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方能破解三农问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方能破解三农问题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削弱,三农问题一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有很大的篇幅谈农业,温家宝总理两会期间于3月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农民代表顾双燕原定的10分钟发言结果用了半个小时,足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
连续多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锁定了三农这一主题,出台了为农减负、助农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政策。看到温总理与顾双燕代表的对话,笔者觉得,这些年,中央在三农方面政策可以说没少给,甚至是明显倾斜的,各地如何因地制宜,积极、能动地采取对策把这些政策贯彻到位,并且尽可能放大政策效应,则也一大关键。
就拿顾双燕代表调查反映的农民丰收后却不能增收的问题,如温总理所说,国家为解决卖粮难给了政策,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进国家粮库。但因为网点少,农民舍近求远划不来,只得在家门口低价卖给粮贩。这就说明光有“上面”的好政策还不够,还得靠“下面”拿出好对策去实施。毕竟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国家只能给定方向、给政策、提思路,而不可能事无巨细,具体工作还得靠各地自己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才能切实破解“三农”难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各有关涉农部门彻底破除“等、靠、要”的观念,迎难而上,主动探索,大胆创新,用改革的思路、开放的思维积极寻求对策;要发扬调查研究的作风,深入农村、农户和农业生产第一线,了解各种问题、各类矛盾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拿出克服困难、解决矛盾、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要注重培养、选拔对三农既热心、又在行,既肯干、又能干,既善于吃透政策、更擅长创新实践,研究发展对策的农村干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制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把国家的三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广大农村干部更要像温总理那样,多一份耐心和细心,听听群众的开心事和烦心事,听听群众的建议和意见,集聚广大群众的智慧,上下互动,共同商讨发展对策,寻求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