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的资本化财富效应取向问题
王志华
在近半年来的博客的集中思考和表述中,本人对于中国资源资本化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的,特别是为农村的资源资本化而竭尽全力寻求有效途径。同时,在有关泡沫效应分析的表述中,本人也一直对于过度拔高资本市场的提法保留意见,本人研究泡沫效应经济分析理论,实质就是研究经济的财富效应问题,对于资本化财富效应,本人认为还是应该有个度,这次国际经济危机更进一步明示,资本化财富效应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关于资源的资本化,进而推动资本的财富效应的扩大,如何把握应有的度,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这是现代经济进行规范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把握不好,现代经济不可能给人类带来更好的未来。
之前在讨论虚拟经济的有关论述中,对于虚拟化程度的把握有个度量的抛物线结构分析,其实那就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化财富效应的度的分析。理论上总是有点抽象,我们来分析现实中的例子。中国的房地产业前些年的异常快速发展,是一个典型的资源资本化进而推动资本财富效应的急剧扩大的例子。关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评价,应该说很难得出之前的地产资源资本化进而推动巨大的财富效应是完全正面的结论,至少有两个很明显的副作用不能不正视:一个是相应的地产资源资本化,高地价、高房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生产、生活成本的快速提升,而提升的财富效应的短期效果与成本的长远负面影响到底哪个更合算?一个是相应的财富效应变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分配产生急剧的畸形的影响,资本分配比重的提高,以极少数人的财富的增长,换来相对也是实质的工薪阶层的普遍的相对财富贫乏。换个角度,假如中国之前不是因地方政府扩大财政需要而极力推动地价走高和资本市场所谓财富效应的极端炒作推动商品房价格的飙升,中国的地价、房价不发生如此快速的攀升,国民的住房问题就不会如此突出,工商业的成本的提升也不会如此快速,那么中国国民的的大部分将更容易拥有房产而进入中产行列,而中国产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不会如此快受到削弱。所以说,适当的财富效应比极端的财富效应更具有可持续性,是更科学的发展。
在财富效应急剧扩大的过程中,有一个隐瞒在表象之下的事实,那就是经过几轮的经济循环之后,货币与实物的价值实现新的对等,货币的相对于实物的数字增长,其实会演变成通货的相对贬值。也就是说,所谓的财富效应其实作为数字游戏的成分居多,真正的财富增长并没有最初所看到的增长那么可观。而其副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导致通货的比值的急剧变化,对于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分化起到主要作用,是对经济形势的稳定造成威胁的主要祸因。追求过分的财富效应,如果从最终的利益来衡量,应该说,弊大于利。这不管是资本市场的高速杠杆化还是不动产价格的快速炒高,都是取祸之道而已。在长期的研究经济的泡沫效应过程中,有个大致的常识性的认识,经济行为的溢价行为,也就是泡沫效应,比例大比重或是长时间超过30%,经济系统的消化就将出现不良现象。高于30%不是没有,不是不可能,比如高新科技产品的快速脱脂销售的百分之几百的溢价都是合理的。因为高新科技产品本身会创造新的需求,也就是能实现市场的扩容,经济的实质壮大。而资本化的炒作高比例溢价,只是虚拟的扩张,必然导致经济分配的不正常,导致经济关系的系统性失衡。
我们国家的经济学分析对于相关方面的研究应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其实也不只是我国如此,整个世界的经济管理,对于新的经济形势,特别是资本市场异常兴起的一百多年来,都还没有很好的认识清楚相关的问题。大家都看到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但是就没有从宏观上好好算算其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分配格局的影响,看看宏观经济的系统性均衡发展所能承受的所谓财富效应的扩张的度。这也就是本人之前所说,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只是认识论初阶的经济学说的缘故,其所谓的宏观经济学还没有上升到系统均衡控制相关的认知的程度。。而我国当前的学界和管理层,对于资本化财富效应的热衷很是令人担忧。
对于中国的财富效应的极端推动,是当前中国的所谓新自由主义学派所极力推动的。动不动就以财富效应来说事,不断地鼓吹财富膨胀的神话。如果不明白经济发展是怎么一回事,那些理论确实是很吸引人的。中国之前的股市的极端推动,房市的极端推动,国有资产私有化的极端推动,的确是创造了一批超级富豪,可是看明白了,基本上都是一种变相的吸血行为,以人民的绝大部分相对贫困化为代价,以长远的发展潜力为代价,以转移国民财富化为私有为能事的一种极端不公平不科学的发展方式。有关统计表示中国的国民收入是节节提升,可是国民大多数的感觉是财富日益相对贫乏。难道这只是统计方法的错误吗?!
面对世界经济危机,我们看到西方虚拟经济极端发展巨大的财富效应破产产生的副作用,之前的巨大财富效应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后将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痛苦代价。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虚拟财富的膨胀真能永远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吗?经济发展也是有规律的,不要做太多不切实际的梦。现代经济有了资本市场,虚拟经济的膨胀,本质上只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而不是经济发展的真正实体。这一点本人一再强调,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当前包括西方大多数经济学家,当然也包括很多他们的中国学生都将虚拟经济当成实体经济的主体来加以极端推动。这一点不认识清楚,人类要付出的代价将会继续发生超过本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新的危机。而到目前为止,本次危机其实还刚刚揭开序幕,货币混乱的高潮以及之后的持续危机局面已然能看到相应的端倪了。
理论一大通,最后还是来看看现实中的问题。最近有个问题争吵比较多就是关于房地产的问题,主要是经济适用房要不要大力发展,包括茅于轼等自由市场取向的经济学者和大量房地产商,甚至不少地方干部都主张走市场化的商品房开发为主,反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而还有部分学者以政府腐败难以控制局面为由,也反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走商品房为主的方向,无疑从短期的财富效应来看,是很有诱惑力的。相关市场化的走向本人也赞成,但是其中应该好好把握财富膨胀效应的度,特别是地价和房价必须要有有力的调控,以实现长期的温和的上升,而必须竭力反对极端的快速上涨。当前我们不能不面对的是,经过多年的高强度的商品房开发和没有控制的地价、房价的炒作暴涨,目前的中国财富分配形势,根本支撑不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价格高位运行。如果本人的感觉没错的话,中国要消化现有的存量房,并不像有专家估计只须一两年时间,本人认为中国总体分配制度调整不到位,房地产价格不深度调整,可能三年内要让中国的国民消化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量房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几乎没有可能。如果维持目前的财富效应取向的话,在目前通货流动性高度放宽的情况下,或许会有一轮反动的反弹,但是过后,中国将会以难以承受的代价,迎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深度危机。可喜的是中央正在强力推动保障性住房的计划。而中国本轮挽救经济危机的扩大流动性推动资本市场走强的举措,也是一样的道理,中央继续规范市场比人为推动市场走强是更明智的选择。由于流动性的放大,经济形势的暂时企稳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中国的发展格局的高度畸形形势还没有根本改观。以当前的对策举措,本人的估计,二季度出现波动反复之后,下半年可能会出现较强的反弹,但是就业形势的严峻将说明还不是根本的复苏。如果分配制度的改革调整还是坚持加强二次分配,明后年财政出现难以为继之后,就业状况没有明显的好转,经济形势势将出现疲沓反复,快速复苏发展的格局将难以企望。
200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