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0亿高额赤字问题刍议
陈绪国
近日,温总理在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全国财政赤字,中央与地方分别占7500亿元、2000亿元,合计达9500亿元的动议,说明累计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左右,声明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是安全的。
说它是安全的,是因为9500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3%以内。又由于前几年连续减少赤字,发债空间较大。这是官方简单推论的结果。可惜,中国没有兰德、杜邦那样的智囊团,没有三驾马车式的权利监督制度,没有铁嘴铜牙式的上议员、下议员。因此,在讨论重大项目时,很容易一边倒,很容易将人大代表的真实感受埋没掉。
日常生活中,张三向李四借钱,李四会问张三这钱作什么花用,问张三本人有什么出息、这部分钱借去值得不值得,什么时候能够如期还款等。“借钱——还钱——用钱”是铁三角,缺一不可的。人大会议确实是不一样,无论借钱也好还钱也好,往往开成了概念化会议,大家都是来去匆匆,在开会的大小场合,许多问题仅仅了解一个大概,多是了解一个概念,讨论决定时少不了概念来概念去,并不触及到问题的实质上去。
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中国政府还不起债务,如今的新中华政府,毕竟不是腐朽的满清政府,也不是腐败的国民政府。新中国成立60年,诚信的口碑是全世界闻名了的。这件事情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数额很大,主要的因为国债是公债,不是私债。尽管按人头平摊才730元,但总额是怪吓人的,无论是购买国债的人,或者是不购买国债的人,都视这件事为一件大事。
老百姓心里有几怕:一怕政府买得国债后,不懂得厉行节约,将好好的国债糟蹋掉了。改开以后,许多官员染上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群众看在眼里,堵在心中。二怕政府再犯重复投资病,好钢不会放在刀刃上,结果是得不偿失。我国的制造业,特别是大型制造业过热、过火,早几年已经是产能过剩了,国务院的白皮书上也指出过多次了,结果是依然故我。三怕政府再犯金融投资不当病,再交所谓的“学费”。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国有金融机构在国际上失误较多,至今人们心有余悸。四怕政府光是向老百姓索取,舍不得向他们派红包。国债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是要还之于民的,至少不应当让债权人吃亏。历史上,有几次购买国债,老百姓到期时兑现国债,结果是其所得利息钱顶不上通货膨胀率。
我国财政赤字高达9500亿元,创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说明,我国经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连累,负面影响很大。金融危机估计还要持续一年以上,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呈扇形扩散,加重危机感。届时,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危机更加明显。在此情势下,如果不接受教训,用国债来购买美国的金融衍生品,或者用来建设新摊子扩大制造业,恐怕是会使投资失利。
如果人代会能够代表广大群众的意愿,能够将每项议题做深做细,而不仅仅是随大流式的举举手拍拍手动动口,那会议的质量与成果显然是不一样的。
字数: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