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潜在的最大受害国是中国


 

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国央行目前正为如何处置所持美国国债感到左右为难:如果央行停止购买美国债券,其原有投资将陷入亏损,因为购买美国国债收益率仅3%;如果继续购买,人民币的升值因素也将导致亏损。除了收益率损失外,央行所持美元债券还将遭受汇率损失和价差损失。 尽管遭遇多重风险,央行目前却无法停止继续购买美元债券,因为这将导致美元贬值,引发中国原有投资进一步损失。这一两难处境是人民币汇改滞后所造成的,由于结售汇机制,央行不得不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也不得不持有巨额美元债券资产;而美元一旦恶化,“我们是天下第一大户”,风险自然最大。央行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1.95万亿美元。而外汇储备中确有7274亿是美国的国债,比例是否过高?美元外汇是否需要这样大的储备?国家外汇管理局官员和专家认为这样的比例是否合理?是不是我国外汇管理投资的重大失误?能否修正?也许有专家还坚持认为目前投资美元产品是在“抄底”,当然也有人认为不是“抄底”而是“垫底”,并且是无可奈何的“垫底”。能否调整我国的外汇投资策略?这将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金融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除此而外,还有更大的金融和经济风险。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的国家,美元继续下行,美国人有可能会主动创造一种新的货币对外发行,这对于美国国内的公民来说,会有一些影响,但新币的产生将会弱化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新币的推广和使用,也将使美国民众的认可程度及全球理念进一步强化,更是一种美国经济的提振剂,有利振兴美国经济。如果是这样的话,可就是害了原来拥有美元的国家,会被美元贬值后拖垮经济,导致经济的雪崩,也可能导致各国局面的混乱。现在中东和欧洲很多国家已经完成了对美元及美元资产的绝大部分减持,减少了这种风险的存在和影响,而中国却不然,不仅没有大量地减持美元,而相反,我国在增持美元及美元的金融产品,当然有一些是被动的,但很多还是主动的,是部分官员及部分专家所倡导的增持美元,还可能沉浸在美元美梦之中。而美国人清楚地知道各国对美元的持有量,所以,由换算造成的影响,他也会根据政治影响力和信息渠道加以控制,这些都是可控范围,所以无需担心各国会对美元的这次变动产生抵触,可悲的是美国人正利用它所拥有的金融信息和政策方向对美元的走向进行调控,在适当的时候推出新币,这种情况出现的话,我国可以肯定是最吃亏的,而中国吃亏不仅仅在于美国人提供的信息不公开,无从了解方向,更在于可能导致机会的错失和无可奈何的被动接受。现在看美国人是有可能这样搞的,这就是假如有一天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深度达到迫使美国人更换货币才能解决的地步,那么我国的问题要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还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