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厕住房与文明卫生


无厕住房与文明卫生

 

 

宋公明

 

 

茅于轼先,据说是当今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最近发表了为穷人建住房不应有厕所的理论。茅先生认为,为穷人提供廉租房,不应有厕所,而只应设公厕,这样富人看不上眼,自然就不会去争抢了。

 

 

茅先生的理论一出,立即受到不少人的攻击,说是住房不带厕所,是有违文明卫生的,是很不妥当的,云云。于是网上又展开了一场争论。

 

 

一个人饿得要死,甲说应当给他喝牛奶,乙说牛奶中还应当放糖。二个争来争去,可怜那人早已饿死了。

 

 

所以有厕无厕,最好也不要争论了,先把房子拿出再说好不好呢?你主张有厕,很好。可是房子呢?如果没有,那不是白说吗?有人说,房子可以没有,但是标准是不能降低的,否则岂不是倒退么?有人说,房子是要用很多年的,要建房就要有超前意识,要有长远规划。这些说都对,可是等着住房结婚的人等得起吗?等你规划好了,只怕人家早已经成老头老太,要寻找阴宅了。

 

 

茅于轼先生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怕死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己承认是主张搞资本主义的右派。可是在穷人住房问题上,竟然甘冒天诛灭的风险,大胆提出了无厕住房理论,实在令人感佩。要说无厕住房是倒退,那最多也不过是退到30年前,而没有退到60年前。因为30年前,筒子楼住房是很普遍的,能住上就已经很不错了,不少科长处长都住在一幢楼里,虽然和现在比很寒碜,但是和解放前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情形相比,和住长工屋,住窑洞,睡马路相比,已经是天上地下了。对于苦于没有住房而又急等着结婚的人来说,如果能有“半间草屋做新房”,不也是求之不得的吗?茅先生如此慷慨大方,要给穷人以廉租房,并且考虑得十分周全,不设厕所,让有钱人不至于争抢,真是穷人的活菩萨了。

 

 

不过说了半天,无厕廉租房在何处?我等穷鬼对有厕住房不敢奢望,无厕的又在何处?难道依然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这不是望梅止渴,吊人的胃口,引人家干着急吗?茅先生一生在经济上出了不少馊主意,早已经臭不可闻。好不容易捡来了个无厕住房理论,得到我等穷鬼的欢迎,可是又得不到主流派的赏识,根本实现不了,岂不是白费了一番苦心?

 

 

如果说有厕无厕和文明卫生相关,那么这也得有个发展过程。中国的住房,几千年来都是无厕的,用的是马桶。到筒字楼时,已经是很进步了。其实要说文明,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两极分化分配不公是最不文明的;要说卫生,奢侈淫乱制假污染是最不卫生的。什么是文明卫生都没有搞清楚,来评什么文明卫生城市,把有无摊贩当成文明卫生的标准,不惜劳民伤财,大搞形式主义,岂不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么?

 

 

2009-3-19

附:用野蛮和谎言能评出文明卫生城市吗?

 

 

宋公明

 

 

实践证明,文明卫生城市评选活动已经流于形式,已经演变成城管与小贩的战争,变成了弄虚作假的大比拚,变成了既不文明也卫生的交易。为了创卫,竟然提出“无摊城市”的口号,把小贩当成敌人,频频上演街头暴力,流血冲突甚至死人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创卫,竟然让饭店转行买铝合金(这工商局发的营业执照也不算数了),为了创卫,能让早点摊全停业,让把公厕打扫干净洒上香水然后锁上门等候检查,让内急的人只好就地解决。这到底是文明卫生还野蛮肮脏?这与文明卫生城市的初衷是不是完全背道而驰?

 

 

城市管理是系统工程,文明卫生不能看表面形式。政府不廉洁,存在贪污腐败;社会上潜规则盛行,黑社会横行霸道,黄赌毒泛滥成灾,夜总会洗头房藏污纳垢,码头车站黄牛骗子成堆,社会治安不好,矿难火灾之类安全事故频发,就业,就学,医疗,住房没有保障,校舍危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失控,甚至造成全城停水,食品不卫生不安全,资源破坏,土地撂荒,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文明卫生从何谈起?

 

 

小贩是就业没有充分保障的必然产物,靠城管禁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可能没有小贩存在。农民进城卖瓜果蔬菜,小贩引车卖浆,走街串巷,不可能在短期内消亡,而居民也需要早点夜宵,蔬菜瓜果。小贩的存在,对社会并无危害性,人为地造成城管与小贩的冲突,岂不是自找麻烦?因此以无摊城市为目标的形式主义文明卫生城市评选活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成为政府官员捞取资本的工具,造成官民对立,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焦点,有损于政府形象,有百害而无一利,应当立即停止。

 

 

200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