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兴衰的原因分析和启示之二


316日,巴西金砖总统卢拉到白宫与奥巴马会谈世界经济危机,4220国集团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峰会,4月中旬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行的美洲峰会,以及替代能源和多哈回合环球贸易谈判。卢拉是到白宫同奥巴马会谈的第一位拉美领袖。

阿根廷从国际重要舞台上消声匿迹多年了。巴西,智利和委内瑞拉日益在国际及拉美事务中崭露头角,对于曾经在国际上地位不凡的阿根廷来说,是件极为郁闷的事。女总统克莉斯蒂娜接替丈夫科其内尔上任一年多来,在外交上,内政中重展艾娃.庇隆当年风彩的承诺落空,其威望滑落是必然的。

虽然克莉斯蒂娜在国际会议上糗事一箩筐,但凭阿根廷欠债不还的行为,换了谁都无法重振旗鼓。女总统伉俪自2003年接下阿根廷这个外债重重,工业不发达的烂摊子,维持到今天这样平稳的局面,真是难能可贵了!

本周,费尔南德斯总统向议会提交修改选举法的法律草案,议会将进行审议,这是改变选举日期必不可少的条件。原来规定1025日进行议会选举,总统感到时间太长,要求在628日举行议会选举,在所有的省份同时进行。费尔南德斯总统昨天说,提出这一动议的根据是稳定,我们需要的是非常安定,大力开放,更多的脱离政党和部门利益的对话,因为危机是严重的。从现在起到10月我们不能有一系列选举,那将是自杀,世界正在分成小块,这些小块可能落到我们头上

阿根廷自1816年独立后,没有形成有效的中央政府。很长一段时间,它被称为Provincias Unidas del Río de la Plata (银河联合省United Provinces of the River of Silver),最后叫做Provincias Unidas de Sudamérica (南美联合省United Provinces of South America). 这种各省为政的局面一直延续到1853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才确立了总统由选举产生的宪政制度,延续至今有效。

但是,军队却并没有统一。各家族集团在军队中的代理人开始骚乱。阿根廷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政变发生在1830年,何塞·费利克斯·乌里武鲁西班牙语José Félix Benito Uriburu y Uriburu186819322月20)阿根廷军人和政治家,第一个de facto阿根廷总统19301932年)。1943年,另一场政变发生,引进了新的军政府总统。以后,由民众投票选举了一位新总统胡安·多明戈·裴隆Juan Domingo Perón,又作庇隆贝隆189510月819747月1)),阿根廷民粹主义政治家,19461955、修正了宪法,使他能重选,他执政九年直到他被罢免。

庇隆创立的“正义党”开始了阿根廷的工业革命,他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就是“不做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也不做共产主义的帝国主义。”赢得了各省市农庄主亦工亦农的支持。不搞共产,保持了各省农庄主的私有制。不搞资本主义,让工业由中央出钱实行国营体制去折腾。

私有制使阿根廷的农牧业“天时地利人和”地突飞猛进,土地基本集中在占全国5%的地主手中。最小的私人农庄都有120万公倾的土地。小于这个数目的地主,都不再以生产为主,而改为度假农庄。

1946年至1955年,9年时间,庇隆用二战发的粮食财,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南美巴黎”,使从农业中失去土地的农夫转入了城市做工。庇隆和他的第二任老婆艾娃,庇隆因势利导地收买并控制了工会,获得了占阿根廷人数最多的城市平民的支持。

随着工会势力的扩大,庇隆党也逐渐壮大,成为阿根廷第一大党。老牌的“激进党”,依靠的对象主要是农庄主和知识分子,由于人数少,财大气不粗,从原来的第一大党位置上被挤入小党群中。第二第三位的党派由从庇隆党中分裂出来的“反贪污派”占踞。

阿根廷在多党参政的宪政制下,一直处于错综复杂的跌宕动荡政治纠纷之中。阿根廷的政党之争,实质上就是工农两派经济利益集团的斗争。社会主义的工业因没有国际竟争力,但人多财薄而气粗。私有制的现代化农牧业,因人少财富主宰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今天执政的庇隆党魁科基内尔的老婆,女总铣克莉斯蒂娜,费尔南德斯,一直与农会闹矛盾的历史原因就清楚了!

2008年因能源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对阿根廷的工业是雪上加霜,让农牧业大发横财。粮价上涨了5倍。原来的国家能源补贴制度又不能更改,克莉斯蒂娜伉俪代表的南方工业利益集团大大缩水,所以想通过增加粮食出口税48%来“平分”农牧业利益。税案在庇隆党占多数席位的参议院竟然遭到否决。这笔一年上百亿美元,四年上千亿美元的损失,在科其内尔2007年执政结束时,已遭到南方工业集团的责难。他在SATA CRUZ的家乡多次爆发警民冲突,就是对他的内阁施压争利。

200710月大选,工业集团推出第一夫人参选获胜,也是希望瓜分农业财团的利益。所以,克莉斯蒂娜2008年上任第一个月就下令增加农业出口税,三月再提加税案时遭到四大农会百日抗税的抵抗,她万万想不到副总统科沃斯在参议院以一票之差,否决了加税案而使庇隆党惨遭“滑铁庐”。

20086月的参议院大战,农会险胜的结果说明参议院中的工业派人数不足,这就是女总统克莉斯蒂娜的困境。这一困境就是“一国两制”的斗争。阿根廷农业的高度资本主义化与工业的社会主义化的矛盾。农业的资本实力与工业的道德正义,水火不容!执政党在困境中,很难突围。

为了连任,克莉斯蒂娜只有倾向“社会正义“,所以向工业财团提出了提前四个月举行全国议会选举,意图提前获得议会的多数席位争取财团的继续支持。

巴西总统卢拉一针见血地指出,南美洲的经济困境是党派的政治倾轧的困境。我认为也是所有新兴国家的共同癖病。阿根廷还没有一个政治强人能把国家从农牧业的模式带入现代化工业社会中,所以,今年议会大选提前和滞后,席位的分配可以决定克莉斯蒂娜的政治生涯,对阿根廷的平稳生态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影响。农牧业与工业的集团争吵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