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有国际货币组织体系的缺陷
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的《牙买加协定》。该体系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继续维持全球多边自由支付原则。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弊端。20世纪70年代初逐渐形成的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沿袭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较为严格的汇率制度、资本流动控制以及国际收支调节等方面的纪律和秩序,也不是通过国际间有效金融合作与协调来形成。这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和运行没有稳固的基础,自始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这种无序状态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表现出来,这种利益冲突又以全球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表现出现。对于这种利益冲突和金融危机,现行的国际金融协调机构和机制在其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使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功能缺陷日益明显。
1.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汇率制度难以维护市场的稳定。
国际外汇市场的稳定是国际金融稳定的基础,但这要依赖有效的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最初是比较稳定,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汇率制度,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存在发达国家对汇率制度的主动安排与发展中国家被动选择的矛盾。发达国家以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为基础,一般实行浮动汇率制,其汇率的形成和变动,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利益,并且能左右国际汇率水平和变动的趋势。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金融发展的依附性,只能被动地选择盯住美元等少数几种货币的盯住汇率制,这种汇率制度的致命缺陷是汇率缺乏弹性,且极具脆弱性,汇率的水平难以反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削弱了汇率杠杆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在大规模无序的国际资本流动中,维持盯住汇率制度的成本很大,根据蒙代尔模型理论,也破坏了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种现行的混合国际汇率体系,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汇率政策上利益冲突的反映,也反映出国际汇率的无序运行,这在金融全球化,资本流动规模日益增大和新的国际汇率有效协调机制还没有形成的状况下,整个国际外汇市场频繁大幅度波动,进而引发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牺牲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也会损害发达国家的利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2.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不能有效制约大规模无序的国际资本流动。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的流动是允许的,可以引导世界经济资源在各国的重新配置,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逐渐缩小国别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但国际资本的流动应当是有序的,要有权威的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控机构和高效的监控机制去遏制国际资本流动的投机性和破坏性。然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崇尚金融自由化,包括国际资本跨国流动的自由化,这使资本跨国流动出现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这对掌握大量金融资本的发达国家来说,既可以大量输出资本,获取巨额的海外利润,又可以通过资本的输出影响和操纵资本输入国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倾向。而对于在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背景下,实行经济金融开放政策且急于发展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正效应是弥补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资本的短缺,但由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对资本流动进行协调和监管的有效机制,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的负效应是破坏发展中国家金融的独立性,扩大了资本自由流动的陷阱,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虚假的繁荣,使发展中国家弱小的经济和脆弱的金融体系成为国际资本无序流动的牺牲品。
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单一储备货币的阴影仍然存在。
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是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重要基础。以美元为单一储备货币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之所以瓦解,其主要的根源在于单一储备货币下,国际储备货币的充足与人们对其信心维持是难以兼顾的,即存在难解的“特里芬难题”。而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虽出现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趋势,但仍没有解决这一难题。由于美国的政治经济实力,美元储备地位的相对削弱并没有动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目前,在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 60%以上,在国际外汇交易中占40%以上,国际贸易结算中占近50%。这种“美元特权”使美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向他国输出美元获取巨额的“铸币税”,输入他国的实际经济资源,并可利用美元支付巨额的外债,减少美国经济资源向国外的转移。国际社会期望
4.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金融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国际金融机构被少数发达国家操纵,其存在的宗旨和金融救助的规则是以成熟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或者说是发达国家推行其经济金融发展模式和游戏规则的工具,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旦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陷于危机需要国际金融机构救助时,其前提条件是相当苛刻的。作为当今国际金融框架支柱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资金构成中美国份额最大占19.62%,西方七国一共占49.6%,其决策是以各国所占的份额来进行投票决定,这实际上是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中并不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缺乏作为国际金融机构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制约了国际金融机构作用的发挥。
5.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机制。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运行应充分体现“国际性”,其宗旨和交易规则应当得到国际经济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国的认同和支持,体现多数国家的利益。体系中要有高效的对各成员国利益和冲突进行协调的机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际金融机构,并按照统一的能体现绝大多数国家利益的金融监管标准来监控国际金融活动,防止出现金融危机中各自为战、相互损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和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在汇率变动、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调节和金融危机防范等方面,国际协调与合作的作用日益重要,协调与合作的效率已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稳定运行和防止国际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还没有这样的主体,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由于其自身的功能缺陷难以担此重任,一些区域性的金融协调活动如西方七国财长央行行长的定期协商、20国集团非正式对话机制等也难以担此重任。因此,建立权威的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形成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的新机制,实现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由无序到有序,是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6.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灵活性。
作为维护和调节国际金融利益和国别利益关系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履行其职能时针对不同的情况,要有充分的灵活性,以实现其调节的有效性。而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节国际金融利益关系时,灵活不足,僵化有余。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陷于金融经济危机国家提供援助时,不顾条件和实际,一味提出紧缩经济金融的要求,这不仅不能恢复市场信心,反而造成受援国的高失业率和经济的更加衰退。而且,它的金融救助属于“事后调节”,“事前”并没有充分关注遭遇危机国家的金融和经济状况,对走向危机的国家进行早期预警,“事后”也没有提供条件宽松的金融支持,这几乎成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重要支柱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金融救助时的定势。
二、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
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很可能将形成以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元的霸权地位将受到挑战;第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第三,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让世界各国认识到货币地位的重要性。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在美国,而欧洲的损失却超过美国,这其中除了欧美的经济联系紧密外,欧洲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政治诉求的不统一,以及欧元与美元的地位差异等亦是其中主要因素。由于上述因素,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实力上升的大国都会力争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与权力。
如何构建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呢?稳定、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更突出了世界需要一个稳定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作为国际储备基础的本位币选择问题。目前关于这个问题金融界主要有以下几种建议,包括回归金本位制;恢复美元本位制;建立商品储备本位制;以及改造特别提款权(SDR),将其作为储备基础等方案。重回金本位制的好处在于可避免滥发货币现象、防止少数国家榨取通胀税及铸币税、不存在利用名义汇率的升贬值来实行各种保护主义等,但金本位制存在致命的缺陷,即黄金存量的有限性与经济发展无限性的矛盾,将导致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缓慢和通货紧缩。至于美元本位,由于无法克服单一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局限性,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稳定的,当前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佐证。以某种初级商品作为货币基础同样是不现实的。而改造现有的SDR,使其真正成为支付货币,从而以某种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一篮子货币”取代现有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具体来讲就是建立以“一篮子货币”为核心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篮子货币”的选择要进行探讨,可以综合考虑一国的GDP、贸易、储备、人口及其在世界上的占比等因素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