘虔在博客上作了深情的回应。
10、3月21日,周庆荣、灵焚、亚楠、姚园(美国)等参加“张家界生态文化节暨国际散文诗人同吟张家界”笔会。与邹岳汉、阿毛、宓月、李松璋、赵宏兴、丹菲等在张家界“鸽子花国际大酒店”再议“我们”的理念等事宜。
11、3月23日灵焚回京,24日起草“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蓝皮书/发刊词”草稿。
12、3月26日,山珍给灵焚来信,希望能够加入“我们” 散文诗群。
13、3月27日,秦华给灵焚来信,祝贺“我们”散文诗群的出现。
14、3月29日下午,刘虔、楚天舒、北塔、沉沙、田园(日本)亚楠、唐瑜、唐朝晖等齐聚“老故事餐吧”的中国诗人俱乐部,谈论“我们”的群体定位问题。
15、3月30日,李见心给灵焚来信,认为“我们”散文诗群的出现是一场“心灵的暴动,灵魂的起义”。愿意成为“我们”的一个成员。
16、3月30日,周庆荣从四川回京,31日下午,在周庆荣的邀请下,周所同、亚楠、姚园、刘虔、沉沙、灵焚、北塔、杨志学、唐力、楚天舒等11人讨论灵焚起草的“发刊词”的定稿问题。洪烛、大卫、周占林、雪漪、黄恩鹏有事不能出席。席间给山东的耿林莽前辈、湖南的邹岳汉前辈、辽宁的李秀珊、刘川、锦州的李见心、四川的阿毛、宓月等去了电话听取大家的宝贵意见。大家逐句讨论“我们”的面世话语。“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态度”在此讨论定稿。
17、4月2日,广东的陈计会给灵焚来信表示祝贺。
18、4月5日,王宗仁、刘虔、周庆荣、洪烛、周占林、北塔、楚天舒、灵焚等再聚“老故事餐吧”,热议“我们”散文诗群后续展开性活动,并商定准备每年出版《我们》散文诗年选。由邹岳汉担任主编,周庆荣、灵焚担任副主编。编委由洪烛、亚楠、阿毛、李见心组成。
19、4月5日,香港文榕给灵焚来信,表示很幸运能成为“我们”的成员。
20、4月6日晚上,《散文诗》杂志主编冯明德从湖南益阳给周庆荣打来电话,热议“我们”散文诗群。“我们”的态度得到进一步的响应。
21、4月7日,灵焚收到江苏的马亭华的来信,希望参与“我们”群体的行动。
22、4月16日散文诗人、《青岛文学》副主编韩嘉川在与耿林莽前辈通话后,写下散文诗《我们,散文诗群》。上海语伞来信,加盟“我们”。
老风博客里的话:对一基本态度的认同,我们深度握手,淡化散文诗所承受的“清冷”,我们走进
转自北京老风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