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是为谁提供的舞台?


     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筹备十余年之久的创业板有望于5月1日起正式开启了。

     创业板终于开板了,对我这个研究、服务创业,关注创业投资的人来说,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总也高兴不起来。

质疑一:<上市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走过场”

     看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全文,第一反应是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了没?上网查了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去年3月21日至31日的事,时间非常短,只有10天时间,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征求了谁的意见,征求过创新创业型企业的意见吗?一看这个《办法》就没有考虑到创新创业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现状,没有站在创业型企业的角度对创业板进行制度设计和创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就是走了个形式。

质疑二:创业板的开板时机选择错误,

     整个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如此严峻下开板会有问题的,国内的很多大型优质企业可以进行逆周期运作,但创业板这种涉及国家经济运行好坏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平台应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当前金融现状,在国际金融资源纷纷退出中国的情况下,创业板出台肯定会加重主板市场的压力,分流相当部分资源不说,重要的是国内创新创业型企业大多处境艰难,但在上市过程中还要面临解决房产证、土地证、设备、原材料、产品、来往账目和股权等七大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成本的支付过程。创业型企业支付得起这样的上市成本吗?为什么不在整个经济形式好的情况下开板呢?

质疑三:创业板是投资人的创业板

     最令人不解的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上市门槛的条件问题,既然是创业板,为什么没有上市企业涉及的创业相关条件?同时,上市的4个关键条件中,至少有2个是有问题的。如果说仅仅是为了控制市场风险而人为忽视了创业板的服务对象和功能是难以理解的。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创业板的服务对象是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本来就融资困难,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融资就更困难,创新型科技创业企业在这个阶段普遍处于投入期,大量的资源在科技创新和研发上,那来的净利润一千万元,营业收入五千万元?反过来讲,如果这个企业达到了证监会设置的这两项定量业绩指标,那说明这个企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已经有成效了,市场已经认可了,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融资平台,战略投资人、财务投资人、风险投资家早就蜂拥而至了。

     设置这样准入门槛的结果是,真正急迫需要融资的创业型企业进不来,融不了资;而融资需要不旺盛的创业型企业进得来,但不一定进来。

     同样净资产规模大于两千万元、持续经营三年以上规定也与创业板服务的对象相去甚远,中关村就有很多没房产、没资金,只有技术的创新型科技创业企业,他们急需融资来进行产业化,你说他们的净资产规模怎么能够得上创业板的准入条件呢,但他们是最需要资金的。 在今天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持续经营三年以上才产业化、市场化,实际就是等着技术和专利的竞争对手出现呢.

     从国外的情况看,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主要区别是: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规定,以免高成长的公司因盈利低而不能挂牌;提高对公众最低持股量的要求,以保证公司有充裕的资金周转;设定主要股东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限制,如两年内不得出售名下的股份等,以使公司管理层在发展业务方面保持对股东的承诺。此外,创业板使用公告板作为交易途径,不论公司在何地注册成立,只要符合要求即可获准上市。

     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创业板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和最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韩国科思达克,包括英国的伦敦交易所另类投资市场都没有对拟上市创业型公司有盈利记录的要求。在上市条件中对这类公司基本不设任何数量和财务指标要求。

     证监会设置这样的定量业绩指标、资产规模和存续时间规定,只考虑投资人的风险控制,我看是犯了常识性错误。按照这样的搞法,创业板的作用有多大?是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服务的融资平台吗?还是为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新的圈钱平台?

     从97年我搞《创业投资在中国》研究算起,向当时的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提出创业板的建议也有11年了,到今天总算出了这么个四不像的创业板,本应为创业板欢呼,却似乎对创业企业融资难的有了更多的担忧!


 

我的相关日志:

2009-04-11 | 中关村杂志:破解硅谷与中关村人脉密码
2009-04-05 | 对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思考
2009-04-03 | 接待硅谷橡子园合伙人朱伟人
2009-03-30 | 硅谷与中关村的三螺旋创新模式比较
2009-03-29 | 硅谷两岸华人联手回归中关村
2009-03-27 | 让海淀园成为中关村的核心区
2009-03-25 | 雷平:一个人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
2009-03-23 | 三位创业者不同的生意经
2009-03-20 | 将中关村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义重大
2009-03-18 | 金融危机下硅谷中关村人脉结网之旅
2009-04-06 | 大冶要用人脉资源打造“新铜都”
2009-03-12 | 访手机导航第一人金海平
2009-03-11 | 访刚从中关村回到硅谷的三博士
2009-03-09 | 访LEDENGIN创始人阎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