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学简历“注水”所折射出的是当今社会出现的严重诚信危机。
在此,我们不妨重新回顾一下刚淡去不久的“三鹿奶粉”事件。为了尽可能地谋取最大暴利,作为中国乳制品的龙头企业“三鹿”竟然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致使婴儿泌尿系统结石,严重的甚至死亡。接着便“一石激起千层浪”,“蒙牛”“伊利”等众多重要乳业品牌也纷纷证实添加了“三聚氰胺”。这些所谓的大企业大品牌不断加重自身企业形象的投资,青睐于以各种手段往“形象工程”中“注水”,有多好就夸多好,没那么好也尽量想方设法吹那么好。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部分报刊电视也热衷于替这些大企业形象“注水”工程提供平台。在未出事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特别节目“中国制造”还首推三鹿!众多明星也极其乐意担当“代言”一职,事后明明坦言不会用其代言产品,但一上镜头却一反常态昧着良心说大话。难道这些都不在“注水”工程的范畴之内吗?
另外,某些企业也有“注水”嫌疑。据报道,现在的招聘会上,大多企业美其言为缓冲经济危机中应聘者就业压力而来招聘,但其实却是“招而不聘”,其招聘岗位招聘信息都只是“布景”,事实只想借招聘的名义做宣传或者“响应政府号召”,走过场赚补贴。真想大声问问这些企业们,既然你们能厉声呵斥大学生简历“注水”,那为什么就不能在埋怨在制止的同时先审视一下自己端正一下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