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至少十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问题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改变。高校从1989年开始收费并轨以来,这些学生已经成为“三不管”人群:学校不管、企业不管、社会不管。学校的模式现在是只要把人教出来,大家自己找工作,好像一切都是社会的问题,到了毕业的那一天,学校把门一关,毕业了,和学校在没有关系了;因为企业和学校的用人和培养人的模式已经构成“倒挂”现象,所以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大家也自然不会需要这样的学生,毕竟企业是要创造价值的;现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农村的大部分人群还没有覆盖得到,国家怎么可能在保证每一个学生呢!所以,现在学生的处境真的很尴尬!
1、近你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变化: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而2005年达到了338万,是2001年的3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增长:2001年是34万人,2002年是37万人,2003年是52万人,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而2006年达到413万,2008年达到532万,2009年将超过600万。
2、近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1996年是93.7%,1997年是97.1%,1998年是76.8%,1999年是79.3%,2000年是82.0%,2001年是90.0%,2002年是80.0%,而到今年预计现在只有不到20%。这些数据中部分数据为当年年底统计,可是我们国家的就业率是如何统计的相信很多学生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3、近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变化: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其实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已经出现了大学生薪酬的下降,从2005年~2007年三年调查结果显示,应届毕业生税前收入平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为28011元,2006年这个数字下降为26758元,同比下降4.5%;而到了2007年税前现金收入的市场平均水平是24852元,相比2006年同比下降了7.1%。从2007年起大学生期望月薪在1000~3000元之间的人数在增加,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在减少。在今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广大学生更是抱定了有一份工作就好的心态过冬。
毕业即失业,这是一个前些年就在讨论的问题,可是在今年这样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迎接大学生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可供就业的有效经济增长速度,所以大学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微妙,如何解决问题,更多的还需要学生自身,而非社会和学校。中国用短短几年时间,将我国适龄青年的高校入学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可是在这一现象之后也隐藏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国家现在出在了一个两难得境地,收缩入学率的话,国人的心态又不愿以上专科或职业学校,如果提高入学率大量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又使国家头疼,不论怎么走,社会问题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
在入学率增长的同时,中国就业市场的培育和结构调整并不同步,就业岗位的增长赶不上高校入学率的增长,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不仅没有改观,反而进一步放大,客观上引发了就业难题。过去几年大家都在热捧金融、财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出来时好就业啊,金融改革、并购和IT的泡沫正在形成,反而,大受冷落的机械、矿产等专业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受到热捧。所以,找工作和旋转也是要结合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需要审慎的考虑。
其实,武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坏事。因为大多数现在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在上学时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进行过准确定位和规划的!中国所有的学院都急于成为大学,所有大学都恨不得成为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所有的学生一进校门就被要求成为综合性的人才。这不仅使许多“胸无大志”的青少年丧失了成长的快乐,也导致了所谓“文凭浪费”的现象。所以,学校、学术、学生的共同“大跃进”使得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现在的学生的思考力越来越差,没有思考何来思想,没有思想何来行动,没有行动怎成习惯,没有习惯怎成性格,没有个作人和做事的性格有何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