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杀出重围五大招数
林积奖
近期据报道,安徽古井集团经历一场“地震”:一些高管在“反腐风暴”中落马。在调查这起腐败窝案时发现,一切起于“一把手”权力的缺乏监督和私欲的膨胀。这与之前三九"教父"赵新先一个人说了算的机制,同样引人思考。国企既是国家的儿子,也是国民财富的代理人,它的成功或失败却又是往往系于决策者。一系列监管文件的出台,国资委这一国企最高领导机构不断再在优化管理。但是国企改革发展仍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管理咨询者,我试开出五个药方,以期国企再现生机。
一、决策民主化
现代企业制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管理科学。管理的核心和最高境界是决策。国企长期以来缺乏民主化决策,往往内部人控制,一言堂。经济学上讲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成本,国企往往在如何选择最优方案上付出的成本太大了。决策民主化,将使国企以最小成本寻找到最优的方案。而实现民主化,就应该在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尤其是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上,要还权于职工或职代会。
二、技术专有化
技术要尽快形成专有,这种专有应该体现是你的专利或是你的独门绝招。据中国专利报报道,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专利,专有技术,90%以上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开发意识薄弱。只有专利化,才能更好实现差异化。而且这种专利化要能形成你自身研制、开发、储备新一代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战略可量化
国企一定要制定发展战略。并且这种战略管理要切合企业实际,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最重的是要能量化,量化到组织内每部门每个人,使每个人知道一定时期内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样去干,什么人去干,而且要通过绩效考核指标来落实战略管理。
四、机制市场化
机制往往是国企走向死胡同的重要因素。不活,意味着国企缺乏市场化的机制。不活,往往表现在劳动用工用人三项制度改革上。国企要跳出国企看机制,要有眼光,不能仅限于取得政府照顾,要有打破旧厂换新颜的力度,认真寻求民营、外资的机制。要真正能实现人力资本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的机制,国企必须推行市场链的流程再造。
五、防腐长期化
由于国企资源大多来源于国家。比起经常曝光的政府权力部门,国企贪污贿赂,化公为私,拚命侵吞国资等腐败行为,以其隐蔽性强、界线不分明和失控失察等特点成为国企防腐的难点。国企防腐要长期化,这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这也是国家产权、纪检主体与个人主体较量的难点。国家产权单位应对国企实施内外监管,重在以奖为主,以罚为重的监控指标设置。
链接一:国企职务犯罪贪污近七成 蠹虫敛财五大招数曝光
账外账、股权变更、企业重组……这些在普通百姓眼中颇为艰涩难懂的词在个别国企领导看来就是一张张巨额存折。北京市国资委的统计显示,从2000年到今年6月,国企职务犯罪175件,179人受到刑事处理,其中100人身居领导位置,而贪污则以68%的高比例成为“罪魁祸首”。昨天,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张笑英向记者详细剖析了国企负责人“敛财高招”。
·国企职务犯罪呈现五大特点 呈智能化,国际化
招数一:趁合并藏匿账外款
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国家机关在机构改革中交接工作时,将自己经手的账外款藏匿不报,等原机构解体后再予以侵吞。
案例:原机械工业部经济调节与国有资产监督司企业财务处处长、中国物资开发投资总公司计划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陈洪喜在1997年4月至1998年7月间,趁机械工业部撤部建局,利用掌管账外资金的职务便利,将其掌管的机械工业部账外资金近两千万元转移并购买国债盈利。调离原岗位进行业务交接时隐匿不报,日后予以侵吞。
招数二:借改革玩股权变更
利用国企改革之机,玩弄股权变更游戏,化公为私,侵吞国有资产。这类犯罪因涉及政策比较复杂,取证调查难度较大。
案例:万华置业股份公司总经理冀党生在1995年至1998年间,利用担任国企领导之便,打着国企的名义注册多个公司,通过几次改变法人,将公司操纵在个人手中。1999年10月,他采取虚假手段将万华公司中的71.6%折合人民币两千余万元股份转到个人控制的3个公司名下侵吞。
…….
招数四:趁重组钻空敛钱财
企业重组后制度不健全,部分“有心人”趁机钻空子大敛钱财。
案例:北京市仪器仪表产品销售公司经理吴文正所在企业刚刚重组完毕,吴文正和张馨瞅准营销过程缺乏监督的漏洞,私自注册两个个人公司,插入销售环节,从中加价倒卖,截留利润,予以侵吞。
招数五:直接贪污账外资金
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反财务制度,采用隐瞒经营收入、收取货款不入账或其他方式形成大量账外的机动资金或小金库,这部分资金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随意性大,且不受监管。
案例:中国矿业进口总公司原总经理黄爱华伙同该公司财务部经理刘健红两次合谋将本公司账外款1300余万元转账后,予以侵吞。
链接二:
[国内]帐务混乱 三九"教父"赵新先被拘
2005年12月13日 01:07:18 杭州网
他曾经是“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全国劳动模范”……他曾经将一家毫不起眼的军队企业做到总资产超过200亿元,拥有400余家分公司和三家上市公司……面对危机,他多次化险为夷,但这一次,他还能全身而退吗?
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一年半之后,64岁的原三九企业集团(下称三九集团)董事长赵新先再次成为新闻焦点。
权威消息人士透
露,11月20日,赵新先已被深圳检方刑事拘留,关押于深圳某看守所,系被来自广东的执法人员以“协助调查”名义,从北京带回深圳的。
。。。。。。
多位知情人都对赵有如下评价:志向宏伟,行事果敢,但对企业缺乏规范管理和监控,财务管理尤其混乱。
据了解,赵新先曾在公司公布了长远发展目标,即5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植物药厂,10年内成为亚洲最大的医药工业企业,力争用15年左右的时间打进全球500强企业行列。
据三九集团旗下的三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戚海亮介绍,1985年,文职军人出身的赵新先创办深圳南方制药厂,挂靠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后者出资500万元,但赵及其创业团队则为诞生之初的南方制药厂贡献了至关重要的三项发明——“三九胃泰”、“壮骨关节丸”和“正天丸”。到1991年底,三九的销售额就达到6.39亿元,并开始挂靠解放军总后勤部。1992年,三九集团又和泰国正大集团、美国花旗集团合作,组建了三九正大药业公司(即三九药业的前身)。2000年后,三九收回了外方股权,并上市成功。这两次在三九发展历史上至关紧要的引资,均系在赵新先个人的主导下进行,作为三九集团100%的资产所有人和主管部门的总后勤部,其实并无“援手”迹象。1998年末,在中央“军企脱钩”的大背景下,三九集团脱离总后,转而挂靠国家经贸委,并在2002年机构改革后最终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在2004年5月离任前,赵新先一度在三九集团身兼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四职。这位掌舵三九长达19年的创业元老给外界的一贯印象,是在产权层面上的“漠不关心”,甚至是“公而忘私”。
1998年12月,三九脱离军企后不久,赵新先曾表示,有关个人持股问题,在政界是个敏感问题,在经济界是认为有必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他来说则是无所谓的问题,“因为我是共产党员,给不给股份都会积极干。”那以后,他还向熟人说过,“三九是我做大的,MBO多此一举。”(MBO主要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
这种视企业为己出、视三九为个人意志化身的惯性思维,一直被视为赵新先本人最终在三九集团产权上一无所获的根源。但在另一方面,长达13年的显赫的军企身份,以及之后转投国务院国资委所获得的同样显赫的央企身份,也为三九以巨额银行贷款支撑的大举扩张提供了极大便利,并为赵新先在日益庞大的“三九王国”实现自我意志输送了巨大能源。得失之间,也许只有赵新先自己才有深切体会。
链接三:古井集团腐败窝案:酷似官场 一把手说了算
世界经理人文摘 ( 日期:2009-02-27 11:26)
安徽古井集团经历一场“地震”:一些高管在“反腐风暴”中落马。在调查这起腐败窝案时发现,一切起于“一把手”权力的缺乏监督和私欲的膨胀,与官场腐败竟是如此地相似。
1985年,36岁的王效金进入原亳县古井酒厂工作,两年后被提拔为厂长。上任两年,他引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白酒革命”。在此后十多年时间里,古井酒厂从一个小型酿酒企业变成拥有数十亿资产的大型集团公司。王效金也从一个酒厂厂长走上了古井集团董事长、总裁的位子。
缘于古井,王效金被一度放大,各种光环不可胜数。然而,王效金的失败亦起于古井,起于“一把手”权力的缺乏监督和私欲的膨胀。今年4月,王效金被纪检部门调查,此后移交检察机关。安徽省检察机关初步查明,1991年10月至2007年2月,王效金利用担任古井集团董事长等职务之便,先后收受贿赂达数百万元,为他人在广告业务承接、产品供应、货款支付、经营代理等方面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