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外长的回答有大国风范值得称道


杨外长的回答有大国风范值得称道

李华新

  3月7日的记者会杨洁篪外长的话,是可以看作是柔中有刚的。因为一些外国记者的问题不仅是早就有意准备和安排的,而且相信我们也是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准备,因为所问到问题,都是无法避开的问题。

  当德新社记者问到,在中国和欧盟的合作当中,其实涵盖了很多的领域,包括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有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在去年,欧洲的一些老百姓感到不解的是,中国因为法国总统即将会见达赖而取消了在12月本该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欧洲其实有些人不是特别了解,是否每次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接见达赖,即便是随便交谈或者是喝杯茶的时候都会威胁到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合作呢。

    杨洁篪的回答非常的明确,而且其原因不是在中方,而是在在对德国队历史哲学进行了一番解读后提出了,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哲学传统的国家,理应是对其的逻辑知识是有严格训练的,因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什么喝茶的问题,有谁会请一位流亡者远渡大洋去喝杯茶吗?以为按照自己的方式发问,实在是有悖于自己是从严谨的产生哲学思想的国度而来。因此,对于这种自以为是的记者精心设计的问题,杨洁篪的回答不仅是充满了智慧也是令人感到十分的解气。

   因为达赖要在占全国总面积四分之一国土的土地上建立“大藏区”,这样的所谓的提议,谁能答应,这是中国政府绝不会答应的,而且是杨洁篪非常有针对性的之处,世界上有那个国家是愿意分割自己的四分之一的土地,显然这是不会有的。如果有那个国家对于这种分裂国家的行径以为是宗教人士作为,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把一个国家关乎准则中你应该遵守的准则,用什么人权问题来进行遮掩,或是对中国说三道四,又想在经济交往中得到好处这是什么逻辑?!而我们对支持西藏独立的某些国家的反应,现在还是理性的,至于在经济给予的回应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西方的强盗逻辑现在不仅是需要收声,还是需要改弦易辙。不然的话,中国政府和人民是不会答应的。

     对于中国和非洲的关系问题,杨洁篪的回答风趣和有寓意,而且是有针对性的。“中国不是嫌贫爱富之辈,中国也不是嫌贫爱“油”之辈,可以问问非洲没有石油的国家、没有天然气的国家,他们对中国的评价高还是对其他国家的评价高。即使我们同非洲国家发展能源方面的合作,也是互利共赢的。非洲朋友们、兄弟们,要把他们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优势已经几百年了,还要让他们等下去吗?有人还要劝告他们等下去。这种劝告是道德的吗?他们有资本做出这样的劝告吗?”奴役了非洲几个世纪的所谓发达国家的逻辑应该是自我收敛了,至于对中国的职责,尽管无端而且无理,但是如此的回答,显然不仅是中国外交的什么强硬不强硬的问题,而是必须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对于大是大非问题,绝不能
含糊。

   杨洁篪的回答是有力度也是具有反击力度的,那就是“同非洲国家发展互利合作的不单单是中国这一个新兴大国,其他的新兴国家都在发展,做何解释?”如是,这就不仅是一场记者会,更是利用了这个机会, 利用你其他用意和用心的问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今日中国对涉及到中国主权和领土等问题的“先礼后兵”并非只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个信号,那种任其主宰,说三道四的时代已经不再有了。

   平等对话交流,坐下来谈判是可以的,但是颐指气使,或是明目张胆地行径是不会得逞的。
   中国外交的当家人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这是一件好事。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