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银行机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加剧,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并不断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全球经济增长全面放缓,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出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基层银行机构应该采取什么应对策略呢?个人以为,基层银行机构必须改变茫然和盲目状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演变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主动转变经营管理策略,从发展规划、工作措施、风险防范等方面建立适应危机环境下的发展方式。

  首先,树立先周期增长理念,加强宏微观经济形势分析判断。先周期增长理念,是指银行业在客观判断经济景气基础上,积极调整资产组合,稳妥实施授信计划,减少休克式信用收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防止顺周期操作的叠加效应对银行业整体的经营稳健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为经济复苏和信贷业务增长赢得先机。对于基层银行机构来讲,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高度重视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研究银行的应对策略和防范措施,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化及宏观调控政策滞后效应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掌握地方经济金融运行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银行业风险,重点是关注外向型企业经营情况的发展与变化,有效控制和减少信用风险。

  其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信贷有效投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先周期增长理念,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根据基层银行机构的市场定位,力争小企业信贷投放增势不减,强化农村金融服务,严格限制“两高一资”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准入,对出现困难的企业,要区别分析企业个体情况,只要企业主营稳定、资金循环通顺、业主信誉良好、债权不受损,就不宜提前收贷收息,或设定过高的信贷条件;只要企业销售和资金回笼情况正常,不宜停止必要的信贷支持。对出现明显的市场需求衰退、交易关系断裂或严重财务坏账的企业,应果断锁定债权,加强贷后管理监测,最大程度地减少资金损失。同时,在满足“三农”及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社团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有选择地对农村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等予以支持。

  第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信贷风险管控。一是加大对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外贸、房地产、制造业等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链各市场主体信贷风险的监测、分析和管控,重点是对大企业风险的跟踪和监控,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对可能出现的经营危机要提早介入,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分类的准确性,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做实利润,增强抗风险能力。二是重新核定风险基数,对存量信贷资金质量状态进行一次全面摸底。由于经济运行趋势逆转,贷款质量形态发生迁徙的趋势随之加快,商业银行应重视贷款质量清分工作,对贷款客户逐个进行财务状况分析,重新评估其债务清偿能力,据实认定贷款质量分类。同时,要密切关注抵押品减值问题,随着人民币贬值、资产价格下跌情况的出现,以公允价值计价的抵押品可能发生清偿力不足问题,需要及时核定其足值情况。三是及时、全面地进行不良贷款提呆、核销,防止风险包袱积重难返,尤其要借助利润增加的资金宽松条件,在财务准则许可范围内加快损失预提,摊薄后期经营压力。

  最后,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与审慎经营的关系,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对金融创新尤其是高杠杆金融工具产生了忧虑,但极端地否定创新也不利于银行业持续发展,关键问题是否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披露充分,以及监管有效,这需要以流程管理作基础改善内控体系,为金融创新活动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个人以为,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探索、创新金融产品,以满足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一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加强金融创新的流程化制度建设。从发展阶段看,目前困扰基层银行机构的金融服务效率问题的主要原因依然是创新不足,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需求满足程度低,迫切需要发展新业务,增加新品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积极探索业务创新的过程中,防范风险的重点是根据流程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制度规范,包括垂直管理、经济资本约束、合规部门地位、后台运营支持等方面,逐步解决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低下的体制性问题。二是以加快创新为动力,促进审慎经营机制的完善与提高。部分银行机构仍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制度建设和执行机制薄弱,各项业务操作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金融创新是难以成功的,这就需要妥善处理好创新提升和规范发展的关系,通过加强制度规范,夯实创新基础;通过金融创新,提高规范发展的水平,拓展规范发展的深度和纬度,进而保持两者和谐统一、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针对经济下行的风险暴露程度,商业银行可以重新审视经营策略得失、内部控制疏密和流程管理强弱情况,结合业务创新的较高风险标准改造风险管控体系。三是牢牢把握难得的转型机遇,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提供切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融资财务顾问和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规范运作,加快从主要依赖利息收入的赢利模式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均衡发展的赢利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