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改变现实
人人平等、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信念与价值观的宣传普及,曾经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青年的理想追求和现实行为,也成为有识之士聚集到共产主义旗帜下、掀起革命运动的重要观念因素。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及其观念的广泛宣传倡导,也带来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现实与相关的实践。
今天,许多先知先觉者与有识之士,大力宣传生态价值观念、绿色环保观念,宣传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球村观念,宣传人权高于主权的观念,这些观念的鼓吹与普及,将会改变人们的实践行为与理想追求,最终成为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所以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念的宣传倡导,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比如当年,赫鲁晓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竞赛”国际政治观念的提出与实践,就极大的影响了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热战的程度和规模。在我们国家,阶级斗争价值观、造反有理的价值观、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观念,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意识形态观念,这些今天被冠以极左思想观念的东西的大力宣传倡导,就曾经成为影响乃至决定那个时代人们政治行为与理想追求的重要因素。摈弃了这些落后的观念,倡导法制观念、开放观念、不争论观念、市场经济观念、竞争观念,这些新的价值观念的普及推行,就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面貌。
多样化的现实生活需要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与之相适应
我们常常把资本主义社会推崇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等价值称之为虚假的东西,认为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其本质。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大力宣传和倡导这些科学先进的现代政治观念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念,更没有把这些观念经常挂在嘴边。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我们对这些价值观念的意义作用缺乏认识,次要的原因是意识形态禁忌:资产阶级追求倡导的东西不可能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追求倡导的东西。假若不是这样,人们是能够在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上达成共识的。许多限制人身自由、限制人们创造自由和选择生产生活方式自由的政策做法就会受到质疑,相应的政策行为就会受到抵制,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就会像其他社会主义理想观念一样,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与广泛信仰。而不至于像现在,谈“自由”、“民主”色变,谈“平等”、“博爱”总感到十分的不自在。
如果我们在经济改革、企业转制问题上,多强调一下民主参与民主决策的价值观念,改革的实践就不会出现那样多公开违背科学程序、违反民主原则的现象。如果人人平等的观念能够像当年倡导官兵平等的价值观一样,受到经济社会政策制定者与广大公众的高度重视,我们就不会在养老制度建设上,在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制度安排上,在就业和居住地的管理上,设置那样多等级差别。而是会把农民工乃至广大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广大贫困家庭的人员,同政府公务员和国有企业员工一样,置于同样受保护的地位,给予同样的待遇和机会。
过去我们强调价值一元论,不允许人们对居于统治地位、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观念提出任何异议,更不允许人们宣传和倡导与主流观念相对立的价值观念。比如在阶级斗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不允许宣传阶级合作、阶级妥协的观念;在改革开放观念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不允许宣传保守主义观念和国家安全至上的民族主义观念;在倡导稳定观念、法制观念时,不允许报刊宣传民主观念、自由观念、权利观念。与这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僵化宣传相一致,我们社会的政治文化政策、外交政策长期固守某一特定的模式,不能稍有变动。
后来,在改革开放观念的指导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不少改革还在进行中。随之而来的自然是不同价值观念与不同意识形态观念的分歧争论。比如,原先你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必然走向灭亡的生产关系体制,是人剥削人的体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体制是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实现共同富裕的优越的体制,是充满生命力的代表先进生产方向的生产关系体制模式。但是今天,走向灭亡的体制在我们社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且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公有制生产关系模式却面临不改革就无法生存,改革的不彻底也无法生存,甚至不改成“资本主义式的”生产关系模式就不能发展壮大的窘境。这样的观念是非,如果你既不允许人们争论,又不让人们厘清是非,又如何能使实践者不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呢?
民主自由像“公正”“平等”这样的价值目标与观念追求一样,是值得推崇的。即使缺乏合理的政策体制实现民主自由,即使社会民主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即使任何民主自由的体制都不是十全十美、完全没有缺陷的,也不应动摇我们一直以来对民主理想民主价值的热爱与追求。就像生态价值值得推崇,虽然人们由于经济条件和生存条件的限制,不能对保护生态付出更多的财力物力,不能令居住在保护区内的农民全部搬到其他地方居住,却依然不影响我们对这一价值观念的肯定倡导与追求一样。